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普惠社会     
《新西部(上)》2007,(11):56-56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公开表示.中国将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由过去的“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虽然他在普惠前加了“适度”二字.离发达国家的“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人口众多等现实问题而言,这无疑算是一次不小的进步了。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正面临着实践与理论困境,其根源在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福利责任与关系尚不明确。运用治理理论对社会福利的治理主体与治理关系进行探讨,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应选择适当的新路径。要实现"补缺型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福利"的转变及行政主导型向民主对话型的转变,使居家、社区和福利机构相结合,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法治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普惠型社会福利来自于对社会福利模式的最初划分。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到"普惠型"转变的过程中,在学界和各级政府层面,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政策实践,我们都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普惠型社会福利从提出、引入到本土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人均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构建怎样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并有效地付诸实践成为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建立覆盖城乡和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的背景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在中国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牧区普惠型社会福利经历了从初级到适度的发展过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使牧民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福利。由于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还处在发展中,牧民对其满意度也存在差异。构建更为合理的底线与非底线社会福利,有利于促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深圳优势的基础上,本文探讨深圳建设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问题。借鉴香港经验,研究深圳率先建设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对策,建议根据“适度普惠、参照香港、国内领先”三大原则,分步构建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总体水平国内领先、覆盖全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阶梯式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6.
周吉 《改革与开放》2014,(19):75+81-75
纵观几十年来的发展概况,我国的社会福利已逐渐从"政府定位"转向"民生需要为本",并且开始重新思考关于福利的社会责任划分机制,逐步探索多元化主体参与的社会福利模式。在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以及社会福利需求等因素的刺激下,1988年我国恢复和重建了社会工作。在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和复杂化的社会转型期,面对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等实际国情,以及人们多样化的福利需求,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建设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深圳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较高的人文素质结构,在为建设高水平的福利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如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立足深圳实际,研究构建有深圳特色的制度型社会福利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会保障。世界各国都有着自己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本文对美英等6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社会福利的内容、资金来源和管理服务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社会福利社会化、多元化已经成为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完善,需要明确小政府—大社会的福利理念,积极引导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加强立法,建立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9.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十七大期间曾经表示,中国将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政府对生活无着人员负有责任,对老年人、残疾人与孤儿实施保障理所应当。但是,这种"补缺型"社会福利保障的对象毕竟只是少部分特殊人群。在"补缺型"社会福利体制主导之下,大多数公民难以成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受患者。而社会福利向着"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福利的界定和简况我国的社会福利不是涵盖社会保障、医疗、家庭和社会服务以及提高改善生活等领域的广义社会福利,而是以保障基本生活权益为主要内容的狭义社会福利,通常称为选择型或补缺型的社会福利。福利对象不是所有的社会成员,而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即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以及特别困难需要救助人群中的“三无”对象、“五保”对象、伤残军人等。随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保障和单位福利的解体与弱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在的福利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开始向外延伸,福利对象的边缘开始模糊并有所扩大,福利范围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11.
马群 《科技和产业》2019,19(1):91-94
动物福利被看作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体现,在经济上也有着改善肉质、影响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作用,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民众对于动物福利的看法一直滞后于西方,存在对动物福利理解上的不足和偏差。从国内公众对动物福利的认知出发,分析了国内公众对于动物福利的看法,并结合英国动物福利发展史,对我国动物福利的发展进程作出分析:我国在经历了社会思考和法律支持阶段后,应通过动物福利保护提高农产品品质,逐步使动物福利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瑞典的福利政策和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在历史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石油危机发生后,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养老保障开支增多。最终,瑞典通过改革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及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走出困境,并积累了大量改革经验。这对于我国推行惠民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电力普遍服务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由经济学原理可知,这一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实施主体的撇脂现象,从而降低了这一公共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运用哈伯格模型和Friedman模型,文章分析了电力普遍服务实施主体的撇脂行为产生的福利效应,建立了社会福利漏损函数,研究电力普遍服务社会福利漏损机理;针对不同地区用电情况,构造了分段的社会福利漏损模型,为分析公共政策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市低保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晴 《特区经济》2010,(10):124-125
我国低保制度自建立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初步达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但在其实际运行中也出现了退保难等问题。本文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有劳动能力的人"吃低保"退保难的三点原因,分别是:现有的差额补贴制度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低保制度一揽子保障引起的负激励阻碍了一部分人退保;针对低保人员的就业培训时效性差和再就业福利低也会产生退保难。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必须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略对环境的保护,甚至做出损害环境与生态资源的行为,应由谁来行使救济的权利,本文试图就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宋祥秀 《改革与开放》2011,(16):141-143
福利国家制度是20世纪民主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对保障其公民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第三条道路"思潮应运而生。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是这一思潮的倡导者。他分析了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区分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并指出福利国家改革的方向,即倡导积极福利,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总结国内外以"福利"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发现福利概念的运用存在混淆,因此:首先,阐述福利定义、福利与效用、福利分类及福利范畴;其次,福利核算与福利估计方法虽多样化,但对方法的适用性考虑欠缺,对多种方法做比较分析,并探讨福利核算与可持续发展评价关系。此外,总结福利效应测算的方法,发现除宏观的经济学方法以及间接方法外,建立指标体系也是可选方法之一;最后,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当前热点问题包括对特殊群体如儿童、老人福利的关注,以及对生态福利、生态环境与人类福祉、失地农民补偿与福利变化等方面,为今后福利和福利核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增进社会福利的西方经济学分支,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子系统,对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探寻社会救助制度的福利经济学思想来源和精神基础,使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可以从福利经济学各代表人物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取得更好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