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周刊》2012,(4):17-17
2月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应州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默克尔自2005年上任以来第五次访华,而中国也成为默克尔2012年访问的第一个欧洲以外国家。  相似文献   

2.
施密特  H 《经济导刊》1999,(1):1-5
这大概是我第十次访问中国。我第一次来华访问时,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还在世。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那次访问。而中国现在的情况同当时比起来简直难以令人置信。在此期间我曾多次来中国访问,从而亲眼目睹了中国经济的逐步发展,我相信邓小平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来所采...  相似文献   

3.
动向     
《经济改革》2014,(9):5-5
习近平邀请印度总理到西安看玄奘译经处 9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德里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谈。莫迪再次欢迎习近平访问印度,并感谢习近平到他的家乡古吉拉特邦访问。 习近平强调,我对古吉拉特邦的访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莫迪总理把中印两国比喻为“两个身体、一种精神”,古吉拉特邦就是例证。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到古吉拉特邦取经,然后把佛经带回中国,在我的家乡陕西西安传经。  相似文献   

4.
马季 《商周刊》2011,(4):22-24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邀请,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为配合这次全世界瞩目的访问,中国商务部、中国国际贸促会组织了一个企业界为主、人数达500余人的贸易投资促进团跟随出访。其中,由青岛贸促会带领的青岛lO余家企业负责人一同前往,青岛出版集团亦受邀并特派《商周刊》记者参加了这次访美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奥巴马打破美国总统上任第二年就访问中国的惯例,完成了其充实且意义重大的中国之行。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并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而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管理学联盟中,西方,特别是美国仍然是盟主。自泰罗开启科学管理以来,管理学的每一场革命几乎都是由西方人发动的(日本将自己视为西方国家)。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绝大多数中国学者和企业家都承认:中国的管理学教育与实践水平与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借鉴。人们经常看到,德鲁克、波特以及韦尔奇等西方管理学家、企业家访问中国时,有些国内同行对其追捧程度甚至狂热到连当事人自己事后都感到作呕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刘璐 《经济月刊》2012,(10):82-83
2010年,法国政府投资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戴维访问中国时坦言:“中国企业去法国投资的太少!”自此,他开始在中国展开频繁的商务会面。为提升“综合吸引力”,法国积极探索经济改革,并于同年推出了“国家投资计划”。一系列措施之后,招商引资情况是否出现好转?中法经贸进展如何?带着这些疑问,《经济》记者专访了法国政府投资部首席代表、投资参赞孔士嘉(Pascal GONDRAND),共同探寻未来的国家投资之道。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人     
《经济纵横》2013,(9):2
<正>陈甬军,1954年生于浙江宁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二级教授。200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访问研究;2004年入选美国富布赖特基金项目,以高级研究学者身份在美国约翰斯·霍布金斯大学访问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禹南 《时代经贸》2010,(10):64-65
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首站上海。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也是第一位在任职期一年内对中国访问的总统,这次奥巴马总统的访问之旅不论出于政治利益还是经济目的,都是举世瞩目、震惊世界的。但是我们还是能从奥巴马总统在上海的演讲中,看出新时期中美经济关系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国家主席胡锦涛、外交部长杨洁篪、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等高层领导访问非洲,发出一个强烈信号:未来几年中国政府将更加重视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如何抓住双边合作的有利时机拓展非洲市场?对非投资合作有哪些好政策?要注意哪些事项?本刊特别约请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外经处、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1.
2016年5月21日至24日,外交部长王毅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访问,并出席了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哈、吉、乌三国是中国的友好近邻、战略伙伴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合作对象。王毅外长访问三国,对于推动落实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济合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刘薇  颜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3,(36):201-202
通过对网站“易访问性”概念的介绍,从网站信息准确度、实用性、有效性以及网站互动性等方面阐述目前中国星火网站的“易访问性”问题现状,并提出增强星火网站易访问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季红 《经济导刊》2006,(7):26-33
28年来的改革,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重塑了中国,改变了世界。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改革各方面的争议,存在一种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为此,我们访问了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他从始至终参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非常熟悉。他曾经说过,有很多人认为历史上改革都没有好下场,但必须坚持改革,否则中国没有出路,只有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4.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曾经是中国的学习对象,这三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都有过不小的影响。近日得闲到日本和韩国访问交流,时间长达十天,粗看细访之中有所对比,加上年前两度访问新加坡,浮光掠影中也有几分观察所得。旅途中收到小洪兄的约稿之命,回国后忙里抽空,写下本文。  相似文献   

15.
梁佳  王熙维 《财富时代》2003,(12M):22-23
施罗德对中国开始他任期内的第5次访问,12月3日,施罗德抵达成都。开始对四川省进行为期一天的访问。副省长杨志到机场迎接。  相似文献   

16.
任剑涛 《开放时代》2013,(6):122-145
在中国从古典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人们必须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认同。胡适也处在这样的状况中。对于胡适而言,古典帝国时代的中国文化,始终是他要表达忠诚和倾慕的对象。但在文化意义上的“祖国”与政治上正在建构之中的现代“中国”之间,胡适的国家认同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紊乱。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胡适一直是尊重和自豪的。但对于建构中的现代“中国”这一政治实体,由于没有坐实在他所理想的宪政民主平台上,因此他的认同态度是复杂的:对于20世纪中国建构的两个政党国家而言,胡适均不太认同,但对两者的具体认同态度又有明显差异。而在中国与美国的国家建构与认同差别的体认上,胡适确定了自己国家认同的典范形式——宪政民主国家,并期待中国的国家建构能够落定在这样的国家平台上。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60年代,棒垒球从欧美引入我们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此类项目在中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中国棒垒球的文化与群众基础,资金状况与媒体关注,政府政策扶持和社会参与投入与市场开发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棒垒球市场化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了棒垒球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到北欧的瑞典和芬兰进行了两个月的学术访问。在那里的生活和工作,使我感到与中国的巨大反差,引发了许多的感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访日五记     
近期我随中国青年领导干部访问考察团,先后到东京、福冈、北九州、熊本、大阪和京都等地政府机构、企业、研究机构、学校、农场和普通家庭调研考察,与一些日本政治家、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家、小学校教职员工、农场主和市民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20.
马尔.   《经济导刊》1999,(1):6-9
1986年5月,当时戈尔巴乔夫先生当选苏联领导人还不到一年,我作为加拿大总理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会见了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尽管戈尔巴乔夫总统个人当时在西方的声望正如日中天,北京的领导人却观点鲜明:“戈尔巴乔夫总统的日子长不了,苏联也注定要垮台。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