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ML指数,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测度中国30个省市区GTFP,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考量GTFP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全国平均GTFP累积增长31%,技术进步贡献较大。各地区的GTFP均呈现增长趋势,而技术效率则有所下降。地理邻接是空间溢出的主要途径,各变量对G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呈现不同的作用机制,R&D投入、外商投资和环境管制等因素对GTFP的增长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的溢出效应问题被学界广泛讨论,基于不同的数据和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出的结论各有千秋。本文基于湖北省工业面板数据的视角,分别采用了OLS计量和GMM计量,发现FDI对湖北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国各省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蒙  焦一宁 《金卡工程》2009,13(1):89-89
经济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理解和解释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除了依靠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生产率的提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相对资源短缺的国家,更需要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来支持长期经济增长,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索罗余值法利用最新的数据资料计算了30个省区1990-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7—2014年4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较新的F a?re-Primont指数DEA方法,把城商行和上市银行的效率及全要生产率置于同一框架内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普通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最低,上市城商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值依次增大,但普通城商行和上市城商行的综合效率不断增加,上升态势尤为明显;2007—2014年,四类银行的平均TFP指数均有所增长,普通城商行、上市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年均增长8.16%、5.42%、2.11%、2.51%。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82007年十年间工业企业数据库中钢铁企业的数据,采用四种回归方法估计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函数,从而获得其残差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回归结果显示,十年间我国钢铁企业效率基本呈现良好增长趋势,但2001年和2005年两个年度,增速明显发生逆转甚至减为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11家主要商业银行2004-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分析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各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同时,11家银行的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有提高的趋势,其中,效率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有限,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从长期看,各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逐渐缩小,呈现出收敛趋势,显示出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同,与我国银行业的同质化特征相符。但从短期来看,各年度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呈现收敛与发散交替变化的特征,反映了环境变化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及各银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Metafrontier-Mamlqusi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MML指数)测度了2006~2010年中国88家证券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落差比率方面,创新类证券公司走势较为平稳,规范类证券公司呈上升的趋势,其它类证券公司则呈现倒V型;总体上,中国证券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下降的,只有规范类证券公司MML指数大于1,技术退步是导致中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因素,而纯技术追赶则有拉高中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态势;规范类和其他类证券公司的纯技术追赶值明显大于1;股价指数和资产结构对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国际金融危机则对证券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作用,其他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以及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2-2008年我国南方某省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测算,并使用系统GMM动态面板对金融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值进行回归,在教育、外贸依存度和资本形成等要素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发现:以股票市值与贷款余额之比表示的金融结构,以贷款与存款之比表示的金融效率能够改善全要素生产率:而小银行的贷款占比却没有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Global Malmquist指数研究我国26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2006~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说,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GM)、技术效率(EC)、技术进步指数(BPC)均呈现上下波动趋势。从平均水平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变动,而技术效率(EC)指数和技术进步(BPC)指数的平均水平变动不太稳定,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没有形成核心力,内生增长的方式需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方法,以文化产业增加值作为产出变量,以文化产业固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作为投入变量,利用2006-2014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对甘肃省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甘肃省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受制于技术效率的降低;甘肃省文化产业技术效率的降低主要在于纯技术效率的影响,而规模效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下降速度。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甘肃省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