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个关于中国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界定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概念,描述了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出现、演变的过程及现阶段的特征,分析了其导致的后果,并梳理了不同专家学者对该问题的不同的观点,认为它的出现是中国转轨阶段的产物,有一个由弱至强再到逐渐消失的过程,主要是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与政治竞争引致了它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是目前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对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经济现象,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称谓,但其基本特征都是地方政府通过不恰当地追逐本地经济利益,而导致的一个国家范围内各个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分割和重复建设问题,以及进而出现的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效果相背离的经济现象。本文探讨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生成机理,对财政包干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与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财政体制是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并且从财政体制视角提出了治理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方利益是以地方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综合利益,它体现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之中,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的行为既可能推动经济的发展,也可能损害经济的发展,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关键是如何强化这种正面影响,削弱负面影响,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靠制度改革。本文试从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方保护主义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保护手段也由"硬"转"软",由"明"转"暗"。对于地方保护主义的效应分析,从短时期和局部来看有一定益处,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它造成了效率的降低,分配的不公平,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衰败和没落。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一个统一大市场,统一竞争秩序和规则,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地方保护主义在产品市场和资金市场上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具有产业针对性和地区针对性。不同地区的保护程度、保护手段和保护方式也不一样。从短期和局部来看,地方保护主义是有一定益处的,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它会导致效率的降低、分配的不公平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衰败和没落。  相似文献   

6.
治理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治理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障碍1.思想认识上的障碍。治理地方保护主义的首要障碍,是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第一,贯彻执行治理措施中存在等待、观望心理。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的利益主体身价越来越明确,利益主体意识越来越突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确能给地方带来一些利益,因而各地在贯彻执行国家治理地方保护主义的有关措施时存在等待、观望的心理,认为谁先停止地方保护谁吃亏,谁不搞地方保护谁受损。第二,是走入市场经济等同于独立经济、自由经济的思想误区。重视群体和区域经济利益,重视在不同经济主体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从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结构性条件-树结构式的社会权力结构出发,分析了树结构下社会系统运行的几个特点,说明地方保护主义是树结构下地方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提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消除,有赖于传统社会权力结构的变更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飞速发展,硕果累累,法制建设也成绩不斐。然而,在执法实践中,却依然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对此,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地方保护主义在执法实践中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二、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三、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四、对消除执法中地方保护主义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与"三个代表"的内涵及其要求相对照,认为地方保护主义不仅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相违背、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违背,而且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违背.由此得出,坚持"三个代表"必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割据初步形成;在渐进改革中带来地方保护主义凸显;在发展变迁中,地方保护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原材料大战到产品大战再到招商引资大战三个阶段。这一转变过程中,经济运行主体的多元化,经济运行总量的波动性,经济运行调节的双轨制,以及经济利益格局前所未有的变动,构成了地方保护主义凸显的主体背景。  相似文献   

11.
地方保护能够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地方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其区域产业竞争力并未相应提高。从长期看,地方保护导致市场分割和封锁,降低了区域市场化程度,阻断了要素自由流动,扭曲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技术效率,实际上不是促进、而是阻碍了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形成和发挥大国市场优势、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两大经济发展潮流中,地方保护主义成为阻碍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遏制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内地方关系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保护主义从表面上看是可以维护本地的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文章在分析其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消解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环境的恶化、利益集团的影响和现行多边贸易规则的不完善是这次贸易保护的成因。从趋势上看,短期贸易保护仍会增多;在特点方面,合法性、隐蔽性、多样化、差异性和集中性凸显的同时伴随着贸易自由化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应当建立预警机制、合理利用现行WTO规则、改变出口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一种新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从公共产品和集体行动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现象作新的解释。强调贸易保护体制的国际“公共物品”性质,在此基础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在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下的中国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世界贸易发展逐步趋向自由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更是把国际贸易自由化视为其基本贸易规则和主要目标.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过程中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传统的贸易保护,在发达国家多表现为关税壁垒,在发展中国家则多表现为政府对进口贸易及外汇的管制;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则更多地求助于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方式,其中知识产权保护被认为是诸多措施中更加难以捉摸的、更巧妙的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被视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本营,然而次贷危机后,美国贸易政策却明显地转向保护主义。回溯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美国学派的经济思想,保护主义一直是美国早期所惯用的政策选择,自由贸易只是其确定经济霸权地位后的选择。因此,美国在危机后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其历史渊源,不能说是其贸易政策从自由贸易向保护贸易的根本性转向,而是其经济政策又回归了保护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运用古诺均衡中的先后定价与同时定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可以证明在政府短期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下,社会总福利会有很大损失。鉴于造成这一损失的根源是地方政府掌握了过多干预社会正常经济活动的权力,解决办法应该是政府退出竞争性领域,让市场发挥自动调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