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曾伟军 《武汉金融》2001,(10):16-19
由于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突出地位 ,本文借鉴凯恩斯的“利率———投资”传导理论分析我国的“货币———投资”作用机制。结论是 ,凯恩斯的货币———利率———投资———产出的传导渠道在我国并不成立 ,问题在于货币———利率链条和国有经济的利率———投资链条是断开的 ;但货币供给是决定投资量的一个重要变量 ,货币———投资———产出的传导渠道成立。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满足社会的投资需求 ,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减少货币供给则社会的投资量相应减少 ,经济增长放缓。利率仍是传导渠道中的重要约束 ,通过设定、调整名义利率可以调控实际利率水平 ,使之更加适合投资的增长、产出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总结以及结构VAR(风险估价)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货币供给对消费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较为显著,其影响程度则取决于过多的货币是流向商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在当前货币供给持续处于高位的背景下,消费价格与房地产价格将会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3.
所谓货币分析就是通过货币因素来对经济总量进行的分析。货币因素包括货币本身、信用和利率三类。货币分析法是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一、货币量变动的经济分析货币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是通过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减变化来实现的。关于货币量变动对经济影响的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凯恩斯主义的分析,二是货币主义的分析。凯恩斯的货币量分析从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均衡状态出发,设想中央银行为扩大货币供应,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率。商业银行为赢利动机所驱使,就会把新获得的超额现金准备用于购买债券。商业银行的这一行动,一方面导致债券价格的上涨和利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量。利率下降有利于投资。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需求VAR模型和索洛增长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价格变动带动消费,通过利率调整对投资、消费产生影响;提高收入可显著改善消费,增加投资在拉动消费的同时又挤出消费;国内供给结构的合理调整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外需既定下,宽松货币政策通过生产要素的替代激化了经济结构矛盾。因此,短期看货币、中期看需求、长期靠供给就成为供给与需求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在注重供求管理的同时,发挥供给管理的中长期效应是宏观调控的关键,供给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方向决定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国支付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将支付变革影响因素引入经典货币分析模型,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个角度分析中国支付体系的升级对中国货币体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技术在支付体系中的持续渗透与应用,将通过放大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扩大货币供给;通过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现金转换成本、提高资金利率等方式,削弱企业对于货币总量的需求;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支付体系的金融创新将削弱货币收缩政策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但会放大货币扩张政策对于企业投资的刺激。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考虑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家庭、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经济行为影响的局部分析与包含五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研究CBDC对货币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庭部门兑换CBDC方式、派生存款机制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共同影响货币结构,CBDC替代存款比例变动通过融资利率变化影响经济增长。CBDC替代存款的经济影响总体可控,中央银行具有货币政策调节融资利率职能。数字人民币以不计息形式发行最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数字人民币发行初期,需要定期对数字人民币兑换与发行情况进行货币流动性监测,并基于货币流动性监测结果制定与实施结构型和总量型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近期以来,针对投资增长较快、各方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热情偏高的情况,货币政策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总体来看,是从扩张型货币政策转为稳健型货币政策。与此同时.低利率政策也有所改变,基准贷款利率有所提高,由于货币供给增长加快,央行再次提高了基准贷款利率。从5月份的情况来看,货币供给增长仍然偏快.对利率进一步上调的预期较强。从国际市场来看,针对通货膨胀的情况,美国、欧盟等纷纷提高利率,控制货币供给增长.稳定需求。我国将进入“高利率时期”的观点,恰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货币内生性问题会涉及货币当局货币政策操作,尤其是中间目标选择,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最终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文章创新性地基于DSGE模型框架推导了内生货币和外生货币下模型解,并对我国货币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货币内生性特征明显,中央银行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进行宏观调控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确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宏观调控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不断发展的金融创新和私人货币供给等因素导致货币总量指标无法有效控制,且货币总量指标与实体经济变量关系疏远.历史经验表明,大多数国家面对货币总量指标失效的首要反应是扩大货币总量统计范围;当扩大的货币总量指标依然无法提高货币政策效果时,则放弃该指标,转而盯住利率目标或其他.本文从货币史的角度,分析和比较美国、欧盟及美国当前的货币总量指标的层次和统计范围、依据;并探讨了货币总量指标不断失效的原因、货币总量指标在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角色转换的原因和对中国货币统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珏 《金融会计》2013,(3):34-38
本文通过选取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供给、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屋销售价格及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季度数据,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研究得出:货币供给、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屋销售价格与贷款利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房屋销售价格与货币供给存在间接的相互关系。贷款基准利率在短期内对房屋销售价格冲击最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房屋销售价格的冲击较为平稳;货币供给的过度投放,导致市场资金对房地产的投资需求远远高于居民对房地产消费的需求,导致房价的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对我国投资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是整个宏观经济体系运转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货币政策对投资水平的作用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理论界普遍的共识是,至少在短期内货币政策还是能对一国投资总水平产生影响。本文运用VAR模型、IRF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与投资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包括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等在内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总投资水平都会产生影响,相比较而言,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通过适当减少货币供给量、调整利率和放开汇率等途径来提高投资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liquidity effect of money supply increases, as policy-oriented measures, would generally lead to a decline in interest rates. This is the direct effect. However, such money supply increases lead to a sum of the direct effect plus the positive indirect price and income effects. In sum, the net effect may be positive leading to a net increase and not a decrease in the interest rate. The regular money demand function is suitably modified to capture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Indian economy to verify the net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induced money supply movement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a perverse liquidity effect.  相似文献   

