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丹 《中国报业》2014,(2):62-63
本文从分析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特点出发,解析了具有人文精神的电视纪录片在社会中的文化影响力,并由此提出了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发展策划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从题材选择的国际性、叙述语言的世界性、制作技术的规范化三个方面对中国电视纪录片应当如何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探索,以促进我国电视纪录片能更快融入国际市场,推动我国电视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曹阳 《商》2014,(5):81-81
电视纪录片是指专门为电视播出而制作的纪录片节目形态。一方面。作为纪录片的一种类型,客观真实无疑是电视纪录片的必备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是为电视播出而制作,电视纪录片也必须迎合电视的播出特性。查尔斯·赖特提出大众传播的四种社会功能分别是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4.
《见证》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经典但受众却又不多的一档栏目,其节目定位于:"记录时代变迁,见证社会进步。由于其深刻的反映历史和现实,可靠的影像资料和人物口述,使其成为央视一档经典的纪录片形态的电视栏目,但经典背后是其收视率并不理想,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生存现状。今天,电视纪录片只有融合视听语言、节奏结构、文化传播等元素,根据时代创新求变,才能更好在开启人们对纪录片的正确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文化电视纪录片的题材类型十分丰富多样,且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整体水平。本文通过对其总体创作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繁荣国内电视纪录片的方法:立足本土,走向国际、受众细分化和频道化生存,希望能对今后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凯 《中国报业》2012,(4):125-126
纪录片是以真实事件为创作题材,作为记载真人真事的载体,通过特有的表现视角、拍摄和剪接手法,运用适宜的语言组织模式,以重现事实的真相为目标,引发观众寻味和思考的一种艺术类型。西方的电视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开端,具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其发展传播的过程中积累和沉淀出来属于其自身的特点,并集中体现在其体裁的选取和语言运用的特点上。英语电视纪录片体裁和语言特点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体裁的选取直接决定其语言的使用;恰当的语言运用能更好的凸显出要表现的体裁。本文从英语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概况入手,对英语电视纪录片的体裁特点和语言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商》2015,(7)
文化自觉意识是文化的自我觉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养成这种自觉意识有着推动地推动作用。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通过文化认同意识的培养、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自觉继承传统文化、借鉴异质文化、自觉谋求文化发展来实现,通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来增强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作为二度创作的影视作品,纪录片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加入导演的意图,运用多种手法和方式还原真实使观众"信以为真"。本文从纪录片中镜头的运用手法、在历史题材影像的展现和搬演等方面,结合当下流行技术CG、VR的运用,阐释纪录片中的真实感与现实空间中物质的真实不同。  相似文献   

9.
王晶 《中国报业》2023,(14):144-145
美食纪录片以其精美的镜头呈现及极富烟火气的百姓故事,深受大众的喜爱,逐渐成为兼具观赏价值与人文价值的艺术存在。如何将美食纪录片做出自己的特色,是所有创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以河北卫视《冀味儿》为例,美食纪录片可以从抒发乡愁情怀、讲好百姓故事、展现家国情怀、实现产业升级等方面尝试进行文化突围与发展,以创造更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德颖 《中国报业》2014,(18):52-53
在纪录片中运用情景再现手法,是近年来纪录片频频使用的方式。运用情景再现的好处有很多,它增加了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当然我们不能凭空捏造不存在的事实。现在纪录片的观赏性已经成为制作高质量电视纪录片的一个必要条件,而情景再现这一手法,在不影响纪录片真实性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纪录片的观赏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郝新宇 《中国报业》2023,(7):218-219
传媒行业对新科技的运用越来越多,各类新媒介不断涌现,给传统的电视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的创新发展也面临更大的挑战。电视纪录片编导对于整个影片的风格以及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纪录片编导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与创造性思维,才能制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2.
音响作为影视产品的必不可少的表现元素,在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影视硬件和软件设备不断的更新和进步,数字化新媒体促使新的电视终端设备带给受众更多影视享受,丰富并且细化了影视作品带给受众的感官刺激。从电视制作的软硬件技术、文化水平、播出效果来看,音响功能的强化也的确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视听享受。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是发展一个地区的文化教育以及增强一个地区文化竞争力无法绕过去的出口。长三角都市圈在文化转型期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上把握文化自觉,即在文化认知上自觉认识文化;在文化反思上自觉实现对文化的批判与提高;同时在文化创新上自觉追求文化的创意创新,在文化行动与实践上追求文化的自觉行动,必将能为新一轮改革发展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14.
孔娟  黄源辛  张庆 《致富时代》2011,(3):176-177
该文主要阐述了电视节目编辑中镜头的组接原则,并结合军事题材电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浅谈编辑中的镜头组接技巧,  相似文献   

15.
小步快跑     
《成功营销》2012,(9):I0029-I0029
职业简历 1982年生人.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在北京大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担任文字编辑.主要作品有电视纪录片《传奇》;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新世纪以来"电视产品化"以及"媒介融合"的趋势,纪录片的创作风格也日益多样化。动画作为一种高度假定性的视听手法,巧妙的介入以真实性为本质属性的纪录片中。在事件真实的前提下,动画纪录片的动画表现形式只是视听语言的一种手段,不会触及纪录片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7.
孙岩  任艳青 《中国报业》2012,(4):135-136
电视体育解说中人文关怀,既有狭义的对运动员的关心、关注,更有广义的包括对运动员之外的其他人和事物的重视与关注。在电视体育解说中,应把握人文关怀的独特视角,从关注民族文化对广大受众的作用出发,情感表达为镜头语言服务,把握倾向性的适度运用,凸显体育解说员的个性品质,坚持解说中人文关怀原则。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机的大量普及,电视文化已经悄然形成,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处于其文化氛围中的成员,电视文化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学前期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详细分析了儿童的电视需求,儿童的电视接触,阐述了电视文化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对于指导儿童收看电视,发挥电视寓教于乐的特长,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冬  李慧 《商》2013,(8):223-223
陕西地区的整体文化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如何保证这些地方文化高质量、高效率地传播,是陕西在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的必要议题,人文纪录片作为区域文化传播的良好载体,已经开始在文化传播中扮演起重要角色。本文将以陕西人文纪录片的文化传播为例,分析陕西文化如何在纪录片中实现对外传播,以及达到了怎样的言说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叶玉芳 《广告导报》2006,(12):109-109
以真实为“灵魂”的纪录片一直以来就受观众喜爱。特别是近两年,《故宫》、《再说长江》等记优秀纪录片更是取得不错收视率。那么纪录片作为电视艺术手段一种表现形式,其在结构、内容真实性方面到底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本文试图从中文纪录片的不同制作和编导者的不同理念中,寻求一些答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