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1982年,美国连续出版了四本关于企业管理的畅销书--《日本企业管理艺术》、《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追求卓越--美国管理最佳公司的经验》和《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四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  相似文献   

2.
<正>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与西方的管理科学化的企业文化理念有机结合,并应用在企业管理中,这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20世纪70年代末,突然崛起的日本经济,对美国乃至西欧的经济巨头地位构成了挑战,同时也引起了各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的思索。尤其是美国企业家们在一夜之间发现日本在某些方面已超越自己,在惊讶之余,他们对日本企业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日本与欧洲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显著的不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始于二战后的日本,从上世纪50年代起,日本开始有意识的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在60年代迅速崛起,70年代日本经济称雄于世,这一"日本现象"引起全球关注。经研究发现,日本崛起的根源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场研究企业文化热潮由此掀起。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体系,则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也是各有不同,虽然说法各异,但其内涵大体一致。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功克服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突飞猛进,作为一支超级经济力量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大有取代美国之势。这种严峻的形势引起美国的极度不安和深切关注,日本企业成功的原因何在?解脱美国企业的困境妙方是什么?在这种背景下,导致了美日比较管理的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日本企业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从此,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登上了管理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特点,从几个视角剖析了为什么要推进企业文化管理,即为了走出制度"迷局",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与狼共舞",为了达到"无为而治"的至高管理境界;同时还论述了如何真正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管理,通过对日本京都制陶公司、Intel公司和海尔等企业文化管理的案例分析,提出了推进企业文化要有好的定位,要研究推进的心理学机理,要"德治"与"法治"并行,要注重发挥领导者和典型人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从有了企业,就已有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事考核。在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企业人事考核制度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日本多数企业现今所实行的人事考评制度,是在美国的人事考核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后形成的。台湾的现代企业管理是中国大陆现代企业管理的先驱,台湾作为与美国和日本文化关系都比较密切的市场经济社会,它在企业管理中较早地引入了美国和日本的人事考核制度,并使之中国化。目前中国大陆流行的人事考核制度基本上是原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采用的传统制度与从美国、日本、台湾传入的现代制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一种东西合璧式的管理战略近年来开始在日本企业中出现:将美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日本企业的传统做法融为一体,从而走出一条兼有东西方特点的"第三条道路"。日本一些公司主管、管理专家和顾问声称,这种管理方式赋予日本企业新的  相似文献   

8.
荣事达集团的"和商"理念使中国传统的经商管理理念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产物;在美国多文化环境的背景下3M公司的"热情奉献"即协作精神与之结合形成3M公司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新趋势下,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将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企业文化"是美国学者在70年代期间,比较美、日两国企业管理的根本性差异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优势一直称霸世界,但自70年代起,日本经济却突飞猛进,大有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势.日本的迅猛崛起,引起了美国有识之士的关注.于是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美、日管理对比研究热潮.许多美国学者惊奇的发现,造成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是日本将外国技术、设备、规章制度、财务分析等硬性的管理与本国民族文化:诸如人、目标、信念、宗旨和价值观念"软"因素相结合的结果.这种"软"因素虽与社会文化有关,但又不是整个社会文化,而仅仅是反映一个企业的传统风貌的"亚文化"或"微观文化",是一种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被称作"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管理思想开始由理性模式向非理性模式、由崇尚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化。管理界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美国《幸福》杂志强调指出: "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即价值观和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11.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刘英贤企业文化兴起于美国,而日本企业则是成功的典范。多少年来,欧美的企业一直面临着日本企业的挑战,其卓越成就震惊了美国。日裔美人威廉·大内经过对比研究,于1979年提出了“I理论”,指出:日本的传统文化、风尚和价值观念,对其...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产生于80年代初的美国。它的形成是以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美日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为背景的。一百多年来,美国一直是西方世界企业管理的领路人,从泰罗等人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发展,都给美国带来了巨大  相似文献   

13.
<正>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源于日本,生长于美国。促使其研究与发展的最直接动因就是日本经济的迅猛崛起;20世纪50年代以来,"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美国经济的相对缓慢,使得美国的国际、国内市场日益受到日本企业的挑战,进而美  相似文献   

14.
徐强 《企业经济》2002,(7):61-62
企业战略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后传到欧洲和日本,现在基本上形成了"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两种不同形式."企业战略管理"自引入我国后,尽管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九五"企业重点培训内容之一,但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战略的实质仍然不清楚,认为就是一个"战略"与"战术"之差的问题,很多企业甚至对战略管理不屑一顾.在我国正式加入WTO后,笔者认为企业实行战略管理已经是非常追切的任务了,故在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以提高企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观点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所追求的固有价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体系"。战后几十年来,日本一批批优秀的企业,以其巨大的规模、雄厚的实力及出色的经营,造就了日本经济的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松下、索尼、丰田、三井、三菱等一大批国际化企业,就没有日本经济的今天。日本企业快速发展的奥秘何在?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先生,在深入考察日本企业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的最新成果,已经成为日本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标志。企业文化亦即经营文化。尽管当今各界对  相似文献   

16.
马莉 《河北企业》2010,(9):52-53
<正>企业文化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美国、日本以及西方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学者提出的一种管理学理论。传入我国后,很快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学术界的重视。现代企业文化,是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被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引进了一些西方的企业文化理论。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作为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形成的,而几乎在同时,这些理论就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速被引进到国内,并  相似文献   

18.
赵轼 《中国就业》2006,(10):53-54
回顾上个世纪企业管理核心的演进历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50-60年代以人、财、物的管理为核心的第一阶段;70年代以战略管理作为管理核心的第二阶段;80年代以后以企业文化为管理核心的第三阶段。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里,日本企业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有学者在对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美国企业更多地重视企业技术、制度、规章、组织机构、财物分析等硬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而在日本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目标、宗旨、信念和人的价值观等软因素则相对更为突出。时至今日,人们已逐渐认同了日本的这种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思维,并试图从中找出规律,获得借鉴。世界范围内的对于石田梅岩心学的研究热潮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心理。  相似文献   

19.
周施恩 《企业研究》2005,(10):64-66
企业文化理论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在随后的将近30年里,发达国家对企业文化在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两个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企业实践方面的成功.有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惠普公司、lBM公司以及日本的索尼公司、松下公司等众多企业的优良表现为证.自不必多说: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企业文化与领导》、《西方企业文化》、《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与《公司精神》等大批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在一些美国学者总结日本企业管理经验之后,企业文化理论应运而生。学者们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国际政治等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