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邮件处理中心是邮政企业对公众交寄的实物进行分拣处理的生产作业场所,是全国邮政实物传递网上的节点。中心内部场地、设备、处理流程、作业组织等对确保邮件处理时限和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邮件处理中心建设是邮政基本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下面就邮件处理中...  相似文献   

2.
邮政枢纽──中心局北京市邮政中心局局长韩兴贵北京邮政中心局目前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邮件处理中心和封发中心,担负着全网辐射任务。其建设规模、技术设备水平、业务处理能力均属全国先进水平,在全国整个邮路网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心局现拥有38...  相似文献   

3.
邮政通信是通过运输工具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而信息均以实物作为载体。这一通信方式的特点,是信息连同其载体按原来形状实行空间转移,以完成信息传输的任务。 由于邮政通信的这一特征,决定了邮政运输在邮政通信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邮政通信的信息转移任务,必须通过运输这一关键环节,使接收邮件的邮政服务点与邮件分拣中心相连接,并使邮件分拣中心相互之间,以及分拣中心与投递信件的邮政服务点相连接,才能完成。邮政运输是邮政通信网中最活跃的因  相似文献   

4.
金诚伟 《中国邮政》2003,(11):36-37
邮政要发展物流业务,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全网优势十分重要。整合现有生产场地,特别是邮件处理中心兼作物流配送中心,是实现邮政物流业务低成本扩张的一个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18日,由国家邮政局科学研究规划院负责起草的《国内给据邮件条码》邮政行业标准送审稿通过了国家邮政局科技委组织的审查。为进一步提高邮政全网邮件生产作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进而从更高的层次上提高邮政实物运递网的效益和效率,国家邮政局决定启动营业系统与网运系统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在邮政全网范围内,对给据邮件处理实施网络化作业模式。作为给据邮件的“身份”标识,给据邮件条码是给据邮件信息数据采集、自动识别以及跟踪查询的重要基础,条码的唯一性是邮件网络化作业的先决条件。而目前国内给据邮件使用的条码码制不统一…  相似文献   

6.
0年代,全国兴建了一批规模不等的邮政枢纽(或邮件处理中心),对改变当时邮政极其落后的面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邮件业务量迅猛增长,运输手段呈现出多元化,由此促成了新一轮邮政枢纽的建设。对于这一轮邮政枢纽的建设,笔者提出...  相似文献   

7.
邮件在邮政处理中发生丢损,邮政承担补偿责任,这关系到用户的权益和邮政信誉。本人从事邮政业务管理多年,遇到许多问题,引发了对邮件丢损补偿问题的思考。一、邮件丢损补偿客观存在邮政寄递的信件、印刷品、包件、汇款通知、报刊统称邮件,邮件传递的特点是实物空间位...  相似文献   

8.
许葵 《中国邮政》1999,(9):23-25
我国邮政通信网(以下简称邮政网)是一个覆盖全国、组织严密、运行安全可靠的信息传递网络系统。邮政网的运行推行邮区中心局体制是它发展的关键。目前进一步统一认识,尽快解决实施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快这一体制的推行,才能保证邮政网健康、稳定地发展。一、邮政通信网的构成邮政网可从网的性质、运行范围、时限要求、业务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1.按网的性质构成可分为实物网和信息网。实物网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收寄局所与投递局所、各级邮件处理中心和邮路组成;信息网是对邮政网的业务信息进行管理、控制和处理的综合计算机网。…  相似文献   

9.
从9月1日开始,全国邮政大网普通邮件(报刊除外)分拣封发关系再次进行调整。记者从国家邮政局网路运行部得到的消息说,这是近几年来全网进行的第三次调整。中国邮政在1998年、2000年曾两次对全网实施邮件分拣封发关系调整,弱化了县局分拣封发功能,初步形成了以邮区中心局为基本封发单元的封发体系,并按直封标准核定三级邮区中心局出口邮件封发格口,初步实现了出口邮件的适度集中。几年来,各级邮区中心局业务功能逐步到位,邮件处理中心陆续建成,邮件三状化、容器化改革顺利实施。那么,为什么又要进行调整?此次调整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为了解这…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邮政速递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责任中心损益核算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邮政内外对速递业务的服务质量、传递速度以及邮件处理全过程的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对速递业务的揽收、站点、投递和跟踪查询等环节进行了全网统一的信息化改造,为邮政速递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上海浦东邮件处理中心是全国七个一级邮件处理中心之一,主要担负华东地区各类邮件的经转及上海邮区各类邮件的分拣封发任务,在全国邮政通信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中心的主要功能定位为:转运总包分拣封发,包件、扁平件、信函等各类普邮的处理。上海浦东邮件处理中心工艺技术改造工程是国家邮政局的重点建设项目。从规模、投资、设备先进性上看,仅次于广州江高邮件处理中心,但工艺流程上二者各有特点。对项目的建设,国家邮政局领导明确提出:“工艺设计要突出上海的窗口作用,按照‘三状化’、‘容器化’和‘条码化’的要求,着力提高科技含…  相似文献   

