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建设天然气液化工厂,它的资金投资比较多,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在进行建设天然气液化工厂时,需要对每个建设环节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施工安全之后再开展。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天然气液化工厂建设步伐逐渐提升,本文分析了建设遇见的问题,并且了阐述了未来液化工厂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袁斌 《化工管理》2022,(33):165-168
近些年天然气液化技术不断成熟,并且液化成本要比以往大幅度降低,总液化成本可降低50%左右,这也推动了中国天然气液化工厂的发展。为了满足液化天然气能源日渐提升的供应需求,必须对LNG储罐进行扩建,作为天然气液化工厂中的主要储存设施,应进一步扩大储存规模,但是在扩建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运用安全技术,严格遵循行业标准规范,切实保障液化天然气的储存安全。文章对天然气液化工厂LNG储罐扩建的安全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明确LNG储罐扩建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优化改进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液化天然气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大,要想有效应用天然气,首先必须有效清除杂物,天然气液化储存不仅可以减少储存体积,还便于天然气运输。了解液化天然气的特性,分析并完善工厂安全管理技术策略,为工厂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是一个值得相关技术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下文就简要展开对如何进行液化天然气的储存运输安全技术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未来几年,全球能源市场的角角落落都会感受到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带来的影响。2016年初,一艘满载美国页岩气的液化气船从墨西哥湾沿岸Cheniere能源公司新建的萨宾帕斯液化天然气出口工厂起航。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出口天然气。近年来,美国向加拿大和墨西哥出口天然气一直稳步增长,甚至阿拉斯加州一家小型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的液化天然气已经漂过太平洋销往亚洲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对液化天然气(LNG)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视,LNG接收站和天然气液化工厂项目迅速铺开。2013年进口LNG1802.8万吨,同比增长22.7%。截至2014年2月,中国沿海各地已投产LNG接收站项目共10个,在建和扩建项目10余个,预计2020年前我国LNG进口量将达到6000万吨/年。国内至今尚无采用自主技术的大型天然气液化工厂,但中小型天然气液化工厂数量快速增加,总液化产能大幅提高,技术发展迅速。未来,掌握更多国际资源是我国发展天然气能源战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要加快发展LNG自主技术、提高装备国产化率,提高LNG议价话语权以促进我国LNG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球石化加工和运输工程建设强劲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加工和运输工程频频上马。据美国油气杂志最近统计数据,目前全球炼油、石化、天然气加工、硫磺回收、管道输送、天然气液化等领域的新建工程大幅增加。其中,液化天然气工程以及现有天然气液化工厂的扩能工程和液化天然气再气化工程的新建计划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液化天然气(LNG)由于其具有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灵活方便、安全可靠的特性而得到快速发展.LNG在中国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截止现在,液化天然气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为此,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LNG发展现状:天然气液化工厂现状、LNG接收终端现状、LNG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液化天然气相关概念,结合液化天然气的危险特性的了解,我们提出了液化天然气的储存技术,主要包括液化天然气的制取和输送,天然气接收站的工艺系统,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主要设备。文章提出了液化天然气的应用以及天然气冷能的利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在2005年至2010年间,将有130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用于液化天然气工厂建设和船运。在2005年至2030年间,近6000亿美元将花费在亚太地区LNG供气的基础设施建设上。9月20日~21日,记者从在京举行的第二届亚太液化天然气国际会议上获得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液化天然气的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主要介绍我国在液化天然气(简称LNG)工厂、LNG接收终端、LNG运输槽车和LNG气化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在天然气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LNG方面有待开展的主要工作,即:(1)小型天然气液化装置;(2)LNG冷量利用技术;(3)LNG工业链中设备的国产化;(4)LNG船技术。我国在发展LNG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该行业的三个方面的特点:LNG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机电工业》2014,(11):32-32
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联席主任、美国能源安全委员会高级顾问盖尔?拉夫特在最新撰文中表示,以甲醇形式出口天然气是美国出口天然气最容易的方式。盖尔认为,以液化天然气(LNG)形式出口天然气面临多重监管、基础设施耗资数十亿美元,以及买方长协合同等挑战,而以甲醇形式出口天然气相比LNG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LNG需要出口国和进口国耗资几十亿美元建造专用液化和再气化接收站,需花费数年时间,并且很难得到许可和财政支持。甲醇工厂规模小、更模式化且费用更低廉。  相似文献   

12.
液化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际油价持续走高,液化天然气(LNG)需求趋旺,LNG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分析了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的战略价值和天然气产业国际国内市场,提出了我国发展液化天然气产业应当采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城市(区域)天然气供给的安全性,规避天然气供气波动的风险,采用多气源供气是一项重要措施。液化天然气在气质、储存、运输方面的特点,已经成为多气源供气中的一种重要气源。文章概述了液化天然气特点,对引进液化天然气,提高供气安全性以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经济的能源,在世界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贮存系统存在较大危险性。本文简单介绍了液化天然气贮存系统,详细阐述了液化天然气的危害特性,并对液化天然气贮存过程中易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及贮运过程风险性分析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的持续发展进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天然气的应用需求也日益增大。在天然气的液化和储存运输方面,当前阶段我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水平,但是从长远来看,要充分保证天然气在液化、储运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对于液化工艺和储运工作的研究还要继续加强。在天然气的应用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液化天然气,在国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从天然气的液化工艺研究现状着手,首先简要分析了天然气液化的工艺技术,随后探讨了提高天然气储运安全性的具体对策。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液化天然气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虽然液化天然气的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液化天然气是一种化石能源,在使用和储运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文章基于液化天然气的含义、特点及储运方式,探究液化天然气储运的安全技术及管理的措施,以期为天然气储运中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际上车船加注用液化天然气产品的讨论,结合我国液化天然气生产销售和产品标准等现状,探讨我国制定车船加注用液化天然气产品质量的要求.车船加注用液化天然气应与国内现有液化天然气产品质量指标一致并体现车船加注液化天然气的特点.在甲烷、丁烷以上组分,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这些组分摩尔分数方面,应与GB/T 38753—20...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对液化天然气需求量逐渐增加,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推进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保证工程质量,需根据设计文件、相关验收规范对施工项目进行合理划分。文章结合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结构和特点对储罐区、接收站工艺区、海水取排水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的工程质量验收划分进行了阐述,为类似在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的质量验收划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现液化和压缩天然气大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气在本世纪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销售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CNG(压缩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是天然气的深加工产品,可用作汽车燃料,同时也为天然气上下游的生产、深加工与销售实现一体化提供了现实条件。随着市场的发展,CNG、LNG汽车加气站将会出现“群雄争霸”的局面。中原油田CNG汽车加气站产业是1996年开始规划的,目前在濮阳、开封、济南(合资)三市建汽车加气站10座;LNG产业1999年开始规划,2001年LNG工厂建成投产,LNG现已成功地成为汽车燃料。从L-CNG(液化和压缩天然气)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市场开发等实际运行的情况看,产业进一步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清洁能源逐步取代传统能源,小型液化天然气站越来越多的在交通建设工程沥青拌合站内出现。但是液化天然气的易挥发、易燃易爆等特性,以及交通建设行业液化天然气管理专业性不足,也随之给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风险点。文章详细分析了交通建设工程沥青拌合站内小型液化天然气站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对小型液化天然气站建设、日常管理和运行进行规范,提高安全性,进而提升交通建设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