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一、契约理论发展的综合性评述科斯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 1937)一文中 ,首次从交易费用角度对企业性质和边界问题作出了阐释。他论述道 :“当追加的交易 (它可以是通过价格机制协调的交易 )由企业家来组织时 ,企业就变大 ,当企业家放弃对这些交易的组织时 ,企业就变小” ,“企业将倾向于扩展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科斯从理论逻辑上证明了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 ,认为市场与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在市场上 ,资源的配置由…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奠基之作,科斯1937年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开创性地提出企业作为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机制发生作用的论点,至于节约机制,科斯在文中明确了企业家的作用,并把“权威”作为企业区别于市场的特征。企业内部不同主体在决策权方面的不平等和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企业家的“权威”是不是企业的本质特征以及这种“权威”如何分配,研究者之间存在争论。从权利特征看,科斯所说的“权威”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关系,以及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本文将从交易的类型性质出发,探讨企业控制关系的契约基础,从企业契约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4.
5.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两种分析方法的一个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简介 一般均衡理论由于(1)没有考虑行为主体之间直接的策略互动,(2)不考虑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是否对称,没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3)不考虑组织的内部结构,(4)假定交 相似文献
6.
7.
后熊彼特时代企业的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革,企业员工成为企业创新主体并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资源。本文基于对企业交易属性的现代契约理论之局限和企业理论主体演变之趋势的综述分析,结合后熊彼特时代特征,聚焦企业员工的生产属性,探索企业员工契约理论。企业员工契约理论主张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是知识生产能力,企业的目标由交易成本最小化转为价值最大化,且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基于对企业员工契约理论内涵的阐述,进一步分析该理论的深化应用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的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8.
刘扬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31):4-4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观点.首先明确解释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特征,进而简要概括了马克思时于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论述.分析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时全球化的描述,提出要从理论和现实的结合点上研究经济全球化,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各国应谊认清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政变自己的不利地位。并以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的实施,从实证角度实现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全球化理论,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两个大的流派,即企业的契约理论和企业的能力理论。企业契约理论由于对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假设处理不充分以及忽视创新、学习和知识的性质而存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能力理论对企业存在、边界和治理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的后半期对广大的东方社会的民族运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立了"东方社会理论",这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以巨大的精神理论指导.当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仍有其现代意义,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巨大的理论扣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