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 农民增收困难,是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是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等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农业长期增产不增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农村购买力上不去,扩大内需的方针就很难真正落实;农民生活得不到持续改善,农村不稳定因素就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改革,成功地运用了家庭联产承包制这强有力的政策杠杆,撬动了在“一大二公”体制下沉睡的农民,使长期蕴藏在广大农民中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快进发出来,从而获得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但是,随着农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改革的深层推进,单一的联产承包制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趋于弱化,从而使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又一次处于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如何走出徘徊,并使农村经济和农业再上新台阶?关键的问题仍然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本文试用现代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和方法,对调动农民积极性问题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段雯雯 《新经济》2014,(17):33-33
当前我国进入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农村经济虽然比以往有了巨大发展,农民生活从温饱奔向小康,但是在发展的同时,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农业生产力依然低下,农业科技无处着力,农村产业化经营滞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不到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纵向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1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因此,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 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离开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业稳定增产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国40多年来农业发展的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真正调动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就能够得到发展;什么时候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受到挫伤,农业生产就发展滞缓,甚至农业生产力受到破坏。建国以后,由于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农业为工业提供了大量资金积累和原材料,在长期农工产品不等价交换过程中,农民贡献了大量利益。80  相似文献   

5.
朱剑峰 《技术经济》2004,23(11):14-16
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民的一项伟大创举,它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必须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进行制度创新,并对现有的农业生产微观组织进行改造。这种创新和改造只有首先在实践中探索,这种探索需要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农户以及县乡基层政府共同努力去完成。对农业生产组织进行制度创新或对微观生产经营组织  相似文献   

6.
周晓明  阳国新 《经济纵横》1998,(2):43-44,26
未来农业与人类生存发展周晓明阳国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起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再加上八十年代以来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农业的资本积累和农村资金的流动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这为农业的产业化经...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很大比重,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贫困面广.应从提高农民素质、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力度、建设生态家园等方面探讨增加农民收入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义霞 《经济研究导刊》2012,(9):26+114-26,114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搞好三农工作是各级农业部门的主要工作。为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湟中县农业部门积极落实中央有关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多方渠道争取项目,并认真组织实施。及时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项目促生产,以项目促发展,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业生产形势。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1978年以来,国家在对农村政策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性调整的基础上,贯彻“优先发展农业,搞活农村经济”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发展的措施,迅速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各级政府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促进包括基层政权组织的精简高效为目标的深化改革,创新经营体制,破除各种压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障碍,理顺城乡、生产流通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面对近几年矛盾日益尖锐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探寻土地制度与农民增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利群 《经济论坛》2003,(21):68-68,66
一、目前的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民增加收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农村开始实行以土地均分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国得到推广,延续至今。起初,它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村温饱问题迅速得到解决。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承包责任制的缺陷开始显现,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更加突出,现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1.生产规模小,分散程度高,经济效率低。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农业生产应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竞争力。这也是当今世界农…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60年农业组织形式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和调整,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灵活性、试错性和实用主义的特点。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激励作用,无论是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首要目的是激发农民(农户)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农村生产力。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也逐渐暴露出这些农业组织形式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和消极效应。因此,在现阶段,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再次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确立了农民的独立利益和经营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走向市场的农民和农业,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和矛盾。“农业产业化”为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试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意义及对策研究几个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战略思想,主要内容是:坚持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调整,优化受精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在认真总结完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施农业产业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经济总量增长,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95”发展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并取得重大发展的一年。2004年初,在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下发《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一号文件,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初步调动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种粮的积极性。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克服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冲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农村的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其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出现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资源过多的现象。目前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且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越华 《经济论坛》2002,(15):22-22
当前,我国农业的内部结构存在许多制约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品种、品质不适应市场需求,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相对过剩状态,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价格下跌,销售不畅,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农业比较效益连年下降。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挫伤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甚至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三农”问题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极为重视的…  相似文献   

18.
1.克服农业生产组织效益外溢现象。从我国两次时间较长的农业生产组织发展的经历看,农业生产组织的效益外溢是造成农业生产组织对农业、农村、农民贡献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  相似文献   

19.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农业搞上去,必须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大力发展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就是现阶段调动亿万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业产业化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分散经营与市场的矛盾突出地反映出来,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因此,为实现农业和市场经济的联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低效,农民增收的问题,关键就是要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农业产业化就是改变传统体制下农村产业组织封闭单一,产供销脱节的状况,按照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