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理论界一般将股价操纵行为分为交易型、信息型和行动型三种.交易型股价操纵是指操纵者通过股票异常买卖来操纵股票价格,获取操纵收益.行动型股价操纵是指操纵者通过采取直接或间接的行动方式,改变上市公司实际或预期资产或收益,来操纵股票价格,获取操纵收益.  相似文献   

2.
跟庄散户等非完全知情交易者的交易行为会影响证券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本文基于Kyle模型的拓展研究表明:当市场流动性下降时,知情交易者会减少交易;部分知情的噪声交易加入后会使得知情交易者的预期收益下降;当非完全知情交易者的委托单流恰好完全跟踪股票价值时,内幕信息持有者的信息将不能操纵股价波动。从抑制知情交易者的内幕交易行为的角度讲,非完全知情交易者有助于推动证券市场交易的透明化、公正化,进而减少整个市场潜在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虑做市商制度下的股价操纵,我们在Glosten-Milgromn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分析了基于交易基础上的股价操纵,由于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参与者买卖交易的不对称,我们在两个不对称假设条件下,理论上证明了未知情交易者股价操纵获利的可能,并考察了做市商的均衡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证券市场中,“庄家”是中国 股市的一种独特现象。从A股市场来看,庄家己存在多年,因此,一些人已习以为常,甚至有“无庄不成市”一说。“庄家”,在中国股市中,一般是指通过操纵股价来获取巨额收益的机构投资者。由于《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均严格禁止操纵股价的行为,所以,加强监管、提高中国股市发展的规范化程度,必然要  相似文献   

5.
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而其中内幕交易的存在,更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内幕交易是指因地位或职务上的便利而能掌握内幕信息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该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买卖,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或泄露该内幕信息,使他人非法获利的行为。内幕交易违背了公平原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 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股市的内幕交易行为更具普遍性、隐蔽性,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内幕交易者并非简单地利用内幕信息提前买入股票,而是通过操纵股价获取更大的暴利。本文通过对禁止内幕交易法律的国际比较,提出了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我国全面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批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方法,对事件日之前的累积超常收益CA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股改预期带来的股价提前反应是累积超常收益显著异于零的原因;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股改中存在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知情操纵者会利用正反馈交易者的交易特征进行交易操纵的现实情况,本文建立了基于信息与交易的中国股票市场操纵模型。通过分析不同交易者的交易策略,获得了各期的均衡价格与最大操纵收益。进而着重讨论了融资融券的保证金比例和交易者的理性程度等因素对最大操纵收益的影响,并运用数值模拟检验了理论结果。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对最大操纵收益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给出政策建议以有效抑制市场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8.
邵刚  冯勉 《金融博览》2007,(10):11-11
正在试行的中国证监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办法>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办法>,认定了连续交易、约定交易、自买自卖、蛊惑交易、抢先交易、虚假申报、特定价格、特定时段交易等8类行为属于市场操纵行为.同时,有关内幕交易主体、行为和内幕信息的认定标准,也更加细化.  相似文献   

9.
构建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信息操纵的数理模型,通过分析内幕信息操纵期间不同市场参与者的交易策略,得出他们的获益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内幕信息操纵者并非一定获取正的操纵收益,其存在操纵失败的可能性。内幕信息的精度、正反馈交易者"追涨杀跌"的倾向等是影响不同市场参与者收益的重要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抑制内幕信息操纵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规范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肖虹 《会计研究》2000,(7):22-28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较多的关联交易利润操纵行为.这种现存制度环境背景下的逐利行为,一方面,违背公平原则,使质量低下、缺乏竞争能力的上市公司与真正绩优上市公司鱼龙混杂,优劣难辨,严重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破坏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此类公司股价处于高位而缺乏实质性要素支撑,易形成巨大泡沫,加大市场风险,危害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为维护经济秩序,重新公平配置经济资源,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效率,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对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予以限制.  相似文献   

