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基于BOX—COX转换的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利用我国八家商业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测算了它们的范围经济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国有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程度大于股份商业银行;(2)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范围经济程度总体呈上升态势,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范围经济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3)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范围不经济程度在逐步降低,而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的范围不经济程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全能银行是可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业务全能化、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对韩国15家银行及世界200家最大的银行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全能银行存在范围经济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基于广义超对数成本函数的范围经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基于BOX-COX转换的广义超对数成本函数,从范围经济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1995年到2005年的效率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范围不经济,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着范围经济,这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因此,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必须大力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允许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基于BOX-COX转换的广义超对数成本函数,从范围经济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1995年到2005年的效率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范围不经济,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着范围经济,这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因此,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必须大力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允许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5.
针对困扰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提出了衡量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基本框架和理论模型。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资本、风险和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规模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商业银行规模效益的计量中必须综合考虑。同时,作者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率提高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规模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益出现了震荡徘徊现象。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必须在资本、风险和管理三维框架内进行,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水平,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基于复合成本函数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刚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7):26-31,58
本文首次在国内利用复合成本函数估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1998——2003年的成本函数,并计算出各自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复合成本函数把投入价格的对数二次项和产出的二次项结合起来,具有优良的实证研究性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对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影响不显著;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存在着轻微的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国有银行略好于股份制银行。我国商业银行的两种产出——存款和贷款不存在成本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邱靖平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6,(4):51-57
后金融危机时代,不断强化的监管要求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过度依赖信贷扩张的经营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效益又将如何变化?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益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业整体表现出规模经济,其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现出规模不经济,但规模不经济状况得到改善,我国全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却表现出规模经济,但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效益明显要好于我国全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困扰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提出了衡量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基本框架和理论模型。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资本、风险和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规模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商业银行规模效益的计量中必须综合考虑。同时,作者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率提高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规模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益出现了震荡徘徊现象。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必须在资本、风险和管理三维框架内进行,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水平,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TCF函数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路南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5):36-41
通过收集52家城商行年度报告数据,建立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CF),得出规模经济系数,进而判断我国城商行的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建立规模因子与资产规模的散点图,得出城商行的规模经济变动趋势,并据此分别得出不同资产规模的城商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分组研究了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结果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体规模经济略好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但在贷款特定产出规模经济方面要逊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要好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特定产出范围经济方面,贷款与存款、投资与存款存在成本互补,贷款与投资存在较轻程度的范围不经济。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截至2009年中国在股票市场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作为分析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了排名和评价。结果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绩效呈现出两大主要特征: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大而不强;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强而不大,且内部差距较大。据此,本文认为,今后国有商业银行应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绩效,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要明确定位,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正红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6):42-46
客户经理制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以人才为桥梁,为客户提供全面、综合、高质量服务,保证银行资产质量优化,保证信贷风险的有效防范,保证银行效益最大化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客户经理制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13.
数据显示,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增量仍然较大,且信贷风险呈现“区域集聚、行业集群”的特点。如何处置与化解历史不良贷款成为各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目前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应更加重视不良贷款管理,实现不良贷款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葛兆强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22(1):3-14
银行战略是银行发展的长期性和全局性的谋划,是构成商业银行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银行战略管理的机制流程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与战略控制。中国的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总体水平不高,且面临着战略转型,而战略转型构成中国的商业银行目前阶段的战略管理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本文提出的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十大转变”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而言,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提出,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向增值型转型指明了方向,增值型内部审计以价值为核心,审计活动更加贴近组织的价值链.本文将价值链理论融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转型的研究中,尝试建立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以期为有效探索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转型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曹鸿涛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22(1):31-34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范围经济系数是衡量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内部绩效的指标之一。对中国商业银行1996年至200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各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并发现各银行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投资绩效不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展债券投资的范围经济明显,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债券投资的范围经济程度不同。银行间债券市场微观结构因素是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内部绩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正式实施一年多来,深刻影响了我国银行业的经营发展。而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比较大型银行而言,城市商业银行实施基础相对薄弱,面临的挑战更多、困难更大,需要主动转变传统粗放的经营理念和模式,搭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真正实现经营转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入,建立能够全面考核员工工作业绩,有效促进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绩效考核机制,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的核心课题之一。目前,随着各家商业银行不断推进机构扁平化管理,加强对各业务条线的量化考核,绩效考核机制也正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之中。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助于商业银行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向与银行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推进人才的培育和成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