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 《21世纪学科发展丛书》中的惯国土经济学:《重整山河—中国国土开发整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由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组织编写,李树琮、李北方、高天虹主编。全书共分6章:第1章“国土和国土经济学”;第2章“国土开发与整治”;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说。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相似文献   

3.
由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厉以宁、吴敬琏主编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于201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经海内外经济学界推荐,《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编委会充分酝酿并无记名投票,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常欣在《成就概览》中概述了常修泽教授的三个学术贡献:第一,较早探索 "人本经济学",构建独到的 "人本体制理论" ;第二,开拓产权研究领域,提出 "广义产权论" ; 第三,探讨中国全方位转型,提出"第三波转型论".  相似文献   

4.
消费资本化理论应纳入国家社会科学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资本化理论是经济学理论模式上的一大创新,这个理论将占21世纪主流经济学地位,成为影响本世纪乃至下世纪的一个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焦点荟萃     
中国学派经济学应是人本经济学沈玉龙最近在《社会科学报》上撰文认为中国学派经济学应是人本经济学。他认为当前经济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见物不见人。在注重社会经济增长、物价稳  相似文献   

6.
产业经济学作为从微观经济学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其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70年代;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这数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产业经济学形成了许多学派.主要代表有: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产业组织理论学派以及新制度学派.现今,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在新的研究工具和技术的推动下,产业经济学更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经济史要有历史学修养,又要有经济学的基础。我写过一篇《论历史主义》,是谈历史学理论的,可作为我以前所写《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文的续篇。本文拟谈经济学理论,可作为《方法论》一文的另一续篇。 经济学成为系统的科学,始于17世纪出现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本文所称经济学理论亦自  相似文献   

8.
西方就业理论从18世纪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萌芽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古典经济学派人口均衡发展思想、新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人力资本与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新自由主义的反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等诸多经济学流派和就业理论体系。各学派深入探讨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各自颇具特色的就业理论。回顾和梳理西方就业理论的历史演变轨迹,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就业问题,具有前瞻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临近世纪之末,我想起了近年国际上激烈争论的一个话题:科学的极限和科学的终结. 临近世纪之末,我想起了100年前发生的古典经济学的危机:物理学是否走到了终点?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说。  相似文献   

11.
魏红 《唐山经济》2009,(8):46-46,48
很多人都认为我们中国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谈到经济,自二十世纪初这个词到了中国以后我们把它当成洋玩意儿,学“经济”非得在外国留学归来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斯蒂格利茨的回马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蒂格利茨越说越生气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斯蒂格利茨(Joe Stiglitz),他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了市场失效的原因.他的获奖似乎预示着21世纪的经济学将与20世纪的经济学风格迥异.20世纪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当属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和萨缪尔森一样,斯蒂格利茨几乎在经济学的所有重要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学人》3月14日】21世纪世界最大的课题恐怕就是中国问题。这是因为,中国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仅凭这一点中国的变化也会对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日前撰文指出,妨碍中国科技创新的关键原因在于缺乏创新的氛围与机制。王东京指出,纵观历史,世界经济强国无不以科技领先。19世纪的英、德、法,20世纪的美国、日本,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学者们偏重于西方生态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而未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生态经济学的奠基性作用,未将中国传统生态经济思想充分融入现代生态经济学建构之中,且三种理论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文章立论在于: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借鉴但不盲从西方生态经济学,充分吸收中国传统生态经济智慧,将三者有机统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特别是理论经济学长足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但是,中国经济学家并不满足经济学的繁荣,有人认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有独立学术价值和体系的经济学”。有人还认为,面对我国改革和发展的种种困难,理论经济学“还显得苍白无力”,这是有代表性的见解。不少有作为的经济学希望中国经济学有一个较大的进展,能对我国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富裕,能对经济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多年来,经济学界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多方面的反思、回顾、比较,提出了不少见解,这些意义仁见仁,智见智,可谓众说纷纭。所有这些观点都可以给人启迪,笔现将目力所及的资料加以筛选,列述于后,以利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任何新经济学的产生,必须建立在对过去的各种经济理论的假定前提、概念系统、核心理论和逻辑体系等学说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创新和深层整合的基础上。尽管80年代以来,在中国经济理论界有着苏联式传统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激烈冲突和有限地融合,然而,毕竟未能实现经济理论的大规模“国产化”,没有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经济学,而只不过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之中。在21世纪,随着一系列现实经济条件的变化,再加理论自身长期量的积累和发育,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有中国特色的新经济学必然会“横空出世”,而且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围绕中国经济学社的研究已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但聚焦中国经济学社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构建的关联性研究尚较薄弱。本文以中国经济学社1925年提出并被社员躬行践履的四条宗旨为出发点,基于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统计分析,对该社关于中国经济学构建的思想与实践探索历程进行全景式剖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学社在推进中国经济学构建过程中,呈现出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演进再到理论建构的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逻辑层次和演变路径。首先,学社重视编译经济书籍,这既表现为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引进,也体现在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挖掘中,二者共同构成中国经济学构建的理论基础;其次是解析中国现实经济,为中国经济学构建奠定实践基础,并在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问题方面呈现出经济学研究中国化与创新性特征;最终目标是通过精深经济学研究以实现中国经济学之构建。中国经济学社的有益探索可为当代中国经济学的构建提供诸多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新 《开放导报》2002,(7):16-19
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分别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国经济转轨的状态及其经验教训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对此进行准确的实证分析和规范研究,既是当今比较经济学和过渡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又是总结我国20多年改革及最终取得成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发展中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两国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在世纪交替之际,俄罗斯科学院在莫斯科主办了题为"中国社会与现代化"的国际学术会议。俄罗斯学者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及中俄经济关系等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发表了不少富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俄罗斯学者对中国实行改革的巨大成就和社会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亚诺夫斯基教授指出:"中国50年建设的丰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成功经验,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其他国家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经济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