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我国供销社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改革的形式不能强求一律。有条件的供销社可以改造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而对于大多数的供销社在改革目标上设定为盈利性的非合作制性质更为现实,即供销社通过“公司化”、“股份化”、“民营化”改造,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与农民形成新型的农商关系。  相似文献   

2.
完善供销社经营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相玉桐要把河北省供销合作联社提出的、关系到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全局的城市和乡村供销合作社一体化改革付诸实践,解决目前城乡一体化改革进展缓慢的问题,必须按照供销合作社的所有制性质、办社宗旨、合作制原则完善其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从1922年12月23日到1923年2月9日,列宁由于健康原因,口授了五篇关于当时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文章即列宁的“政治遗嘱”。《论合作制》是其中之一。 在《论合作制》一文中,列宁总结已往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深化改革实践中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6,(6):98-100
实践与改革是无止境的,家庭承包制理论的发展是无穷尽的。邓小平在总结农民群众创造性经验基础上。把家庭承包制界定为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江泽民在深化农村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即家庭承包经营既适应于传统农业,也适应于现代农业;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既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社会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刊第4期以《供销社改革向何处去》为题刊发了一组探讨供销社改革的文章后,引起广大读者,特别是供销社系统读者的极大兴趣,纷纷写文章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现从中遴选出6篇,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建立市场型合作社新体制 李美峰(河北省供销社主任):解决供销社经营困难的问题,要靠深化改革,尽快构架起市场型合作新体制。一是继续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6.
1993年是我国供销社系统经营困难,效益滑坡,包袱沉重的一年,同时又是供销社改革全面深化的一年。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怎么改?有人赞同推行“社有民营”,有人则持否定态度,还有些同志试图跳出“社有民营”的圈子另寻捷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则指出:“各级供销社要继续深化改革,真正办成衣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向综合性服务组织发展的新路子。”这是我国供销社系统改革的大方向。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大方向有了,具体怎么改?尚有待大家深入研究和实践。本刊第1期发表了刘大旗的《对供销合作社推行租赁经营的调查》一文后,又连续收到一些有关此问题的稿件。现集中发表3篇文章,希能引起各界尤其是供销社系统有关人士的重视,并积极参与探索和争鸣。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必然推动农业市场化的进程。供销社作为农户走向市场的载体,必须深化改革,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合作制入手,努力构建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真正发挥出供销社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浪潮,使供销社摆脱了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多种束缚,迈出了为农服务的新步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完善,供销社如何遵循合作制的原则,进一步搞好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不仅是关系到振兴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千秋大业地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村供销社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商品生产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各种形式进入流通领域,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流通体系。这种“群雄峰起,百家经商”的新势头,使长期以来处于垄断地位的供销社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1985年,运城地区供销社系统农副产品收购额比上年下降22.9%,工业品销售额下降16.5%,利润减少67%,历年挂帐损失1300多万元,资金周转缓慢。全区179个基层社,有106个社亏损,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社业不抵债,濒临破产。1986年,全区供销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坚持面向农民,围绕农村商品生产,在综合服务、产品加工、经营管理等方面,走出了新的路子,在省内率先实现扭亏增盈,经营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相似文献   

10.
<正> 黄道霞同志撰写的《集体所有制与合作制》一文(载《经济研究》1984年第1期),认为列宁合作制理论与斯大林集体化思想的差别“主要是:合作制容许土地由农户使用,集体化土地由农庄共同使用;合作制着重搞交换、消费等环节的服务,集体化着重搞生产环节的共同耕作。”我以为这种概括是不尽妥当的。首先,我认为不能把列宁的合作制思想归结为“主要是交换、分配、消费环节方面的,即产前产后的合作。”众所周知,列宁的合作化计划,是一个用合作社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对小农社会主义改造的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在鼓励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公有私营”企业增活力──平山县供销社转换经营机制的调查岳新平,齐俊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流通领域竞争日趋激烈.最近.我们对平山县供销社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平山县供销社由于受旧...  相似文献   

12.
运城市中城供销社,有职工300人,一个购物中心,六个经管部,担负城乡11万人口的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收购任务。近年来,他们从完善企业内部利益激励机制入手,全面推行“门店承包,优化组合,全员抵押,联利联销计酬”等措施,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在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上迈出了一大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上升。1989年到1991年,在市场持续疲软,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该社仍然充满活力,勃勃生机,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山西省改革先进单位”,并荣获商业部“全国商业企业管理优秀奖”、“商业部财会工作先进集体”,书记兼主任焦毓华同志被评为“全国商业劳动模范”、“运城地区优秀企业家”、“运城地区特等劳动模范”,并荣立一等功。  相似文献   

13.
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村经济综合服务中心,是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使农村经济生活发生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我在拙作《供销社改革的重要方向》中曾指出:建立服务体系,开展多功能的社会服务,把供销合作社办成综合服务中心,“已经成为时代赋予供销社的新职能,也是当前供销社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经济改革》1985年第8期)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接着又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在这种新形势下,进一步认识供销社的地位和职能,开拓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对于促导商品生产、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四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李贞良 《经济论坛》2003,(24):71-7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社改革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各种经济、技术、信息服务和联合起来进入市场,国家也需要对农村经济加强指导和调控。供销社应该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担当起责任。”党和国家之所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任交给供销社,并希望其成为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中坚力量,是因为供销社是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最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党和政府实现助农增收的最佳途径,因此构筑新时期助农增收龙头自然成为供销社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当不遗余力地搞好统筹规划,大胆实践,通过…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对社会基本矛盾的重新认识和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的重新选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体现的思想,今天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颜江 《经济师》2006,(5):253-254
合作制金融在我国农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要将我国农信社改造为有效率的、真正的合作制金融机构的关键问题是要在坚持合作制与控制贷款风险之间实现稳定的平衡。实现这种平衡可以有两种类型的改革模式——自然演进主义的改革模式与改良的合作制改革模式。文章建议倾向于第二种类型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7.
资金紧缺,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运城地区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是缓解资金紧缺的一条好办法。(一)运城地区是个传统的农业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近几年来,随着承包制、租赁制、优化  相似文献   

18.
<正>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集体所有制与合作制理论,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研究》1984年第1期发表的黄道霞同志写的《集体所有制与合作制》一文(下面简称《两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作了很有价值的考证,但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研究自1996年行、社分离以来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门话题。争论的焦点问题主要有产权模式、体制改革方式、组织体制和行业管理体制、经营目标和范围、治理结构等几个方面。一、关于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模式的改革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模式改革主要有三种模式: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代表着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正规的合作金融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导致了现存合作金融并没有减少交易成本,也没有真正符合合作制原则(谢平,2001;李剑阁,2002)。因此,在是否坚持现存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
王俊华 《经济论坛》2003,(11):57-58
一、河北省农资流通企业现状自199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四次下发文件,改革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农资市场流通渠道逐步开放。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犤1998犦39号)标志着农资经营整体进入市场经济轨道。随着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农资流通形成了供销社农资公司、农业“三站”及各类工商企业并存的格局;河北省农资流通企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整体状况明显滞后于农资市场化取向的发展。供销社农资公司作为传统的农资流通渠道,在农资经营步入市场经济轨道后,原靠计划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