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古老故事。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喝?是产权不明,权责不清?还是制度不全,组织不力?笔者认为,其真正原因在于缺乏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激励机制。要使大家能心往一处想,  相似文献   

2.
王剑 《汽车观察》2009,(9):57-59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在收购DSI之前,吉利虽然在去年以5%的出资额(占中方总出资额),参与了由发改委撮合的“中发联投资有限公司”,但是至少从目前来看,“饮水”依然是个大问题。“大股东美国博格华纳公司一家独占了66%的股份,12家中国车企才占34%,  相似文献   

3.
细究“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有其深刻的原因.“一个和尚挑水吃,”说明这个和尚如果不去把水挑回来,这个和尚就会没水喝.回过头来看.原来这个和尚是因为要喝水,而客观上又具备了挑水工具,所以挑得越多自己享用越多,劳动同利益成正比.因此,他始终不会让桶空着,出现断水现象.“两个和尚抬水吃”,情况有了变化.客观上讲,一只扁担两只桶.两个人去挑水.劳动工具不够用,客观劳动条件不充分,给偷懒造成了条件,只好共同去抬水了.总之,挑水责任不明确.两个人都要用水,谁用得多,谁用得少,很难说清.利益分配不清,就缺乏内驱动力去激励某一个和尚积极挑水.由此看来,也就只好两个和尚一起去抬水  相似文献   

4.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和尚自己挑水吃,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三个和尚呢?那就会多出一个可以闲着的人,于是大家都想成为闲人而不愿挨那份累,三个和尚便就没水吃了。这似乎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有一位经济学家来了三个“故事新编”,让这个难题迎刃  相似文献   

5.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和尚自己挑水吃,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三个和尚呢?那就会多出一个可以闲着的人,于是大家都想成为闲人而不愿挨那份累,三个和尚便就没水吃了。这似乎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有一位经济学家来了三个“故事新编”,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其一老和尚立了新庙规:三个小和尚谁水挑得多,晚上吃饭加道菜。  相似文献   

6.
仔细考虑一下,寺庙总算也是个组织,形同公司,也有分工分权、时间管理、上下沟通及决策等内部事务,为了避免“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窘况,现代管理理论在这里并非没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7.
《化工管理》2006,(3):68-68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在团队合作方面的不足.而今,面对国外大公司、大企业,面对越来越小的地球村,面对国外思想、思潮、思维对我们的冲击,也面对国内林立的公司企业间的竞争,我们该如何让员工树立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加强员工的执行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让员工和企业共同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8.
"三个和尚"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现在流传的是"三个和尚"的新说,即一个和尚挑水吃;第二个和尚设法激励第一个和尚努力挑水,水挑  相似文献   

9.
“三个和尚”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现在流传的是“三个和尚”的新说,即一个和尚挑水吃;第二个和尚设法激励第一个和尚努力挑水,水挑的多,能吃上好饭好菜,挑的少就吃稀饭;第三个和尚去寻找水源,打井或引水入庙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其监管部门之间的混合策略博弈,求出该混合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并指出该纳什均衡解的经济意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有效节能减排问题对于当前我国构建"两型"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运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及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企业节能减排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企业的治污成本,地方政府检查力度、处罚标准、查处效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评估考核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有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前瞻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社会心理学家们抛出一个词叫"社会惰化",就是说,人越多,大家越觉得自己可以不必承担责任,因为还有其他人扛着呢!这个现象很可怕,对团队效率十分不利。我不由得想起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想起"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想起前几年关于竞技体育项目的一则分析说:个人竞技项目实力明显高于团队项目,其原因有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人的心理问题。每个人责任感、业务能力和素质不同,优秀的队员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忍受队友"拖后腿",团队如果没有清晰的职责,如果不能齐头并进,便容易产生"惰化"。  相似文献   

13.
《汽车观察》2012,(10):120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上只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去溪边挑水,时间长了两个人便成了朋友。不知不觉5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就没有太在意。  相似文献   

