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伟 《现代商业》2023,(21):39-42
面对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长期依赖外贸出口的东莞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风险和挑战,而要改变这一现状,东莞制造业就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东莞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应然要按照国家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要求,发挥东莞制造业发展竞争优势,针对当前东莞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着重从五个方面建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体系:培育本土自有品牌,扩大产品附加值和影响力;加强内需挖掘,畅通企业“生产”循环;消除创新梗阻,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做好人才培养,加快大湾区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2.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央针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新发展格局,更加突出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2010年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降低。相较于宏观环境外贸依存度的降低,微观企业则表现为内销密集度的变化。本文从双循环的微观层面出发,选取2010-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内销密集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对两者关系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内销密集度上升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内销密集度上升通过促进企业商业模式的改进,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英杰 《现代商业》2022,(2):124-126
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三五"时期,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平稳,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在高端制造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时,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双循环发展的产业基础,形成双循环发展的良性互动.面...  相似文献   

4.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和内涵(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020年5月下旬“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  相似文献   

5.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经济改革发展的着眼点,也是新阶段推进强大国内市场与贸易强国建设的立足点。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应当以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为导向,构建现代流通运行体系;以前瞻性、战略性为导向,构建现代流通保障体系;以法治化、规范化为导向,构建现代流通规制体系。重点加强流通主体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加强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升流通渠道现代化水平;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商品流通大通道;加强流通载体的建设,引导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进一步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提升流通市场营商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微观层面“双循环”,在分析内外销耦合协调如何影响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的内销与出口耦合协调度较低,而内外销耦合协调对企业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内生性、改变测度方法后,这一结论依然显著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内外销耦合协调对一般贸易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高竞争程度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较大,且与国家发展阶段有关。此外,激励创新和降低经营风险是内外销耦合协调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两个重要影响渠道。因此,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潜力,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内外销耦合协调度是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战略应对。在新发展格局下,未来将更多地从产业链而非单一企业的视角来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文章针对双循环下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金融需求,尝试构建支持装备制造业双循环发展的产融结合新生态理论框架,以供应链的国产化、区域化、价值化为目标形成产融结合新生态与装备制造业双循环发展的运行逻辑与构成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是外贸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双循环”背景下,新疆外贸表现出对外贸易稳步增长、逐渐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企业结构以私营企业为主转向多种类型企业共同发展,贸易方式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向多种贸易方式迈进等新特征。同时,单一的贸易结构与多元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口岸基础建设的落后与打造口岸经济之间存在差距等新问题凸显。新疆需要借助“内循环”挖掘内部需求优化商品结构,借力“外循环”培育聚集外向型产业,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新疆外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崛起,成本压力等促使江苏更多企业向越南转移,制造业加工替代趋势明显。本文主要从出口替代、投资增长、制造业外资吸引等方面说明江苏向越南产业转移趋势形成,并结合越南产业发展优势,总结江苏向越南产业转移动因和特征。从贸易结构、产业结构、区域产业链发展三方面分析转移影响,提出要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强优势,以研发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塑造品牌,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协同,以产业链整合完善分工合作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裴超 《中国会展》2023,(1):58-61
<正>“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我国会展业与“双循环”战略的对应就体现在所搭建的一系列会展活动平台。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为助力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1.
冯文静 《商展经济》2024,(6):142-145
科技创新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够牢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步增强,部分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本文对科技创新对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背景进行了阐述,并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和面临的挑战,最终对其发展路径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双循环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应积极与服务业相互促进以提高自身高质量增长.以沪深两市2015年至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进而分为行业子样本分析.实证表明:制造业企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强度对绩效呈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DID)从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双重视角识别了开发区政策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开发区政策不仅能够促进制造业经济绩效提升,还能够促进其环境绩效改善,进而有效推动制造业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政策效应”“集聚效应”和“竞争效应”是开发区政策促进制造业经济绩效提升的有效途径,“绿色技术进步效应”和“集聚效应”是开发区政策促进制造业环境绩效提升的有效途径,这些效应共同推动了开发区政策对制造业发展的正向影响。此外,开发区政策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呈现异质化特征,这种异质性与开发区级别、企业性质以及行业特征的差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 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大中型工业企业经历了一个优胜劣汰的“两极分化”过程。为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企业的兴衰周期,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笔者近日对安阳市19户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企业中,特大、大型企业8个、中型企业11个,涉及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印刷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有色金属冶炼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等11个行业。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型企业结构老化,且发展后劲不足,基本处于维持状态,经济效益较低,但多数企业没有消极悲观,坚信自己能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从主要依赖国际循环转变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加坡的经验对我国构建、完善新发展格局具有借鉴意义。我国的营商环境还需要优化,产业发展水平还需要提升,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法律制度还需要健全,研究和创新能力还需要提高。我国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重视研究与创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16.
邱静  赵雨 《价格月刊》2023,(7):54-61
结合Head & Reis(2001)与Caliendo & Parro(2015)的方法,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贸易成本和双边贸易成本弹性,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识别出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对外依赖较高的国家、细分行业的风险,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国的制造业双边贸易成本弹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二,从双边贸易成本弹性最小的10个国家出现频次看,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出口依赖较大的是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韩国;第三,中国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成本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且中间品贸易成本整体上低于最终品;第四,中国制造业低、中、高三类技术行业的贸易成本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且中技术行业贸易成本上升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阐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推进物流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意义,之后提出我国双循环物流供应链发展建设所遇的问题阻力,最后从补足物流业短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以及培育专业人才四个方面,为构建我国双循环物流供应链提供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12—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对其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能够正向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内部控制与研发投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能够作为内部控制与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中介变量,即内部控制能够加大研发投入水平,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对丰富内部控制的微观主体效应,助力高发展质量能力形成与提升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西安市作为“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近年来面临着外贸转型升级的压力。数字外贸依托新一轮信息与数字技术将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交易链的融合发展,成为“双循环”发展的新动力。同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能拓宽西安市数字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双循环”背景下西安市数字外贸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双循环”背景下西安市数字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理论分析服务业开放促进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升级以及资源错配调节效应的基础上,科学构建了服务业开放指标,并运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在总体上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服务业开放与资源错配的交叉项显著为正,即资源错配程度越轻,服务业开放的促进效应越显著,即使改变测度方法和控制内生性以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服务业开放的促进效应在不同贸易方式、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就细分服务行业而言,金融保险和通讯网络的外资准入放开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不仅要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还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改善资源错配,从而为“中国制造”向中高端攀升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