11.
强化民事责任制度 遏制证券操纵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鸿 《中国金融》2001,(3):42-44
操纵证券市场 ,是指操纵人利用其资金或信息优势影响证券市场价格 ,制造交易繁荣假象 ,诱导投资公众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作出错误的投资决定 ,企图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的行为。操纵证券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证券欺诈行为 ,包括虚买虚卖(洗售 )、相对委托、连续交易操纵、联合操纵等多种表现形式。操纵证券市场行为 ,破坏了市场运行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人为扭曲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严重误导和损害投资公众 ,打击投资者信心 ,制造金融风险 ,是阻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毒瘤。各国证券法都禁止操纵行为 ,并通过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  相似文献   

12.
王舸 《中国金融》2003,(21):42-4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中国证券市场的欺诈行为主要分为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客户和虚假陈述四种。内幕交易是指证券市场中掌握内幕信息的人,为获取利益或减少损失,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  相似文献   

13.
吕兴家 《时代金融》2014,(1Z):51-53
本文以2008到2010年深证A股主板404家公司985个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信息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视角分析了"套利交易"和"噪音交易"活动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机制,并以此来探讨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基于价值投资的长期持股行为能够显著地提高个股价格的信息含量,从而降低股价同步性;反之,机构投资者基于噪音交易的短期投机行为反映的是与公司基本面无关的价格波动,会加剧证券市场的股价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5-2017年A股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基于纸质媒体和互联网媒体报道数据,研究上市公司在并购期间的策略性媒体披露行为及其市场效应。结果表明:在公司并购过程中,选择股票支付的公司相较于选择现金等其他支付方式的公司,其媒体关注度和正面报道比例在确定交易股价的基准期内比其他时期显著提高,公司存在着明显的媒体披露管理行为;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媒体披露管理倾向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新技术公司的倾向更加突出;虽然媒体披露管理在短期内有利于提升公司股价,进而使得公司获得更大的并购收益,但是长期来看股价将出现反转并逐步回归到公司的基本价值。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并购期间进行媒体披露管理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并购收益,但这种行为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有损投资者利益和公司声誉,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为此,有必要建立证券市场监管部门与新闻传媒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规则,加强对上市公司策略性媒体披露行为的监督管理,遏制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利用媒体披露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8到2010年深证A股主板404家公司985个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信息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视角分析了"套利交易"和"噪音交易"活动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机制,并以此来探讨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基于价值投资的长期持股行为能够显著地提高个股价格的信息含量,从而降低股价同步性;反之,机构投资者基于噪音交易的短期投机行为反映的是与公司基本面无关的价格波动,会加剧证券市场的股价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OLS与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大股东通过操纵重大信息披露在股份减持过程中的隧道行为。得出了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但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减持前披露"利好"消息、减持后披露"利空"消息的概率高;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较高;公司估值(托宾值)越高,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也越大;被减持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对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不存在显著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DSSW模型描述了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数量相等的设定下,正反馈交易者的交易行为以及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情况.针对中国股市特征,建立了扩展的六状态DSSW模型,讨论了信息交易者利用信息优势,借助正反馈交易者的跟风行为,操纵股价大幅波动,获取超额收益的行为.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庄家”内幕交易的五个阶段及其特征,据此提出建议: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特殊波动股票的监控,改变股票盈利模式,树立价值投资理念.  相似文献   

18.
操纵行为人人为地控制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扭曲证券市场的正常价格,影响资本的自由流动,侵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更深层面来看,操纵行为破坏市场运行机制、严重扰乱证券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进而会导致证券市场功能的丧失和彻底崩溃.因此,对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需通过法律完善与制度健全等多方位、多层次的规范和治理,以达到规避其危害性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日新月异。金融衍生产品的衍生性等特征,使得传统的操纵交易行为在衍生品市场上呈现新特点。本文阐释衍生品市场操纵行为的概念和行为认定,以国内证券市场首个ETF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操纵案——东海恒信操纵180ETF案为例,重点分析衍生品操纵行为的认定,进一步剖析行为的新特征,并提出衍生品操纵行为的规制思路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证券法》以及正在试行的《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共规定了对连续交易、约定交易、自买自卖、蛊惑交易、抢先交易、虚假申报、特定价格、特定时段交易等8类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行为一,连续交易操纵。《证券法》第77条第一款规定:"单独或者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