13.
转型经济中金融抑制的表现是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本文认为利率和汇率管制降低了持币成本,直接增加了货币需求,其导致的投资和对外经济结构扭曲则间接地增加了货币需求。中国的高货币速增长就是为了满足超额货币需求所致。我们利用中国1994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2季度数据估计了M1和M2的真实余额需求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方程。实证结果基本支持本文的金融抑制假说。在一个保守估计下,我们认为金融的抑制至少导致了现有的M2/GDP偏高30%。  相似文献   

14.
摘要:本文利用STR模型考察了我国2000--2011年间货币供应量、利率与物价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物价的影响都是非线性的,其中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且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影响程度不同,在高利率水平下影响更突出;利率低时对物价的影响是负向的,此时加息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但当利率水平过高时,受制于“成本渠道”效应的影响,提高利率将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因此,央行调控物价时应充分考虑所处的经济状态,合理选择两种不同的调控方式,以取得预期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上升迹象,这对央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和力度的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利用条件在险值模型检验了我国货币供应量、利率与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U型的,即存在最优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能够使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最低。当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小于这个最优组合时,增加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当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大于这个最优组合时,增加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反而会增加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降低商业银行的金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赵秋蓉 《济南金融》2013,(10):11-15
本文运用1996—2012年月度数据建立VECM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对投资及消费的刺激作用存在非对称性,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刺激作用比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强很多。(2)货币和信贷都可以对消费发挥积极作用,信贷的作用稍强,货币对投资的刺激作用几乎为零,而信贷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很明显。(3)利率对投资和消费都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拉动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进一步分析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发现当前应着力于扩大消费需求,而且目前财政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比货币政策有效。  相似文献   

17.
A segmented markets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 is constructed, in which a novel feature is goods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onventional asset market segment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for the response of prices, interest rates, consumption, labor supply, and output to monetary policy are determined. As well,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is studied, as are the costs of inflation. The model features persistent nonneutralities of money, relative price effects of increases in the money supply, persistent liquidity effects, and a negative Fisher effect from a money supply increase. A Friedman rule is in general suboptimal.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in which safe assets are systemic because they are the medium of exchange in risky assets. It connects the literature from banking and finance on safe assets to the monetary literature on alternative monetary systems involving commodity money, interest bearing money, and private money creation. Because safe assets have intrinsic value, changes in their supply lead to changes in market efficiency. Additionally, because safe assets are costly to produce, there is overproduction of safe assets relative to the social optimum. When the model is calibrated to plausible liquidity premiums the resulting inefficiencies are not large.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基本普尔分析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金融创新因素纳入基本普尔分析之中,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1)在金融创新发展的初期,总需求冲击方差相对于货币需求冲击方差仍然较大,同时IS曲线相对LM曲线会变得更加陡峭,此时中央银行将优先选择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2)在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阶段,货币需求函数将变得极不稳定,以致于货币需求冲击远远超过总需求冲击时,无论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如何,选择利率充当中介目标将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就我国而言,现阶段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还是较优的选择;长期来看,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也会因金融创新而失效,一个可行的选择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于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而言,中央银行先后实施适度宽松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充分供给;商业银行保持着低不良贷款率和正常杠杆率,也不会明显削弱其贷款创造能力以及货币供给水平;个人偏好和支付便利导致公众在特定时段更多地持有通货的行为,即使有削弱货币乘数的作用,其影响也是极其轻微和短暂的.因此可以断定,“六月货币荒”并非真实的货币荒,而是某些货币表象的欺骗性所致.“六月货币荒”现象的重要启示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要更加透明,商业银行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公众要权衡个人偏好和支付便利与持有通货的货币性成本等诸多因素.这是消除货币表象的欺骗性,避免类似“六月货币荒”现象的出现,以及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