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关系到政府职能转变是否到位。行政审批改革的原则是政府退出原本属于市场和社会自治的领域,政府职能从前置审批更多地向事后监管转变。其调整的重点对象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三个环节进行:一是做好审批前的工作。准确界定行政审批的事项,并将其纳入《行政许可法》的调整范畴;用立法解释的方式界定"非行政许可审批"的调整范围,以行政许可的标准予以清理规范。二是加强对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体系,确保行政审批程序合法高效、公开透明。三是审批之后严格监督管理,改变以行政审批代替监管,不审批无监管的现状,使政府监管职能回归到位。  相似文献   

2.
"行政审批职能归并"这一制度创新,通过权力在部门内部的重新配置和行政程序的改进,触及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如何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问题。它是又一个突破行政审批制度创新"瓶颈"障碍的改革举措,将对宁波乃至全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秉彤 《发展》2002,(4):32-33
我国现行的审批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改革现行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显得十分紧迫。■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行政审批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方式。客观地讲,只要存在资源的稀缺性,行政审批就不可或缺,合法有效的行政审批行为在客观上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管理、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公共利益。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一是审批事项过多过滥,几乎无所不在,涉及各行各业。湖北省省长蒋祝平在一…  相似文献   

4.
《江苏改革》2001,(9):14-1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伴随着放权让利和多次政府改革,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在从过去计划经济下单纯直接的行政控制,向适应市场经济或为市场经济服务的间接协调进行转变。尽管如此,我们应看到,实现政府的权力转型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相似文献   

5.
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由传统行政审批向市场化配置转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国各地普遍推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革的实践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变政府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政府“无限权力”管理为“有限权力”管理,创造并维护一个高效率的发展环境,更能有效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人们则更多关心和热衷于“取消多少审批事项”,逐渐形成了一种“审批事项取消的越多,改革就越彻底”的改革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也越来越影响和左右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认识这种观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底该怎么改?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认…  相似文献   

7.
行政审批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方式,客观地讲,只要存在资源的稀缺性,行政审批就不可或缺,合法有效的行政审批行为在客观上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管理、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公共利益。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一是审批事项过多过滥,几乎无所不在,涉及各行各业。河北省省长蒋祝平在一次大会上说:“当前政府审批制度复杂而不规范,政  相似文献   

8.
<正> 机关作风建设中突出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本位主义等问题,虽与人的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有关,但深层次的原因是与权力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确立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出发,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管理体制,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的新思路。第一,建立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在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审批经济",又称为"权力经济",是以政府行政  相似文献   

9.
政府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设置市场准入等障碍,从企业谋取私利,或将政府行政职能转变为有偿服务,这种行为被百姓斥为“权力经济”。 权力经济大行其道 前几年,人们早就听说过,华东某地一项工程立项审批盖了158个公章;人们还听说过一家化工厂的扩能项目审批跑破了两只汽车轮胎,厂长累得口吐鲜血。这些都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而是实实在在的真人真事。时下,虽说是市场经济占了上风,企业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权力经济仍在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0.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一场重大改革,是政府行政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一场变革,对于促进政府行政观念更新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制度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总结改革经验,使我们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对于全面审视行政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促进行政观念更新转变、深化行政体制和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政府的部分审批职能转移,委托给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行业协会可以取代的政府行政审批工作包括以行业自律取经代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业管理方面的行政审批;提供行业服务,代替有关行业内部事务方面的行政审批职能;接受政府委托,代理一些技术性,专业性的审批工作,市场中介组织可以替代的行政审批工作包括将政府部分服务职能实行市场化运作,由市场中介组织行使;授权市场中介组织和具有一定资质从业人员行使市场化的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2.
重塑政府信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塑政府信用 ,既要深刻认识政府失信的严重危害性 ,也要充分认识政府信用建设的重要性。要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 ,树立服务行政理念 ;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树立责任行政理念 ;从行政“人治”向民主法治转变 ,树立民主法治理念。还要抓好行政人员诚信道德、信用行政的制度规范、政府守信的运作机制和保障措施、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等四个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凸现的是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从“大政府小服务”到“小政府大服务”这样一个公共服务演进的实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政府行政审批制度与西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有本质区别。西方国家的行政审批制度,其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保护市场机制;而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其功能却是保持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的权力。要改革我国的政府行政审批制,需要重塑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利益结构、缩减政府规模、建立制约政府行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行政审批是行政许可制度的一种形式,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管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当今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但是,在大多数国家中它只是一种辅助方式,使用范围很有限,而在我国却成了无所不包的政府的主要管理方式,以致人们认为政府就是搞审批的,“审批经济”恶性膨胀,不仅封闭了市场,而且成为行政“黑箱”操作和产生腐败的一个源头,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性审批。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更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宁海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项目建设环境的改善,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组建县行政服务中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从2000年开始连续三次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审批项目从1004项减少到245项,减少率达76%;建立并联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成立县招投标管理中心,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政府要规范行政权力,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完善审批方式,实行阳光审批。  相似文献   

18.
王东 《中国经贸》2010,(17):20-23
为落实和强化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简化审批手续和改进审批方式,改善发展与投资环境,国务院成立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自2001年起到今年已实行了五次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先后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从本次公示的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看,其数量、内容、涉及的部门和内容的覆盖面都比以往大、广,这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改革发展的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开发研究》2002,(4):10-12
在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政府改革发展向何处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公共理念与市场理念的融合为基点 ,是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概念 ,对我国行政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处于全球化时期的中国政府 ,要以先进的行政理念重塑政府行政 ,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政府行政范式 ,就必须在改革中实现从以权力为中心向以规则为中心、从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的转变 ,实现从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作为浙江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自1999年以来先后进行了以“减少审批、规范程序、加强监管、改善服务”和“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规范审批行为、健全行政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两轮审改,行政审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