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何芳 《山西农经》2021,(3):51-5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农业中,使农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农业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科技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和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草 《山西农经》2021,(5):181-182
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注重高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极为必要。在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中,金融支持成为关键手段。探讨了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通过优化金融支持推动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普及,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进一步融合,智慧农业发展有效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促进了农村的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然而在智慧农业的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农业发展进程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智慧农业的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智慧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了当前智慧农业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探索了促进智慧农业长远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郑钊 《农业经济》2022,(2):13-15
为了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提出了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智慧型农业发展的模式。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基础上,利用农业生产的无线网络设备和各个环节,构建出智慧农业生产发展模式的经营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城乡网民的普及率,深入研究了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又结合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农业+新零售发展模式和选择开放式合作伙伴发展模式的研究,展开了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对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利用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河北省11个地区农业主导产业对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行了评价,得到农业主导产业对各地区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与排名。揭示了河北省2000、2006两年各地农业主导产业对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要积极发展和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任务非常艰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指引和鼓励。与此同时,现代农业的特点逐渐清晰,农业科学技术已经有了较多突破,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仍受现实条件约束。本文在对比国际农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描述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在新疆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新疆也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省区之一。因此,在新疆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对新疆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新疆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和具体实施情况,对影响新疆农业保险发展的各种因素作了具体分析,并根据新疆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农业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模式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农业是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文章就河南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3种,即再资源化模式、减量型模式、再使用型模式。同时,通过分析模式下的经济环境特性,探讨了河南省循环农业带来的启示,如政策支持循环农业发展、农民素质适应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规模经济有效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科技创新逐步适应循环农业的发展要求等。并提出了落实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循环农业发展的帮扶政策;加强科技创新,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努力构建循环农业发展环境与增长机制;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循环农业良好氛围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全国其他省份地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但农业生产经常受台风、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农业保险具有分散农业风险的作用,并对农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因此对农业保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农业保险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特点,为进一步提出发展农业保险的意义、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借鉴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河南绿色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当前河南绿色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找出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而探索河南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促进河南绿色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早日实现农业强国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1.
详细分析新型农业发展现状,对于指导农村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型农业的内涵,指出了新型农业的特点,分析了我国新型农业的发展现状,对当前山西省新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最后指出了发展新型农业的主要策略,最后指出政策保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低碳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此前提下分析了我国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阻力,根据现实阻力从合理去石油化、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建立农业碳汇市场方面提出了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过渡的过程中,四川省岳池县设施农业面积不断扩大,设施农业种植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设施农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县委、县政府把2008年定为"设施农业发展年"。为此,我们对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为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保证设施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政府致力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乡镇政府作为直接管理农业经济发展的基层单位,对农村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目前乡镇政府的农业经济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介绍了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乡镇农业经济问题的措施,以期为做好乡镇农业经济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随着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和农业产区迅速发展,中国农业步入了现代化发展格局,推动了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希望能够增加农业经济收益,让农业经济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地区存在农业技术落后、设备普及率低等问题,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探讨了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朔州市可持续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未来朔州市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路径,对朔州市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路径选择——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延长、拓宽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本文研究服务业与农业耦合的机理,以浙江省为例,运用产业耦合度评价模型和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实证测度农业服务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绩效。研究发现,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协同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软性生产要素,但是其耦合关联度较低,耦合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极大地制约了浙江农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本文提出了在传统农业中聚集现代服务业要素的路径,构建了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产业基础。文章分析了兵团农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兵团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指出"屯垦戍边"使命是兵团农业发展的启动动力、特殊经营体制是兵团农业发展的组织保障、要素投入是兵团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创新与推广是兵团农业发展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兵团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地质工作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地质是我国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要切实作好农业地质工作。文章分析了农业地质工作的特征、性质和定位,在详细总结国际、国内农业地质工作发展现状及趋势、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地质工作发展战略,即农业地质区域发展战略、特色农业地质发展战略、绿色农业地质发展战略和农业地学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政策,浙江省于1998年作出发展效益农业的战略决策。本文介绍了浙江发展效益农业的背景,界定了效益农业的概念,指出了其绩效评估分析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文章引用2000-2011年相关农业数据实证测评了浙江省效益农业发展的绩效,并据此提出浙江省发展效益农业的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