14.
在镇海炼化清净废水回用装置,志愿者朱汉泉目睹该公司工作人员当众喝下经处理过的水后,主动要求品尝。他一边喝一边说:"这水和矿泉水的味道没两样,有点甜,挺好喝!"3月2日,40余位宁波市镇海区"绿丝带"环保志愿者成为"镇海炼化公众开放日"的客人。志愿者参观了镇海炼化展示厅、炼油化工生产区、中央控制室和环保装置,并与镇海炼化有关人员就安全、环保问题进  相似文献   

15.
<正>“某工程两人合作在两天内可以完成,如果是四人合作,需要几天完成?”这个问题小学生都会算,即正确答案是一天。但在实际中,正确答案则可能是两天、三天,甚至更多天,这正如人们常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渠道权力结构和参与者的风险规避态度对闭环供应链差异定价机制的影响.假设制造商为风险中性者而零售商是风险规避者,利用均值——方差理论得到了制造商的期望利润函数和零售商的期望效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探讨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和垂直纳什均衡3种渠道权力结构下的闭环供应链差异定价策略与利润分配问题.本文还分别比较了不同权力结构下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最优批发价格、最优零售价格、制造商的最优期望利润以及零售商的最优期望效用,推导了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系数对最优价格和最优产量的影响,最后结合算例仿真了渠道成员利润(效用)随风险规避系数和消费者偏好系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制造商和零售商形成垂直纳什均衡时的闭环供应链绩效最优,其次是制造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最差的是零售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前景理论,考虑了损失厌恶报童期望水平对其损失厌恶程度的影响,扩展了损失厌恶报童模型,分析了多个基于期望的损失厌恶报童向一个风险中性供应商竞争订货的情形,研究了报童相关参数对报童均衡总订货量的影响。在随机需求情形下引入期望参考利润水平,首先基于前景理论建立单个基于期望的损失厌恶报童效用函数,其次推导出多个基于期望的损失厌恶报童博弈模型,然后证明了该博弈模型对称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推导出均衡总订货量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均衡总订货量与报童数量、损失厌恶系数、期望水平的关系,最后通过算例论证了均衡总订货量与报童数量、损失厌恶系数和期望水平之间关系的正确性,进而比较分析了风险中性报童最优订货量、单个基于期望的损失厌恶报童最优订货量以及均衡总订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均衡总订货量随着报童数量的增多而增加,随着损失厌恶系数的增大而减少,随着期望水平的增大而减少;单个基于期望的损失厌恶报童最优订货量要小于风险中性报童最优订货量以及均衡总订货量。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困境.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就国有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观点.利用了豪尔绍尼转换、纳什均衡和博弈树找出贝叶斯均衡,分析企业并购成本,考虑到国家投入的机会成本,从而找出企业的并购决策,从国企未来的经营发展出发,尽量采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推出新的产品,采取内部优化组合的形式,推动国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业主方与承包商双赢的工程项目费用支付控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业主方与承包商间就建设项目费用支付问题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以业主方与承包商的建设项目费用支付(或获得)现金流的净现值对最理想值的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讨论了纳什均衡解,并运用遗传算法求得了建设项目费用支付的均衡方案,从而使业主方建立起了与承包商共赢的项目费用支付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春节前夕,山西孝义市太原北车辆段检车员李阳虎还没进家门,就闻到一股强烈的酒味。再一看,平时滴酒不沾的媳妇捧着一杯烧酒在自斟自饮,喝个不停。这令他十分纳闷。媳妇见李阳虎进了家,想到厨房去给他盛饭。她醉眼朦胧、踉踉跄跄,走路东倒西歪,一不小心把手中两个瓷碗摔了个粉碎。"老婆,你平时从不喝酒,今天怎么也喝上了呢?"李阳虎觉得媳妇今天有点不对劲,他这么问道。"我想……试一试,喝酒是……是什么滋味,没……没想到稍不注意就喝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