12.
王珏 《中国邮政》2006,(9):46-47
随着邮政信息化的发展,邮政综合网平台上运行的全国统版信息系统在邮政生产、经营、服务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应用在建设时间上有先有后,在设计上相对独立,信息资源没能全面共享,难以综合应用。从邮政全网来看,目前邮件信息的部分断链使得查单业务仍然停留在寄送纸质  相似文献   

13.
目前,邮政综合网实现了全国的互联互通,随着各子系统陆续上网运行,网络共享资源越来越开放,面临的网络病毒攻击威胁也越来越大。而且,邮政综合网是内部开放式网络,任一节点出现病毒安全防范漏洞,都会殃及到其他节点。笔者认为,建立全网集中控管、统一规范、跨平台、全方位的病毒安全防范体系,方能有效防治病毒危害,保证全网信息资源的安全。一、问题分析国家邮政局尚未对邮政综合网制定一套完整的病毒安全防范策略,各省也往往缺乏统一管理,一般由各单位、各部门自行实施安全防护,因此形成了全网多品牌混杂、单机版与网络版共处…  相似文献   

14.
提高信函自动分拣上机率降低平信误分率哈尔滨市邮政局李毅于新华一、概述实施邮区中心局体制是我国邮政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网络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其目的在于:减少邮件在全网运行中的经转层次,加快邮件的传递速度;采用机械化、自动化邮件处理设备,组织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5.
张晓红 《邮政研究》2003,19(2):46-46
综合处理系统是美国邮政即将实施的一个项目。这一项目旨在把各个孤立的邮件处理设备联为一个整体系统 ,从而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 ,把美国邮政带入现代化。1 综合邮件处理系统试点实验为了研制开发综合邮件处理系统 ,美国邮政在佛罗里达州的福特美尔市邮件处理分发中心进行了试点实验。进行试点的处理分发中心目前负责 89个邮区邮件的投递和分发 ,其中 10个区的邮件只分拣到邮政编码的 5位数 ;2 1个邮区的邮件分拣到信箱 ;5 8个邮区按投递点顺序分拣。处理分发中心现有设备包括 : 高级理信盖销机 (AFCS) 5台 ,每台都装备有图像处理和信…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重件运输网络组织的探讨邮电部邮政运输局姜文诚重件(即期刊、印刷品、包裹、邮政公物)是邮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重件运输组织的是否合理,对邮政通信的质量、经营效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第一,邮政通信主要是实物传递。在邮件中,重件重量和体积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对邮件业务单式改革的探讨西安市邮政局姜晓强一、邮件业务单式的作用熟悉邮政的人都知道在邮政生产过程中始终离不开邮件业务单式。邮政生产过程是一个实物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3个阶段(出口、转口和进口)、4个环节(收寄、分拣、运输和投递)、7道工序(收寄、...  相似文献   

18.
邮政通信的特点是全程全网,联合作业。投递是邮政通信生产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与用户直接接触最多的岗位,是联系千家万户的纽带。通过投递员的优质服务,把邮件妥投给广大用户,是邮政通信迅速、准确、安全、方便服务宗旨的最终体现。因此,做好邮件投递工作,对优质高效地完成邮政通信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邮电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时限管理的通知》是指导当前邮政通信工作的一份重要文件,应该引起邮政各企业的高度重视。办什么要加强对邮政通信时限的管理呢?首先,这是社会对邮政通信的需求所决定的。邮政通信所进行的是实物信息传递。邮政企业所担负的任务,就是将用户交寄的邮件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在这里,时间和空间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我们只是完成邮件的空间的转移,即将邮件从甲地传递到乙地,而不考虑时间  相似文献   

20.
邮政通信离不开邮政网,因为邮政网是邮政赖以传递邮件的物质技术基础。邮政网是由邮政营业、投递局所及设施、邮件处理中心和邮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组织起来,在控制系统作用下,遵循一定运行规则传递邮件的网络系统。其物理层结构是由收寄端(包括营业网点和筒箱)、邮件处理中心、邮路和投递端组成。投递端属邮政网末端,是网上传递邮政业务的出口,其物理构成除投递局所以外主要表现为用户接收邮件的设施,包括邮政专用信箱、用户信报箱、信报箱群(间)以及用户特设的收件场所。邮政网的构成除物理层以外,还有业务层和管理层。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