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小娟 《商》2014,(2):206-206
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的货币收入进而提升农民的购买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可近些年沿海区域的“民工荒”现象暴露出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存在问题,这种趋势的延续可能会阻碍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介绍,提出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付江涛  王浩 《市场周刊》2004,(5):129-13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解决农民问题乃至目前二元结构经济格局的关键途径,也是当前一种新竞争。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以工业化为依托,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投资,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妥善处理解决劳动力转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中央提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号召以来,各地为了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不仅将劳动力转移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而且通过劳动培训等方式以提高转移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提供了有力地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文欢 《商》2013,(19):235-235
本文从“农民上楼”运动的开展及现状出发,对农村、农民、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展开,提出以农民上楼为基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结论认为,科学合理的引导“农民上楼”,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重新布局分配符合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尤其处在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的时期,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分配,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导刊》2005,(20):28-29
四川省人多地少,农村人口6885.7万人,农村人均耕地0.8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长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省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04年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其中向省外输出7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76亿元,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4%。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湖北省A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广泛存在,对该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上述观点,同时也表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政府应该成立专门部门,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从而缩小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7.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2003年全省总人口9667人.其中.农村人口7037万人.占全省人口的72,8%。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达到130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近30%。农民外出务工的总收入达500多亿元.这些有力地支撑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建设。近几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一些新特点。面对这些新特  相似文献   

8.
据报载 :近年来 ,广西宾阳县针对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情况 ,千方百计把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 ,通过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来增加务农农民的收入。目前 ,该县已有 11万多农村劳动力“农转非”,占农村劳动力的三分之一以上。大量农民离土生财 ,使守土农民可以经营更多的土地 ,  相似文献   

9.
职业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指出了目前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职业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罗玉民 《商》2014,(20):195+180-195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脚步正在加快,随着城镇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截至2009年末,由农村转移至城镇的农民已达到3.9亿人,照此速度推算,未来十年内将有1.82亿新增农村人口将转移至城镇。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对于增加农民家庭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市和乡村都做到全面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不过针对现在的状况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没有受到过很多教育,学历都比较低,又受到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等,使得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面前农村在转移劳动力方面失衡,在输出数量上不得及时满足城乡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大趋势,也是现阶段干百万农民家庭走上全面小康之路的一种现实选择。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费问题关系到合格劳动力的输送和劳动者自身的切实利益。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市场机制尚属初创,供、需、中介三方衔接也不太正常、规范,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收费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表现为:  相似文献   

12.
人民网报道: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年龄、性别、知识等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地方出现了“老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正>创新劳动力转移制度的必要性 制度创新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明智选 择。我国放任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已 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各级 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创新了制度,使农 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加快,农民收入又 新步入了稳定增长轨道。在农民的收入中, 劳务输出收入则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强劲的 部分,在农村其他增收措施乏力的情况下, 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大力转移农村 劳动力,不失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明智选择 和现实之举。  相似文献   

14.
《致富天地》2008,(6):24
人民网报道:农业部今年将在3万个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在实行整村推进的基础上,每村确定40名农民作为基本学员,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机构进村开展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5天,现场指导不少于15次。另外,还将以贫困地区、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和革命老区为重点,对350万农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后转移就业率不低于80%。  相似文献   

15.
出于农产品价格过低、身份认同感差等原因,许多新生代农民选择弃农从工,宁肯被城市边缘化,决不被农村中心化。劳动力缺乏大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农业拓展形式的问题,为农村留住劳动力、留住人才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6.
田廷魁 《商》2013,(10):278-278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体制的弊端开始变得越发的明显,其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农民素质的提高,而我国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要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从而带动农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带来了基础条件和相关服务,并为创业型农民提供了创业机会。农民劳动力创业培训具有时间长、环节复杂、针对性强等特点,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有效开展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就业环境不宽松,劳动力需求信息闭塞,政府引导不足等问题。应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现阶段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农民增加收入的现实选择。本文阐述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并分析了统筹城乡就业对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几点效益。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自治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率,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实现农民工转移就业应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体力型向技能型、分散型向规模型、无序型向有序型、短期型向长期型、普通型向品牌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