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钻井液储层保护性能对后续油气资源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储层伤害的主要类型以及储层保护钻井液的关键功能,钻井液对储层的主要伤害分为固相污染、聚合物的吸附堵塞、储层黏土易发生水化膨胀,并可能因钻井液中的成分而分散或运移,以及钻井液滤液与地层水配伍性伤害。储层保护钻井液大致分为强封堵低滤失钻井液、强抑制低伤害水基钻井液、低固相/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以及在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上发展的可生物降解的无固相钻井液,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为现场储层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前,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探明未动用的地质储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较差,储层伤害严重,导致低渗透油田开发非常困难。如何减少储层损害,并对储层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益,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低渗透油藏储层有效保护技术,以期为国内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深层致密凝析气藏分布广,应用常规压裂技术动用难度大、开发效果差,多层段压裂是动用该类储层的核心技术。为推动致密油凝析气藏开发,研究优化设计、储层保护技术,引进多段压裂完井体系。应用该体系在长井段水平井分段压裂获得成功,并拓展应用于直井,改变了逐层压裂的开发模式,实现了深层致密凝析气藏的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主要是台地边缘鲕滩沉积,该气藏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在后期开采过程中,部分出现高孔高渗的储层采气量低、低孔低渗段采气量较好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开发井位设计和产能评价等。有效储层下限标准的研究是划分有效储层的基础,是评价储层储量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文章基于岩心分析资料,运用压汞实验对飞仙关组滩相开展储层物性下限研究,探寻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下限定为0.03×10-3μm2,孔隙度下限定为3.2%,以最大限度的接近储层与非储层的界限,为油田的油气开采层位选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龙凤山气田位于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次凹,2010年、2012年部署探井北1、北2井获得油气显示后,2013年实施评价井北201井,营城组见良好油气显示,其中营城组Ⅳ砂组段测试日产气量5.7×104~6.1×104m~3。营Ⅳ砂组气层为龙凤山气田主力气层,平均孔隙度为8.7%,平均渗透率0.56×10-3μm~2,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营Ⅳ砂组整体为构造背景下岩性气藏,以凝析气藏为主。气田开发至今,已出现反凝析现象,导致气井产能、渗流能力降低,气井动态储量减小,采收率降低,同时储层的压力敏感性导致气井无阻流量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本次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包括临界携液流量配产、数值模拟技术优化采气速度、小油管排液采气、建设低压生产流程等,目前已有部分方案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盆地某构造须家河储层钻进中对油气层的保护实例简析在高密度钻井液下对油气层的有效保护。以现场实例为背景,总结出裸眼井段高密度钻井液对低压层污染较大,采取先认清低压储层的损害机理及原因。以低压油气层为主兼顾其他储层,钻井监督应把握重点,督促施工方在钻井工艺和泥浆性能上对症下药才能实施对油气层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当油气藏地层压力低于正常地层压力范围时,极易引起油田现场施工过程中钻完井液对储层的污染,导致水锁,堵塞泄油通道,增加开发难度及补救成本。基于此,文章就钻完井引发储层损害的成因、现场技术要求以及当下用于储层保护的主流钻完井液类型进行了系统性地综述,旨在为储层保护型钻完井液的进一步改进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白庙、桥口凝析气藏特点,分析总结了气田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集成应用储层保护技术、增压气举排液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B-Ⅲ无固相气井修井保护液,解决了作业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井喷和作业后不易复产的生产难题.增压气举排液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气井排液难题,"射孔+气举"一体化管柱,实现了负压射孔工艺,并有效地避免了补孔无效二次作业,达到了降低作业成本、减少地层伤害的目的.对深层低渗凝析气藏开发,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三低"油藏具有低压、低渗、低丰度及黏土含量高的特点,开采难度大。使用油基和水基钻井液存在高成本、高污染和储层损害等问题,常规微泡沫钻井液又面临着发泡剂发泡能力差、半衰期短等问题。因此,以合成出的表面活性剂QF-1和QF-2作为发泡剂,再通过优选稳泡剂等,研制出一套适用于大庆"三低"油藏的新型微泡沫钻井液。室内评价实验表明,该体系密度在0.9~1.02 g/cm~3之间,半衰期超过45 h,滚动回收率大于90%,不同孔径砂床封堵承压能力在8 MPa以上,能抗3%盐侵和20%土侵。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油气区域内的凝析气藏数量逐渐增多,成为石油化工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以松原采油厂的某凝析气藏为例,对凝析气藏开发的相关参数进行全面分析,为采油厂开展凝析气藏的采油气工程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丰富相关研究理论,实现凝析气藏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冷35块在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该区块储层地质资料分析,利用室内配伍性评价手段,结合X-衍射、扫描电镜、多功能研究用显微镜等分析仪器,从储层地质特征入手,评价出该区块储层自身的敏感性及酸化液对储层的损害程度,认为该储层是一个速敏较弱、水敏中等偏强、酸敏程度中等偏弱的储层。