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不同时期创造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以一种新的形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个新的哲学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为未来现代化的建设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新的伟大成就。首先,科学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脉相承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而要寻找这条道路,必须首先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不仅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而且又受到来自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以民族的发展为基础和根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主要贡献表现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邓小平的世界历史理论把民族化与世界化统一起来。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商光成 《财贸研究》2002,(1):122-124
建立经济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是哲学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必然性和趋势。经济哲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应用哲学学科,是人们发展经济及观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经济观和方法论。经济哲学既不是经济学也不是元哲学,经济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济学结盟,沟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济发展实际的桥梁和中介。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新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正> 邓小平思想是当代中国最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宏伟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为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治国思想的重大飞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群众观,普遍联系与系统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治国思想的重大飞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群众观,普遍联系与系统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9.
田静 《品牌》2011,(12)
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程中,突出强调了生产力、科学技术、世界市场等方面的发展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趋势和方向.邓小平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遵循马克思的思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对外开放的政策、把中国融入世界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历史思想新的内容,形成了邓小平的历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科学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的过程中,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本质论”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及强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科学地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坚持运用并发展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相似文献   

11.
张群 《商场现代化》2004,(20):97-99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科学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的过程中,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本质论"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及强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科学地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坚持运用并发展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5)
<正>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是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的教育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不但深刻反映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指明了出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一、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发展风起云涌,教育界的改革也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跨越式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跨越式发展思想。邓小平的跨越式发展思想围绕着人本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问题而展开,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发展构成了邓小平跨越式发展思想的逻辑基点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赵化民 《商场现代化》2005,(24):236-237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发展问题,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哲学问题.所谓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什么是发展,解决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型发展观具有深刻的哲学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具体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建设,如何发展?世纪伟人邓小平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和科学分析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在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发展什么”以及“怎样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李校利 《商业时代》2011,(29):21-22
邓小平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握历史发展趋向,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等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标志着邓小平可持续发展观的初步形成。这一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为当代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路,而且指导我国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公平、效率及其关系问题,是一切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任何国家都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平和效率问题的直接或间接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大理论贡献。我们深入探讨邓小平社会主义公平效率观的哲学基础,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对于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基本理论,对于系统掌握邓小平价值观体系,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向纵深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4,(7)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发展落后的背景下,邓小平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科学说明,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了理论设想及实践方针,使我国的指导思想更为丰富与科学,马克思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能更好的适应中国发展,为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