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专业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到底哪一种好,是人们争论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了企业选择专业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的利与弊以及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对今后企业选择经营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车用乙醇汽油与车用无铅汽油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从一年来对乙醇汽油的检测和调查的角度出发,对车用乙醇汽油与车用无铅汽油的使用性能优劣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3.
民主决策还是精英治厂?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难说孰优孰劣。 一个人说了算,是改革的产物,是对计划经济国企体制的反叛,可能过犹不及。但是厂长经理负责制在一个历史阶段曾发生过重要的作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功与否,与企业厂长、经理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个思想素质好、具有开拓精神、善于决策、精于管理的厂长、经理能使一个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由亏损变盈利。这是一段历史的经验之谈,至今也不能说已经过时了。  相似文献   

4.
李金辉  王宏伟 《现代企业》2001,(12):24-25,19
有人说未来是“超越竞争”的时代,也有人认为未来是“战略制胜”的时代。不管怎样,经营战略的正确与否,将关系到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兴衰存亡。经营战略正确,能够提高企业在竞争风浪中的适应与应变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博击长虹、傲视群雄”;相反,经营战略失误,企业就会“南辕北辙”,在竞争中就会丧失优势,甚至倒闭、破产而遭淘汰。多角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是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实力,谋求竞争优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两种全局性的长远谋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率先在美国发起的多角化经营浪潮由20世纪20年代左右兴起,50-70年代左右达到高潮。企业纷纷开展了多角化经营,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又出现了“归核化经营”的浪潮;在国内,受国际多元化经营浪潮的影响,有不少企业都先后实施了多角化经营,而随着1996年“中国环宇电子”的破产倒闭、1997年“巨人大厦”的倾覆,多角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近几年成为中国经济界和企业界争论的热门话题。到底“敦优敦劣”、“谁好谁坏”,争论的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现除了首先应该明确多角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界定问题外,那究竟应该如何评价企业多角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各自的利弊及多角化经营模式与专业化经营模式的选择,不揣冒味,一陈鄙见。  相似文献   

5.
农工一体化企业是既从事农产品生产又从事农产品加工的特有企业类型.本文对沪深两市单一经营和跨产业链多元经营的两类农工一体化企业主要财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两种不同产业组织方式的企业在财务绩效上的表现有所差异,但仅凭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还难以断定两种组织方式孰优孰劣,企业唯有在综合分析自身内部资源禀赋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科学决策,选择适宜的产业链组织方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企业多元化经营是与专业化经营相对应的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与专业化经营的企业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企业决定实施多元化经营,意味着企业将要重新调整其资源的利用组合,对人力等资源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7.
(二)企业经营战略意义上的专业化与多元化(接上期第26页)从企业经营领域角度,企业都是在~定的行业范围内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从企业经营成果角度,企业都是向一定的市场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作为企业经营领域战略的专业化与多元化概念应从行业和产品角度来进行分析。首先,我们依据企业从事行业的数量将企业分为两类:单行业和多行业;然后,我们再依据企业提供产品的种类将企业分为两类;单品种和多品种;最后,我们将这两种分类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企业的行业/产品矩阵(见图创。利用这个矩阵为分析工具,我们能够深…  相似文献   

8.
贾涛 《公司》2001,(7):13-14
多元化经营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战略,越来越受到企业家们的青睐。但多元化经营决不是一剂灵丹妙药。国内外企业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多元化经营失败者众多,而成功者甚少。那么,企业家们应如何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呢?我认为:应紧紧抓住以下四个战略要点: 一、基础——专业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进行跨产品、跨产业经营的一种战略,无论经营者选用多元化经营的意图是什么,总是要使每一产品最终产生效益。而就具体产品来说,实现专业化生产是达到规模经济、提高效益的基础。专业化经营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即按照规模经济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汽车海外进口件主要有两种供货模式——批组供货和按件供货。这两种供货模式孰优孰劣?《汽车KD件供货模式比较》会给您一个明确答案。  相似文献   

