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毕玉方 《价值工程》2021,40(15):145-147
为了满足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目的,CL现浇复合混凝土剪力墙应实现保温系统的设计使用年限与主体结构的耐久性相匹配,在明确使用年限及环境类别、材料要求、构造措施、施工细节等方面应进行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2.
建筑外墙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外墙的功能.外墙除了具有承重的作用,还具有保温的功能,其保温效果的发挥与建筑材料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使用先进的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以及保温材料,可以大大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还可以增加建筑的舒适性,提高住户的满意度.对外墙的内、外保温技术以及保温材料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使用年限短已成为我国住宅的突出问题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以主体结构确定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国家颁布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也规定,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普通房屋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可是,建国以来所建设的住宅,很多寿命并未达到50年即被拆除,近年来被拆除的,还包括许多80年代以后建造的多层甚至高层住宅。在近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一片飘红的形势下,各地大拆大建愈演愈烈。据统计,2002年全国城镇共拆迁房…  相似文献   

4.
王涛 《价值工程》2021,40(31):98-100
城市建筑是我国重要的建筑组成部分,按照现行规范,普通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其中,大量的建筑由于使用功能改变、环境变化及耐久性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从经济和其他特殊因素考虑,一部分已经用满使用年限的建筑须保留或经改造继续使用.正因如此,在许多建筑的长期使用过程中有必要进行改造加固.故综合城市建筑特点,详细阐述了对其加固设计改造策略,以期对同行业者有所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我们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建筑结构领域,尽量延长其使用年限就是最大的节约。可是,我国建设部于上世纪80年代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民用建筑结构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即进行拆除,在我国也是司空见惯。许多业内外人士对此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6.
刘强 《民营科技》2014,(1):186-186
外墙外保温就像给建筑物穿上了一层棉衣,减少室内外的热交换。外墙保温系统即起到了建筑的节能作用,又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延长了其使用年限。现重点探讨了高层住宅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每年以10亿平方米的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27.5%,大力发展节能型住宅,不仅能节约能源开支,还能给住户带来许多切实的好处。随着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目前,在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然而,在不同的保温方法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本文意在通过对上述三种保温方法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起到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道霞 《民营科技》2014,(3):198-19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节能外保温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认可的科学建筑形式。它与内部保温相比,更具有稳定性和实用性,可以提高高层住宅的使用年限、消除结露等优点。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复合式外墙保温节能技术,该技术被我国建筑行业大力推崇。现通过对某一商住楼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外墙保温体系对于高层住宅的重要意义,旨在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外墙保温相关技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与阐释。文章首先介绍了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使用背景,然后详细论述了进行外墙保温的重要性,最后针对外墙保温的具体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保温材料和外墙外保温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外墙外保温技术由于特有的优越性,既能避免建筑热桥、墙面冬季结露,又可以保护主体结构,减少温度应力,增加结构寿命,比内保温增多建筑使用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