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外贸企业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仍不适历市场经济的要求,目前尚未摆脱困境,存在的共性问题是:1.历史包袱沉重、效益低下;2.滞死贸金比重加大;3.亏损额增大;4.滞销库存产品多;5.出口费用水平提高。外贸企业要想摆脱上述困览,未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对外经贸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外贸企业集团化、实业化、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外贸企业内部改革,才能真正使外贸企业建立起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弓、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机制。强化管理是深化外贸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外贸专业公司“实业化、集团化” 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组织形式应遵循“小外贸,大社会” 的发展方向:推进外贸经营的审批制向依法登记注册制转变,尽快使外贸经营主体回归生产企业;外贸公司应在大社会的分工背景下,弱化其产业化功能,强化其流通和服务职能;鼓励建立欧美型大型跨国产业资本集团,不宜把综合商社作为集团化的一种模式在外贸行业中推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服务业,实现非贸易功能社会化;大力倡导和鼓励“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拓展外贸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出口也面临着越采越严峻的形势。如“三率”变动、物价上涨、信贷收紧,以及经济环境恶化等问题均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外贸事业的发展。根据当前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本文提出了我国应加快政企分开和强化宏观调控的步伐,实施大市场、大贸易、大口岸的方略,以及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有外贸企业的二次创业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国有外贸企业的本质缺陷,提出国有外贸企业必须在改革企业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改变企业经营结构,转变原有外贸行业观念,打破这一观念的束缚,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集约化的道路,成为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或中国式的外贸代理公司。  相似文献   

5.
广州外贸实行自负盈亏以后,仍未彻底改变旧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挑战,广州作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的地位已经动摇。广州外贸应加快经营机制的转换,向集团化经营方向发展,组建广州外贸集团。要发展外贸集团,必须以股份制为基础建立和完善一种新的管理体制,用股权来置换政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做到两权分离,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必须摒弃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制定适应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发展战略,加强穗港合作,向多元化、国际化、实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应不断提高,外贸企业的发展也将趋向于高层次的战略管理和国际经济大循环一面。目前,全国外贸行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面临着许多客观性的问题。虽然曾根据外贸企业的实际倩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外贸企业的经营手段仍然是只停留在完成商品与货币的形态转变,是为买而卖的双边贸易,距真正意义的国际贸易有很大差距。因而,外资企业要打破封闭体制,冲出外贸企业作为生产企业和世界市场的“隔层”,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道路。一、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7.
<正> 当前,在上海股份制改革试点的热潮中,工业、内贸、文化、科技、高校、乡镇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都在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革试点,作为我国对外经贸业务主力军的专业外经贸公司如何顺应改革潮流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外贸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出路在于,打破传统的外贸企业体制和组织形式,向以外贸为主、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实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全方位方向发展,优化组合,联合组建东方模式的上海外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才是快速形成我国“大外贸”、“大海外”格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统筹运作——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邢厚媛企业跨越国界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目的是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寻求最佳的资源配置和最大的经济效益.伴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集团化、实业化和多元化经营格局的形成,对于跨国经营企业来说,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协调企...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对外贸易企业向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三化”战略的生长点没有建立,使“三化”战略的实施步履艰难,成效不大。本文在对国内的外贸企业做了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组建中国综合商社作为外贸企业向“三化”转变生长点的观点,并对组建综合商社的方法、途径、标准和政策作具体说明。 一、组建综合商社背景 改革开放15年来,以扩大外贸经营权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外贸代理制的推行始于8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一种与传统做法有区别又在形式上有相通之处的逆向代理形式应运而产生.本文从分析逆向代理的优势和弊端入手,提出实施多元化双向代理制的思路,认为多元化双向代理制的实质是合纵联横,既是外贸事业实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的基础,又是手段.  相似文献   

11.
唐志荣 《国际经贸探索》1994,10(6):19-20,34
为了推动地市外贸企业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合实际地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本文阐述了地市外贸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重要意义,模式选择和发展目标,作者认为,地市外贸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国家,集体,职工皆有利;一般宜采取资产存量股份制改造方式,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的地市外贸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快实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战略,走实业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商务财务工作,对于实现全年商务工作目标,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服务宏观调控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商务系统财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促消费、减顺差”等重点工作,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调整和完善商务促进政策,进一步加强资金统筹和科学配置,继续强化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为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财务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外贸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中,内、外环境仍存在不少问题。刚性的创汇计划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行为;企业内部“吃大锅饭”,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实业化、国际化、集团化的进程仍然有限。文章就彻底转变政府部门的职能、改革企业内部运杆机制、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价格改革已取得决定性的,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价格改革也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外贸和加入“世贸”组织而要求在价格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改革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5.
外贸企业实行集团化、实业化是“复关”后的必由之路张晓莹,孟繁洁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是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多边经贸合作的一个重大步骤。复关对我国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这种严峻、无情的挑战,外贸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其自有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外贸机构存在着职能以"管"为主、机构分散、组织庞大、缺乏服务观念和服务产品、外向型的职能不强、运行缺乏现代的企业化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估制度等主要问题,借鉴国外先进国家政府外贸职能建设的经验,我国政府外贸机构的改革设想有:建立具有权威性的政府法定外贸机构;注重发展统一的大中国市场;丰富和强化贸易促进的服务职能;以企业型政府管理机制来运行;建立必要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市场化的优秀公务员队伍;注重交易成本;建立外向型的政府贸易促进机构.  相似文献   

17.
基础实业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国际化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对外贸易虽然在这方面已跨出了步伐,但涉及到产权关系、组织结构、资金运筹、工贸结合等问题仍需要及时解决和处理。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既要观念转变,机制转换,又要结构重组,政策重订,以推动对外贸易“三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八五”期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成就概述"八五"期间,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发展经济、服务经济的原则,在加快自身改革,转换职能,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完善市场交易规则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认真贯彻中央各项重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18年分4个阶段的改革,我国外贸体制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大体符合国际规则。但外贸体制转变的任务并未完成,尚未真正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制度,在微观经济、宏观调控、工贸结合、中介机构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应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引导和鼓励工农技贸结合,并强调行业协会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实现外贸经营、管理、服务三方面配套协调运行,从体制上更好地促进和保证我国对外贸易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县级外贸应如何进一步改革?针对目前三水县外贸中出现的出口货源少、出口公司过多、业务人员素质差等问题,作者提出县出口公司应实现集团化经营,发挥相对优势大力开展进料加工,办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加强宏观指导与微观协调和培养人才以创造条件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