10.
进行专业化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经营战略选择的重要方面。其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专业化经营战略的运作机理专业化经营战略长期以来深受许多世界级管理大师的推  相似文献   

11.
论公司规模     
一、关于公司大小孰优孰劣的争论始终是莫衷一是。规模大小也不再成为衡量它们之间唯一真正的区别了。 八十年代以来,管理学者不约而同地将目光从大公司转向小公司。汤姆·彼得士是其中最使人感到无所适从的一位美利坚“大师”,因为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问题是产业经济学、战略管理和公司财务领域的热点话题,有些学者从多元化的动因出发,研究企业是否应实施以及如何实施多元化战略,部分研究更关注多元化的经济后果。多元化的价值效应一直是个争论的焦点。通过对已有学者多元化动机和多元化价值效应研究的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制度基础的多元化研究趋势,提出了一个包括政治关联和治理环境的新的多元化分析框架,并指出了未来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表扬和批评是班主任工作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教育手段。关于表扬和批评孰优孰劣争论不断,有关讨论表扬和批评艺术的文章常见诸报端。读多了却越觉得糊涂了。正巧碰到了一个案例,就有了例谈如何用好表扬和批评心得的想法,写成小文以求教于大方之  相似文献   

14.
陈建强 《公司》2001,(10):10-10
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这一对立的经营模式在国企改革中有其过程上的一致性,即国企要走专业化经营道路,就必须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格局,精干主体、分离两翼(生产辅助单位和后勤眼务系统),将两翼作为多元化经营的内容去发展。但两翼要发展,又必然在资源配置上和主业发生矛盾,解决的基本方案就是对两翼进行优势重组,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 一、国企要走专业化经营, 必须先走多元化经营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 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国 有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积极的 变化,但目…  相似文献   

15.
1981年,深圳成立了中国内地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行业至今已风风火火走过了30年。然而时至今日,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动荡,市场在变化,企业困难几何?企业在变化,各种模式孰优孰劣?业主意识在变化,如何追求合作双赢?政策法规在变化,行业发展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6.
论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制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各国情况来看,作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都有效的发挥着制约管理层,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的作用。孰优孰劣,尚无定论。本文拟通过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制度比较,探讨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监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路 《物流科技》2003,26(4):64-66
近年来,公司购并重组不断增多,合并成为企业迅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在美国,航空业的两巨头的超强联合,在香港,兼并也成为亿万富豪的创富模式,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关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仍没有正式出台,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是企业合并常用的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究竟孰优孰劣,对会计信息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等方面以及权益结合法的存废的问题,都是目前会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比较及其对企业合并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国情应怎样处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月,作为新时代互联网理财的代表,“余额宝”横空出世。“余额宝”的出现,可谓对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造成了一定冲击。岁末年初,不少投资者将目光对准了余额宝和银行理财产品,但这二者究竟孰优孰劣,成了现阶段众多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依托核心能力 拓展多元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发展战略 ,多元化经营本身无可厚非 ,但它也是有条件、有限度的 ,其关键的一点是企业是否有核心能力 ,是否依托核心能力开展多元化经营。依托核心能力是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关键一般认为 ,核心能力指的是企业在关键领域建立的独特竞争优势 ,主要由组织内部的技术资源、管理技能和企业文化、声誉等要素构成 ,具有价值独特、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特点。依托核心能力进行多元化经营是由核心能力的现实地位所决定的。1 依托核心能力进行多元化经营是竞争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元化经营必然要依赖于核心能力的培育以及核心能力在新领域的拓展 …  相似文献   

20.
几乎所有优秀的中国企业都或多或少地进行着多元化的努力,而几乎所有优秀企业的危机与衰亡都与企业的多元化扩张战略有关.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奇怪,做企业的目的无非是做大做强做优,而做大做强做优的出路只有两种:要么是专业化,要么是多元化.下面就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及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指出企业在战略层面上必须弄清如何多元化,这样,企业的多元化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