通过酸化液配伍性评价实验发现,15%盐酸的酸化效果较好,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锁伤害广泛存在于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藏,严重影响着油藏的开发效果,水力压裂技术在改善油气渗流通道的同时也给储层带来了伤害。文章利用现有水锁损害室内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华北油田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裂缝和无裂缝岩心水锁伤害的室内对比实验,最终证明含裂缝的水锁伤害程度比不含裂缝的水锁伤害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储集层应力敏感性对低渗透气藏产能的影响,推导了考虑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幂函数变化时的气井产能方程,在该方程基础上研究了应力敏感性系数对产能的影响.结合低渗透气藏气井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应用并对产能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情况下的产能有所降低,绝对无阻流量是不考虑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时产能的55.47%.该研究对深入了解低渗透气藏的产能及预测低渗透气藏的开发动态和采收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涠洲11-1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中新统灯楼角组和角尾组是关键的地层。角尾组上部泥质含量较高,使用常规强包被型钻井液作业时,极易出现钻屑聚集形成泥球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钻井效率,还可能造成起下钻过程中的遇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提高角尾组中下部砂岩层的储层保护效果,通过分析已钻井的相关资料,优选了海水聚合物钻井液和EZFLOW无固相钻井液。对比强包被型PDF-PLUS/KCl钻井液,海水聚合物钻井液更具分散性,可有效防止泥球形成;EZFLOW无固相钻井液剪切稀释性强,悬浮携带性能和储层保护性能更佳。在涠洲11-1油田A平台的两口调整井中的成功应用表明,所优选的钻井液有效改善了角尾组出泥球问题,同时提高了起下钻效率和储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田储层具有非均质性,注水开发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越来越强,导致注入水窜流,为了封堵注水过程中较大的渗流通道,实验室内研发了一种新型深度调驱的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具有膨胀性、弹性变形性和抗剪切性,在微球直径和孔喉直径相匹配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有效封堵。利用该微球对不同储层物性条件下调驱封堵特性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筛选出最佳调驱的渗透率级差范围。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微球在合适的渗透率级差范围内能够实现对高渗透通道进行有效封堵,从而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由枯竭型气藏改建而成的S储气库具有埋藏浅、衰竭程度高、压力系数低、运行周期长等特点,主要技术难题为储层保护和井筒完整性。针对S储气库的地质特点和生产要求,通过对井身结构、钻井液屏蔽暂堵体系、套管选材和气密封扣、水泥浆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浅层枯竭型气藏储气库钻井配套技术,并安全高效地应用于18口注采井及监测井的钻完井作业。现场试气压力恢复数据解释储层表皮系数为负值,储层保护效果明显;施工后环空各压力系统不互窜,井筒完整性良好。气库目前注采正常,运行良好,为国内类似储气库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但是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存在着固相颗粒侵入、液相侵入、外来流体不配伍等原因造成的储层伤害。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的机理入手,分析了适合冀东油田低渗透油藏的水平井钻进新技术、钻井液完井液新技术,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钻井的相应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高温、高压、存在边底水且进行大型酸化、压裂气藏开发过程中,气藏开发初期井口产水成分较多,可能存在地层水、凝析水和入井液,如何区分井口产出水的水样成分,对于气藏开发初期的水侵早期识别,合理调整气藏配产、延长气井的无水采气期和提高气藏的最终采收率至关重要,而气井凝析水含量的确定是气藏开发初期水侵早期识别的基础。文章基于前人研究的凝析水相态机理实验~([1]),同时结合元坝气田PVT取样分析结果及现场测定数据,对元坝气田部分礁带的凝析水含量进行确定,对经验公式进行了校正,提出了适用于元坝气田凝析水含量的经验公式,为气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评价低渗透性储层需要依照特性来设定适宜的评价标准。模拟低渗透储层的物理实验,依照核磁共振、渗流及恒速压汞的实验原理。评价指标涵盖了流体百分数、喉道半径、驱动因子及压力梯度。划分了低渗透储层指标的界限。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依照了新的评判指标,可被用作评判低渗透储层,为后续开发提供了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储层岩石非均质性较强,分选差,孔隙偏粗,连通性较差的低空低渗-特低渗气田,着重研究气井的储层伤害问题.通过对储层岩性的敏感性实验、水锁的伤害研究及入井液的伤害程度分析等,找出气井投产不出气的根本原因.针对储层伤害问题,寻求工程施工中避免储层伤害的新技术及储层伤害后的治理研究,目的是对动静不符的气井,合理消除储层伤害,发挥气井产能,为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