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徐娥 《江苏商论》2010,(2):89-90
本文分析了盐城海滨湿地国内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状况,从旅游者旅游动机、旅游消费和逗留时间、出行方式等特征出发,阐述了盐城海滨国内旅游客源的结构特点,揭示出不同类别旅游者在逗留时间、旅游消费等方面的行为特征规律,并就盐城海滨湿地如何开拓国内客源市场,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玮 《商业研究》2011,(1):212-216
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开发现状及缺陷的基础上,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角度出发,提出以点带面的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点-面开发模式进行探讨,以及延伸其具体的开发战略与开发措施,以促使设计出的开发模式能够适应当前的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和生态旅游开发政策;同时,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促进海滨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系统间的和谐共生,进而促进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海林  李丽 《北方经贸》2014,(12):274-275
本文从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角度出发,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为例,针对用地复杂、污染隐患、建设困难等现状问题,深入社区群众中,了解社区经济与参与状况。在此为了更好的开发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为当地社区居民在经济上受益和对湿地生态影响最小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海林  李丽 《北方经贸》2015,(1):166+168
笔者从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角度出发,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为例,针对用地复杂、污染隐患、建设困难等现状问题,深入社区群众中,了解社区经济与参与状况。为了更好地开发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为当地社区居民在经济上受益和对湿地生态影响最小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齐齐哈尔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湿地旅游资源,为开展湿地旅游提供了优越的生物资源条件。在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当前存在着的粗放式开发、湿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缺乏社区参与保护等问题。为了使齐齐哈尔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更具规范性和长远性,要加强立法与宣传,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恢复重建退化湿地,完善社区参与制度,规划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6.
北海湿地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腾冲北海湿地生态旅游是云南新兴的旅游产业。因其景观的特殊性、唯一性、复杂性及其完善的生态系统,是云南新兴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针对北海湿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在充分尊重其生态系统特点及当地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研究北海湿地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模式,提出采取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树立低碳环保理念,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合理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加强环保普及宣传,引导游客文明出行;科学设计北海湿地生态旅游线路;多元化开发北海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等措施,以促进北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祖鹏 《价格月刊》2012,(6):41-44
洞庭湖湿地在维系洞庭湖区域生态平衡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开发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应保护与开发并举,设立统一管理机构,构建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三位一体的开发机制,设计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实施品牌化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湿地生态旅游是新兴的旅游项目,在近几年发展中存在着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湿地保护法律不健全、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对湿地进行开发的同时,必须做好保护措施,应采取虚拟旅游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法律法规和引进专业人才等措施,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使其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张雪 《北方经贸》2015,(2):160-161
通过对盐城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借助Geodatabase数据模型构建了包括湿地旅游资源资源数据库总体结构及其数据模型,并对各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对进一步构建盐城湿地旅游资源信息系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盐城湿地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缺失,造就了海南地区非持续发展的旅游孤岛现象,使当地居民期望从海南旅游中提高生活水平的想法变为泡影。文章从资本话语、商品交换、低层次的旅游参与及当地居民低下的对话能力视角下探究海南旅游孤岛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旅游"他组织"治理向自组织转变、社区参与利益的实现模式、制度构建以及加强社区归属感和社区精英的带动等策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三方面来提升社区参与,为破解海南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朱飞  罗治得 《商》2013,(12):285-285
近年来,湿地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新亮点,越来越受旅游者的青睐。然而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还存在旅游市场定位不准、营销策略单调等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湿地生态旅游的营销策略,以期推动当地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田野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以贵州郎德苗寨为个案,研究当地村民对旅游经济增权、旅游政治增权、旅游心理增权和旅游社会增权的感知状况,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族贫困地区以社区为核心力量导向的旅游开发,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度较强;村民对增权感知的强弱依次为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及经济增权;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感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吴雷 《中国市场》2012,(48):75-76
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也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和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作为江苏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之一,盐城海域辽阔,自然环境优美,拥有江苏最深的开发腹地,以"东方湿地,水绿盐城"而知名,具有先天的自然资源优势,这是推动盐城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社区参与是增加社区居民经济收益、提升居民满意度、促进旅游积极且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文章以广西平乐县青龙乡龙山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内容、形式和参与模式,期望可以帮助龙山村及其他乡村旅游地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民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分配理论、增权理论和旅游人类学等理论,并运用文献分析法、多学科分析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专家咨询、信度测评等方法,对社区参与旅游进行。研究发现:社区参与旅游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均、社区参与只涉及经济活动领域等问题。推进社区参与旅游,要加强利益分配机制的建设,使各个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当地居民的利益得到保障;要加强精英治理,为建立旅游发展与社区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发展深度的社区参与,使某一地区的社区参与从规划到开发形成一整套系统,按部就班一步步实施。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湿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湿地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实施前景。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主要利益相关群体积极发挥作用并产生良性互动,特别是当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实现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周诗涛 《北方经贸》2015,(1):161+165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已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旅游投资商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地位并不对等,甚至有时存在一定的摩擦乃至矛盾激化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探索并构建市场与社区互动的乡村旅游优化开发模式,对促进乡村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投资商和当地政府等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本文在社区参与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选取东洞庭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结合社区现状,分析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社区参与的实现途径、实践困境与必要性,研究政府、当地社区、旅游企业及外来投资商等相关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构建股份制联合决策经营的社区参与模式,强调以生态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社区的利益,对我国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可以促进景区经济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传承和保护洞庭湖湿地传统文化。洞庭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湖泊湿地,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文化内涵仍有待深入挖掘。立足于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入其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促进洞庭湖湿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实现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族村寨以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纷至沓来,但随着旅游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民族村寨当地环境、社会和文化带来消极影响.社区居民首当其冲便成为这些消极影响的主要被动承担者.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民族村寨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问题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当前国内外关于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社区参与概念、参与方式、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