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2001年8月起,溪口旅游集团一直经营着溪口雪窦山这个宁波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去年7月1日,溪口旅游集团与银泰集团、利泉投资三方合作成立的宁波市溪口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独立运行。由此起,溪口旅游集团根据奉化区委区政府、宁波溪口雪窦山名山建设管委会的工作要求,上下一心,改变思路,以促进区、镇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使命,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行使溪口旅游开发股份公司国有股东职责,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2.
《宁波通讯》2013,(17):2-3
古镇溪口,九曲剡溪两岸,古迹迭续,千百年来留下了历代诗人无数咏剡名篇及趣闻逸事。仲夏的溪口,漂荡着水蜜桃特有的芳香,弥漫着独特魅力的旅游文化的旋律。刚刚在为纪念国家设立风景名胜区30周年的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签署40周年,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和浙江省住建厅、《风景名胜》杂志社联合举办"30年中国最美风景"推选之"浙江最美"评选中,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在全部14项称号中一举荣获五项"浙江最美",分别是:最美名山——溪口雪窦山,最美名人故里——蒋氏故里,最美峡谷——三隐潭峡谷,最美瀑布——千丈岩瀑布,最美古村——岩头,并入册《浙山浙水30年》。当溪口在一举荣获五项"浙江最美"之际,7月18日,2013年中国(奉化)水蜜桃旅游文化节又在溪口武  相似文献   

3.
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地处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宁波西南,位于奉化市境西部,总观赏面积达140平方公里。文化是旅游之基,特色是旅游之魂。溪口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氏故居"建筑群、全球最高的坐姿露天弥勒大佛、雪窦山三大瀑布胜景等诸多历史文化遗存和顶级旅游资源,它们大都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4.
溪口是浙东著名的名胜风景区之一,又是蒋氏父子的故乡。自改革开放以来,溪口的旅游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奉化市一大重要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为:旅游人数稳步上升,1993年溪口风景旅游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7万人次,比1987年增长1倍多,年平均增长15%,其中外国人及港澳侨台胞8508人次;旅游收入不断增加,1993年溪口旅游系统旅游收入达到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外汇收入1万美元;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工农业和其它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各地区茶文化各具特色。庐山产茶历史悠久,庐山云雾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向深层发展的必然。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能为庐山云雾茶产业和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地方形象的载体,是旅游经济的增长点。管理体制与政策是风景名胜区发展中最核心的焦点问题,他决定着风景名胜区的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与政策的改革目前在我国是一个有争议而且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结合本溪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管理体制与政策,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是该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重庆市原生态的自然景区,在旅游资源、区位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占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但目前该景区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显现,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缙云山旅游资源发展概况出发,对缙云山旅游业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缙云山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提高缙云山旅游业开发层次,提升其旅游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宁波要事     
黄世芬 《宁波通讯》2008,(12):62-62
2008年11月8日,以“展示弥勒文化,建设旅游名城”为主题的2008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在溪口雪窦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开幕,全球最高的坐姿铜制露天弥勒大佛造像同时落成。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是溪口最有影响力、最具潜力、最富特色、产业联动作用最强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在经营好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旅游型新农村,不仅是丰富溪口旅游内涵、保持溪口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更是从溪口实际出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溪口新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1982年建立以来,先后荣获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际绿色名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著名火山之乡、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圣水节(药泉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殊荣,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南宇  李兰军 《发展》2004,(7):74-76
甘肃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甘肃地处西北高原,丝绸之路横贯全境长达1600多公里,占据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民族众多、风景各异。甘肃旅游资源中,目前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3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6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旅游资源呈正态金字塔型分布,品位极高。甘肃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品位,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甘…  相似文献   

12.
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城市的城市名片,是人民度假、娱乐的场所,是调节人们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近年来,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很不乐现,水污染、植被被破坏、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破坏等是一些地方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价值大大下降,影响到了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和旅游收入.本文主要论述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影响要素,探讨如何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其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惠平 《魅力中国》2010,(27):267-267
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城市的城市名片,是人民度假、娱乐的场所,是调节人们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近年来,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很不乐现,水污染、植被被破坏、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破坏等是一些地方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价值大大下降,影响到了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和旅游收入.本文主要论述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影响要素,探讨如何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其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区是大自然或人类活动的遗存,是旅游业发展的瑰宝。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它们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遭遇严重的市场挑战。自2001年国务院下发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通知之后,各风景名胜区在湖南张家界风景名胜区宝峰湖景区转让经营的引爆之下,掀起了一阵整体转让的风潮,引发诸多问题。该文通过对近几年来景区整体转让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刻探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14,(8):48-49
<正>宁波奉化溪口镇,有着宁静的气韵。如何让今天的溪口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这是溪口的时代命题。就像宁波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溪口镇镇长杜中权说的那样,溪口百姓的事,就是溪口的"小城大事"。溪口正在加快涉游服务业的引进开发和扩容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乡村居民想进城就能进得了城,进城后就能安居乐业。如果说,2005年溪口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首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溪口走的路子契合了小城镇发展的规律。那么,2010年溪口入选上海世博"未来馆",作为亚洲区唯一代表入,溪口恰是在"完全  相似文献   

16.
舟山市委、市政府将“渔、港、景”列为振兴舟山的三大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旅游业与开发建设港口、重振海洋渔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舟山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使舟山旅游业迅速崛起,正在成为舟山经济的支柱产业。舟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在普陀山等23个岛屿上,有沙滩浴场40处,塔楼亭坊23处,开放寺庙庵院30所,碑刻墙雕200处,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17.
一、国家风景名胜区是特殊的公共资源,应由国家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功能是多样化、全方位的。它具有科研、教育、游览、启智、生态环境及动植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功能。此外,它对人民的爱国意识、国际间的友好交往、社会进步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是主体,风景名胜区及其它旅游地是客体,旅游业是连接两者的载体。大力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8.
云台山作为一个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区,其发展时整个旅游业尤其是河南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动态环境中,更要考虑其可持续稳定发展.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没有满意的游客就没有稳定的旅游市场,更没有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路径分析得出相应的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与满意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不断地开拓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9.
肇庆市是我省较早发展起来的旅游城市,早在60年代就是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30多年来吸引为数众多游客。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肇庆市的旅游已经风光不再,客流量不足,宾馆等服务设施闲置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近两年来开房率不足一半,酒店全行业连续两年亏损,以旅游业的营业收入为指标,肇庆市旅游业在全省排名连续两年后退。这些现象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20.
张家界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然而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环境伦理观相违背的环境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强化政府环境伦理意识;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及建设;制订旅游环境保护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