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而财政转移支付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方面,对主体功能区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需要用土地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和开发行为。论文对促进四类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宏观土地政策和促进特定主体功能区健康发展的微观土地政策选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为国家、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地方区域发展规制了科学的发展道路,是指导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实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促进旅游产业经济形式的分化,推动旅游产品开发的多样化。广东省高要市在进行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坚持区域旅游业发展以产业功能为核心,紧密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对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及格局、旅游产品和旅游功能进行全面规划,为推进高要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财经界(学术)》2011,(13):46-47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举行发布会,《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并规定了相应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是战略眭、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  相似文献   

5.
构建主体功能区有利于实现空间管制,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发展良好,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石化、电力、煤化工、医药和重型装备制造基地。近年,黑龙江省在建设重点开发区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指标的需求、对环境和公共建设造成很大压力等问题。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对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以加快全省重点开发区的建设,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国务院将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印发全国各省份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要求尽快组织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调整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做好《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日前,该规划已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共同构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战略,这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2010年底,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确立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深刻认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桂西资源富集区尤其  相似文献   

8.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编入了“主体功能区”的内容,将经济区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实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划中第一次明确了对区域经济功能的类型划分。开启了区域经济规划的分级分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核心区,加快重点开发轴线的建设。只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契机,提升经济增长核心区的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核心区和开发轴线建设步伐,完善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才能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协调发展及各区域主体功能的实现有赖于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体功能区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个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引导资源要素合理向目标功能区流动,促进四类功能区协调发展;体现生态资源的多重价值,补偿为保护生态资源而产生的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机会成本。并对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提出不同的财政调控政策。而主体功能区金融调控政策的目标是为保证各类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金融支持,金融调控政策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取得一致。  相似文献   

11.
冯伟林 《商业时代》2015,(11):27-28
主体功能区规划旨在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但面对缩小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差距、保障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利益、使地方政府行为自觉符合主体功能区要求等难点,主体功能区规划并不能自动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协调、经济关系不协调和空间结构不协调等问题,需要财政、投资与产业、土地、人口和政绩考核等系列配套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日用陶瓷产业在北流经济发展中居于战略地位,解决北流陶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促进日用陶瓷产业健康发展,是北流市急待解决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北流陶瓷产业在技术、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对西乡县的定位是:限制开发区域(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此,县上提出了"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最近我们深入6个部门、3个镇、7个企业,从农、工、商贸三个方面,就县域产业化发展问题作了深入调查研究,认为县域经济发展要把重点放在建设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着力在促使优势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走集约化发展路子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与每个地区息息相关。对于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来说,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立足实际,还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的界定,合理科学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引导,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打好青山绿水牌,优化产业格局,唱响生态经济戏,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促使生态文明建设见实效。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1)
过半数省市出台了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但其规划之间仍有冲突。如何对冲突进行融合,我国应从法律的角度对规划进行统一,建立协调和监督管理机制和组织,融入地方公共政策,使国土空间资源得以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首要前提是科学确定划分依据。目前,学术界对如何确定划分依据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尚未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内涵和要求,绩效考核作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主体功能区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限制开发区下现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一种与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要求较为符合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的转变思路,从而可以更好地评价地方政府在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过程中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正>塘栖镇着力于进一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全镇工业产业重点发展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形成了以金属制品业、精细化工、通用设备制造产业和相关物流产业为配套的产业体系结构。塘栖镇机械功能区是浙江省重点培育及杭州市重点特色工业功能区,总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工业区块基础设施累计完成1.08亿元。完成对开发地块内的路网工程建设,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和绿化建设。同时,全面建设集商、住、餐饮、活动配套的工业园区配套服务中心;功能区内已实现"路、水、电、热、燃气、通讯、居住"一体化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关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用一章的篇幅,论述了四类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发展导向和政策调整方向,并列出了22个限制开发区和1164个禁止开发区。国务院的文件部署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对“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20.
谢宏辰 《商》2014,(39):49-49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强调,农产品主产区要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保护好生态,在不影响主体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