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近些年城市基础建设如火如荼,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更是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志.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日臻完善并积累了大量的运营管理经验,但是随着各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升级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诸多的问题亟需解决.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城市轨...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为了有效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活动中,要完善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为人们提供更良好的服务,有效满足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的要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其整体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有效维持城市轨道交通高效发展。要从乘客体验、企业发展以及社会利益等方面出发,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相应工作。基于此,文章就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需求,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评价指标原则和基本要求,探究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有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的时空分布特点,对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进行拓扑建模;研究了节点和区间重要度计算方法,并提出能够表征路网运营安全的表征参数.最后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从系统网络的角度辨识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和表征参数,为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安全运营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25):38-40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评价过程中定性指标难以量化以及权重确定主观性强等问题,引入熵的概念,将熵权法评价方法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评价中,并以昆明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为例对其运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欧阳  李捷  杨柳文 《企业导报》2014,(17):106-107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大中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为了准确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的绩效水平,本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特点和当前的发展状况,选取了一系列绩效评价指标,引入了层次可拓评价方法,对某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的综合绩效进行了评价,这样就把社会、经济等定性问题进行了量化,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利锋 《民营科技》2014,(2):118-118
城市轨道交通必须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在满足规划设计运能下尽量获取经济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城市轨道交通其建设由政府出资,运营亏损由政府补贴。但是也有部分城市,如大阪、新加坡、莫斯科、汉城、圣地亚哥和马尼拉、香港等城市,不同程度地取得赢利和回收投资。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应该从加强运营管理,讲究运营机制与策略,提高管理水平,以改善财务状况,减少经营亏损,甚至争取有余。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都市的所必须的交通工具,它安全、舒适、迅速、便利地在城市范围内运送乘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速度、运送能力、效率与信号系统密切相关,以速度控制为基础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共同选择.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有全面认识上,进行地铁信号施工要点及安全防护等的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8.
上海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拥有世界范围内线路总长度较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地铁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上海地铁也存在着利用率低,在非高峰期空间大量闲置等问题造成了运营的恶性发展。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用作物流运输的设想并根据现有的需求预设了三种地铁物流的运营模式,最后对方案进行初步的经济效益估算以探究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深圳地铁埃塞轻轨服务项目为例,对城市轨道交通境外运营项目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结合深圳地铁的具体实践,提出财务风险管控思路和措施,以期为更多走上国际化运营道路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赵璐 《物流科技》2024,(10):137-139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以高效、安全、绿色、大运量等优势,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运输能力不足等发挥了极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青睐。然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逐渐扩大,列车延误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企业的正常运营秩序和市民的正常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进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文章在分析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设备因素、人为因素、客观因素等方面探究了减缓列车延误的有效应对策略。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延误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计划的优化及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