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古典理论的自闭倾向早已遭人诟病,去过程化、去动机化并且和社会性的制度不接洽的理性演绎模型确实可能需要对此负很大的责任。但是,行为经济学挥舞着“不现实性”的大棒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批判是否就真的能够导向更经验、更科学的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强调引入心理学知识来使经济学建立在更现实的基础上的做法同其批判的新古典理论一样,都采取的是一种本能的、不加反思的态度对待如何抽象的问题,无非是一个更看重形式化的逻辑,而另一个更看重经验现实。有必要将行为经济学对于新古典正统的挑战看成是一场经济学内部的对话的展开。其最终的目的是使经济学家们对于经济学应有的学科定位、经济学和其他相邻学科尤其是人的行为的理论之间的界限、什么是适合于经济学的任务的关于人的抽象等达到更高程度的自觉。目前行为经济学表面上繁荣恰恰是以回避对这些基础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2.
浅述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破解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博弈是指: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的结果的过程。我国博弈论专家谢识予说:“博弈论是系统研究各种博弈问题,寻求在各参与人具有充分或有限理性能力的条件下,合理的策略选择和合理选择策略时博弈的结果,并分析这些结果的经济意义、效率意义的理论和方法。”而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结合这两种观点,博弈论可以理解为研究理性决策(参与)之间策略、行为的相互作用,及其均衡结果的理论。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够达成并执行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  相似文献   

3.
莫志宏  申良平 《南方经济》2014,32(32):73-87
新古典理论的自闭倾向早已遭人诟病,去过程化、去动机化并且和社会性的制度不接洽的理性演绎模型确实可能需要对此负很大的责任。但是,行为经济学挥舞着“不现实性”的大棒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批判是否就真的能够导向更经验、更科学的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强调引入心理学知识来使经济学建立在更现实的基础上的做法同其批判的新古典理论一样,都采取的是一种本能的、不加反思的态度对待如何抽象的问题,无非是一个更看重形式化的逻辑,而另一个更看重经验现实。有必要将行为经济学对于新古典正统的挑战看成是一场经济学内部的对话的展开。其最终的目的是使经济学家们对于经济学应有的学科定位、经济学和其他相邻学科尤其是人的行为的理论之间的界限、什么是适合于经济学的任务的关于人的抽象等达到更高程度的自觉。目前行为经济学表面上繁荣恰恰是以回避对这些基础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4.
董志强 《南方经济》2018,37(2):12-22
行为经济学研究不是要挑战主流经济学的理性行动者模型(BPC模型),而是要改造和完善BPC模型。许多不一致的偏好和"非理性"的行为,只要加入情景因素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经济理论对人类行为"异象"挑战的正确回应,不是抛弃BPC模型,而是考虑偏好的情景依存性和进化心理机制对BPC模型进行修正和改造。  相似文献   

5.
张伟 《新疆财经》2001,(6):24-26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假设是“理性经济人”,所谓理性,主流经济学一般解释为在给定约束条件下个体追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方式。主流经济学正是基于这个核心假设通过演绎推理,形成一种理解经济系统的抽象均衡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缺少经济史理论和其理论构建的经验支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理性假说,如有限理性假说,角色理性假说等等。这些假说大大增强了经济学对经济现象与经济历史过程的解释力,但是它们仍存在严重缺陷,本文拟重新审视几个重要的理性假说,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新的理性假说-经济系统理性假说。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社会秩序的必需公共品,信任概念是一个被不同学科广泛关注的论题,市场信任危机的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界的重大课题。信任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经济学理性的行为信念,经济学所计算的信任行为代价或成本并不意味着信任行为本身,用理性逻辑去计算理性之外的、而与伦理、情感及认知相关的信任,忽视了决策外生变量和博弈信念的决定性作用,其遗漏的理论点正是关于损失收益认知、信念的逻辑。基于行为认知的博弈论原理,结合心理学、语言学逻辑相关文献综述。文章在分析理性计算的信任行为研究进展及局限性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基于认知理性的信任行为及其认知博弈的分析框架,试图为信任行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一个可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周业安 《南方经济》2018,37(2):1-11
文章首先把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划分四个阶段,并分别阐述了每个阶段的主要理论贡献。其次,文章认为,行为经济学对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可以归结到两个方面:一是有限理性;二是社会偏好。有限理性有可能替代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说,而社会偏好理论则通过引入人的社会性,一改新古典经济学完全忽略人的社会性的做法,从而将经济学引入一个崭新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讲,行为经济学在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经济学发展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8.
刘永利 《特区经济》2001,(10):22-24
一、博弈论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或游戏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也就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及合作的理论.20世纪初,博弈论被系统地引入经济学研究.1944年,美国科学家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成为现代经济博弈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张伟  汪小勤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149-150
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可以解释人类所有的行为,他们运用经济行为模式对其他学科的传统“领地”簪越扩张,进行“经济学帝国主义”,试图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法方代替所有社会科学。但是随着经济学的扩张,经济学的解释力减弱,扩张的边际收益递减;同时,要求的理论创新加大,即边际成本递增。当两者相等时就达到了一种扩张的均衡,由此可以确立经济学的合理边界。  相似文献   

10.
4.追求理性,避免非理性在现实经济中,人的行为是历史、文化、法律、心理和经济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概括而言,也就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经济行为科学,既要考虑人的理性行为,又要考虑人的非理性行为.任何形式的两者缺一,都可能会失之偏颇.传统经济学过分强调理性因素在人类经济行为中的作用,而不谈避免非理性因素对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