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体上市"是相对于"分拆上市"而言的。通过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的比较,阐明了整体上市的优势。论述了整体上市的基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期对中国企业的整体上市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交叉上市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本市场中挂牌上市的行为。长城汽车自在H股成功上市后,于2011年回归A股市场,成功实现交叉上市。企业选择交叉上市的动因多种多样,本文从交叉上市动因理论出发,选择长城汽车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其交叉上市的动因所在以及交叉上市为长城汽车产生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3.
警惕海外买壳上市骗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买壳上市呈现一种“多快好省”的大好局面,这里要提醒的是:海外买壳上市的确有着不为人所知的骗局。买壳上市到底成效如何?背后的陷阱是什么?本文将以赴美国上市为例,指出国内企业海外买壳上市的误区,揭开中介公司买壳上市的骗局,以期国内民营企业不再重蹈海外买壳上市之覆辙  相似文献   

4.
以介绍形式上市的公司,其股份为公司的已发行股份,因此公司不会发行新股,亦不会筹集新的资金。介绍上市虽没有募集资金,但从上市文件提交和信息披露的角度看,介绍上市与公开募集资金的区别是很小的,只不过介绍上市不需要披露股份销售、承销费用等等而已何为介绍上市在境外不少资本市场上都有介绍上市模式,其规则基本一致。申请以介绍形式上市的公司,上市的股份都是已发行股份,而涉及的股份有一定数量,并透  相似文献   

5.
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以来,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分拆模式上市,形成了目前85%以上的上市公司是部分上市的现状,本文从我国整体上市问题的由来谈起,指出分拆上市存在诸多问题,实施整体上市是证券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企业也存在寻求整体上市的内在动因,文章对于企业实现整体上市的九种模式和途径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了整体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和规避整体上市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嘉珊  孙俊新 《上海金融》2012,(8):112-114,119
借鉴来自传媒、出版、影视动漫、网络游戏等文化企业的上市经历,本文探索了中国国有演艺企业的上市路径,建议中国国有演艺企业更加关注国内上市而非海外上市,关注深交所的创业板上市而非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关注IPO上市而非借壳上市。同时,本文认为未来国有演艺企业整体融资前景乐观,将呈现多种所有制、多地区企业并进的格局。最后,本文还提出了若干促进国有演艺企业上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的经营管理方法将有别于上市前,研究这些新问题将有助于上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本文就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的几个重要共同问题进行探讨,为上市银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如今各种企业上市潮层出不穷,国企、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纷纷奔赴境外上市,本文以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为例,对各类型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国企纷纷境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是政策促使,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上市制度对民营企业比较苛刻,而高科技企业寻求境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是境外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比较完善。  相似文献   

9.
薛灵琴 《中国外资》2011,(13):44+46-44,46
中国民办教育在海外上市发展受到风投的热捧,也希望能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上市需求变得非常迫切。本文从民办教育行业上市现状开始,论述了国内民办教育行业上市发展的隐忧和上市的难度,也对在目前国内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下民办教育如何上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至2010年7月,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全部成功股改上市,成为公众持股的国有大型上市商业银行。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上市后,如何加强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成为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投资者关系、主要投资人的投资行为分析、做好国有大型上市商业银行的投资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分别对两地上市公司的风险警示、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情形进行了规定。那些被列入退市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会绞尽脑汁施展各种财技以保住上市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磊 《理财》2006,(3):81-83
中国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使海外上市融资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青睐。相对于国内上市门槛高、市场单一等限制,海外上市的选择机会似乎更多。而手续简单、上市条件宽松的“买壳上市”更是许多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激情,也吸引了国外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投资中介蜂拥而至,他们都将目光聚焦在上市“中介费”上。在自称提供海外上市服务的众多海外中介机构里,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于是,一些“无良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即国内一些民企对境外上市缺乏必要的了解,采取各种手段制造了一幕幕的海外“买壳上市”骗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现状,并以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中航投资为例,对比了分拆上市、母子公司共同上市、整体上市三种上市方式的利弊,本文认为整体上市是促进金融控股集团发展、发挥多牌照协同效应的最佳方式。最后,本文分析了金融控股集团整体上市的各种模式,提出了在现行上市监管政策下可行的四种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在持续发展壮大,集团企业对于整体上市这种上市方式的关注度持续走高,许多近些年上市的企业也都选择了整体上市这种方式。如果能够合理运用整体上市,对于公司绩效的提高与治理的改善都有显著影响;反之,则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整体上市与公司绩效的概念入手,以H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公司整体上市前后公司绩效变化进行分析,找出整体上市对公司绩的影响,并根据影响因素对企业进行整体上市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当前我国的一大难题,海外上市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有利环境,指出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存在着上市市场选择、上市方式选择、上市时机选择、中介机构选择、财务会计准则差异性和公司内部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可行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2014年IPO重启后至今,伴随着IPO的巨额融资前景,中国企业出现了争相排队上市的热潮,企业上市成本也被市场广为关注。本文将企业上市筹备至股份制改造称为上市的第一阶段,将企业辅导备案至过会及上市称为上市的第二阶段,并详细说明了两个阶段中可能会涉及的明细成本,援引实证数据和案例做补充,还原了近年来A股市场企业上市的真实交易,可作为企业家和学者研究上市成本或IPO溢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国有银行成功上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银行股改上市是一项新事物,面临着诸多考验,不妨借鉴西文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成功的经验,实现我国国有银行的顺利上市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上市,建行、中行已经股改挂牌,距上市只有一步之遥;工行、农行将紧随其后,积极备战。国有银行股改上市是一项新事物,面临着诸多考验,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成功的经验,实现我国国有银行的顺利上市。澳大利亚的国有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以下简称CBA),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丽娟  杨充 《上海金融》2002,(10):15-17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而上市模式更是倍受关注,本文从我国股市的承受能力,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等方面出发,对整体上市,分拆上市、联合上市、买壳上市四种上市模式作了细致的利弊分析。通过权衡利率,作者认为机构分拆上市是目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方案,而买壳上市也是一个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杰  王霞天 《云南金融》2011,(8Z):49-49
如今各种企业上市潮层出不穷,国企、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纷纷奔赴境外上市,本文以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为例,对各类型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国企纷纷境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是政策促使,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上市制度对民营企业比较苛刻,而高科技企业寻求境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是境外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比较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背景 所谓买壳上市,又称"后门上市"或"逆向收购",指的是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通过一个并购交易把自己的业务或资产并入到一家已经上市的企业中,同时成为那家上市企业的股东(往往是大股东或控股股东),进而主导上市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上市的机会,尤其是民营企业,要通过股票公开发行审核相当不易,而且需要支付数额不菲的上市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