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使水资源规划从工程经济水利模式提高到生态经济型的环境水利模式,在水资源规划中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例如,水资源的特性;环境对水利的影响;水资源的规划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等等。水资源的规划如果全面采用生态经济型的环境水利模式,;则水利工作新局面必将更快来临。  相似文献   

2.
陈杰  崔延松 《经济师》2000,(11):125-126
水利经济管理学是揭示水利管理活动过程中经济规律的管理学科。本文试图从水利经营管理学学科的建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方面就学科体系的建立作概要性探讨。一、水利经济管理学学科的建立水利是人类对水资源认识活动的成果总结。随着人类对水利管理的深化 ,在以自然科学为主的水利技术管理体系中 ,逐步分离出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水利经济管理内容 ,对这些内容的理性总结 ,逐步完善进而构建了新的学科体系。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水利不单纯是工程建设 ,也要搞经营管理 ,也要进入市场 ,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建立机制 ,…  相似文献   

3.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合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没施和基础产业。  相似文献   

4.
介绍澄碧河水利风景区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水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及治理保护措施;提出发展水利经济,保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对促进景区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 息相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基础。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 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随着人口的 不断增长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的问 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制约下一世纪社 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 制约因素。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 迫在眉睫的问题。木文作者针对福建 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从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 福建水利事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 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变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场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领域的革命,同时也是社会生活领域的革命,是环境伦理道德的革命。它要求人类用生态经济的思维方式来重新选择自己的行为,用符合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生态经济理念的产生,经历了矛盾调和、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的演变,具有系统性、循环性和协调性的特征。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水利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实例说明水利建设中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会出现的弊端,提出水利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都应按生态经济环境水利模式来搞,使我国水利工作进入生态经济环境水利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叶少明 《发展研究》1995,(12):30-31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水利是治国兴邦的百年大计,是保障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随着城乡经济体制的改革,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地改革,努力搞活水利经济,以促进水利事业发展。在此,笔者就如何振兴水利经济作一浅析。 一、建立现代水利经济新概念 长期来,水利部门存在一种反常现象“只花钱不  相似文献   

9.
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是科学制定水利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化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三个部分组成,它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文章从生态经济学理论探讨了干旱沙化生态脆弱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以生态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区域化为主线,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为主要研究客体,依据生态学进行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人口压力研究。同时结合陕西榆林市神木县实际,对该县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做了实证分析,旨在促进中国区域生态经济学走向成熟,为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经济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重要的基础环节。可以说,水利经济建设关系到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然而,过去在较长一段时间,我国水利经济发展并不理想,在发展体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水利经济协调发展体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新时期构建水利经济协调发展体系应从符合国情的水利经济体制的建设出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12)
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水利经济的更深入发展需贯彻绿色、健康、环保、科学的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背景下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析,首先表明了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其次指出了当前水利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再从市场体系、技术创新、人才建设等方面给出了有效措施。为进一步推进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城市的建设进程也在向前快速推进,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国现代化的水利建设规划特征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近几年内自然灾害不断,环境恶化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的利用极不合理,因此城市的水利与水利建设是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我国目前城市水利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强调了城市水利与水利规划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用现代理念发展现代水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现代水利就是从“以人为本,科学治水”为出发点,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用现代理念发展现代水利,就是围绕经济和社会效益,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引进水利人才和培养技术骨干,做大做强企业,争取各项经济指标有新的增长,进一步提高水利经济的综合实力,促进水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九七八年,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成立迄今已经十周年。一九八○年,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成立,是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的团体会员。水利经济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水利经济研究的发展。现在,我们回顾水利经济研究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推动水利经济研究活动,以此来祝贺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的十年庆典。一、水利经济真正正式研究的缘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为国民经济提供了防洪和供水两大保障,成就显著。在长期没有实行商品经济、不大讲究经济效益的环境中,水利多注意投入,未讲究产出。客观上水利经济效益是存在的,由于没研究、没计算、没宣传,社会上不了解、不认识水利的经济效益,有人甚至非议之、否定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方针、路线变化了,  相似文献   

16.
水利工程不仅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防洪错峰,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上功不可没但单靠水利工程还不能解决所有的洪涝旱灾等问题.环境水利是传统水利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是生产实践的产物,也是广大水利工作者环境意识提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有效利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增加水利项目资金的投入,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和建设。就新疆而论,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把水利基本建设提升到与能源、交通同等重要的地位,多次指示: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利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要把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8.
对宁夏彭阳县水利经济运行质量跨越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位于宁夏固原市东部山区,自然、地理及资源等环境普遍较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就目前彭阳水利服务环境状况而言,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50毫米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510多立方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兴利服务体系很不健全,水利经济运行质量入不敷出,水利经济效益依然处  相似文献   

19.
水利经济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托水利设施、强化行业管理、依法行政、市场运作的经济管理体系。在社会经济的市场化运行中,水利行业如何发展水利经济,巩固水利的基础设施地位,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做好水利工作的关键。一、发展水利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它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本文主要分析农村水利现状,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方向,奋力推进农村水利新跨越,为服务“三农”和保障民生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