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书于东晋时期,四川最早最本土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蜀人尚滋味,巴人好辛香.在水性的润泽中,成都平原号称"陆海",万物所出,风调雨顺,自然蜀味滋全,而川东直到武陵山区的广大区域是巴人聚居之地,原始生态,野性十足,这里因盐泉而兴,垄断了食盐的巴人,将盐称作"盐巴".至今,在开县的方言中,都保留着"盐巴"这个词语.因此,巴人之味构成了川菜的原始基因,巴山的辛香滋味与巴人的刚烈浑然一体,畅快淋漓.  相似文献   

2.
"啪!啪!啪!"一阵阵急促的长剑碰击,"哈!哈!吼!"一声声落剑的狂吼,地板随着脚步发出厚重的"笃笃"声。十多名头戴面罩、身着护具、手持长剑的练习者挥舞着竹剑。1月23日晚上8点半,在江东区百灵舞社一个布置简单的大间里,赤脚的白领们,在傍晚抛开忙碌一天的浮华与压力,追求剑道带来的身心舒展。剑道始于华夏,传于东瀛,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单只是一项运动,通过剑道的学习,还可以培养敏  相似文献   

3.
陈与  谭舒 《重庆与世界》2013,(10):72-77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蓬勃土地,携子之手。巴渝文化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有强烈火焰,也有流水柔情,这火焰与流水来自巴渝大山大水的原始伟力,贯穿骨脉。在地质上,巴人生存环境由于受到喀斯特地貌的影响牵引,形成独特的山峦江河,而一批批生活在阴翳之盆的巴人,自由安乐,唱出了"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山歌。重庆山多雾重,瘴气连天,但也有灵异之气。日本著名作家谷崎润一郎写过一部《阴翳礼  相似文献   

4.
重庆吊脚楼     
正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和沿岸,绽放着一朵独特的建筑奇葩——重庆吊脚楼。自古以来,重庆就是巴人的聚居之地,在世代与自然的斗争中,巴人背倚山川,逐水而居,因地制宜,利用木条、竹方,从陡坡峭壁上攀崖筑屋。楼屋的下部架空成虚,上部围成实体,不占阴湿之气,尽享灿烂阳光。在功能上满足使用要求,构造上满足牢固之需,形成了吊脚、筑台、悬挑、附岩等具有强烈地方特征的建筑风格。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吊脚楼背靠高山,面向江水,山屋共融,层层叠叠,连绵成片。依曲而行,起伏迭宕,徜徉其间,步移景异。  相似文献   

5.
龚滩听涛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阿蓬江与乌江汇合处,有一座神奇而美丽的古镇--龚滩.他……南极黔涪"看,说巴人一支曾转战乌江流域,并与当地人相融合,未必全无根据.所以有人说,今酉秀黔彭之土家人就是古代巴人一支的后裔,信言矣.  相似文献   

6.
慈善机构"血统"单一,慈善相关制度尚未明确,不懂慈善即理财……所谓"共襄善举",慈善也绝不是富翁的权利!中国企业家和民众的善举已屡见不鲜,但该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慈善之路?怎样才能使之高效率地发挥"慈善参与"的作用? 据人民网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捐赠大约有75%来自国外,15%来自国内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美国10%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85%的捐款来自民众.在中国,参与慈善人口在数量上比美国公民少了近75%.  相似文献   

7.
忠历 《中国西部》2012,(14):44-55
以“綦”之灵动婉转,似乎与青铜剑之刚猛脆硬先天不合,但是古代巴人的巧工之技已经是出神入化。从古代少数民族妇女发髻间飞出的青色丝绸化为一柄锋利的柳叶剑,助远古的巴人在群雄逐鹿中昂首西南。这把剑柔和了青铜的刚猛。也富含了丝绸的灵动。便将之称为“綦剑”吧。  相似文献   

8.
正踏着2019春的脚步,"两会"如约而至。来自各行各业的市人大代表、来自各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承载着人民的期待和重托,齐聚一堂,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进坦诚之谏、商发展之计,共同谋划重庆改革发展大业。有一个激励人心的声音还回响在耳边—"希望重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沉心静气,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重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2018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  相似文献   

9.
《重庆与世界》2011,(16):6-7
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标出了中国的四个城市,其中之一就是重庆。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素有"江城"、"山城"之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有3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  相似文献   

10.
胡宏  李小波  张飞  杨博  何鑫 《中国西部》2012,(14):14-15
巴人历来勇武好剑,其用剑有鲜明特色。一个特点是多用来投掷的柳叶状青铜短剑:一个特点是剑的纹饰纷繁复杂。至今依然令人难解的虎纹、手纹、花蒂文、鸟纹和蝉纹,仿佛篆刻在这一柄柄噬血利器上的柔情密码,让两千年后的今人得以直面巴人的死亡美学。武王伐纣时手持的这种青铜短剑,伴随着巴人前歌后舞的伐纣步调初现于世人眼前,不但成为了巴人推举君长到『道具』,还成全了巴蔓子的忠义两全,不啻是一把打开巴人神秘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十四年前,一个近乎童话的理想 冲开记忆的闸门,时光的镜头回放到十四年前,在南京的"大三元酒楼"门外有一个26岁的涪陵姑娘在徘徊,透过豪华的玻璃幕墙,望着灯红酒绿、食客满座的店堂,这位姑娘下意识地把手伸进挎包捏了捏自己的钱夹,短暂的迟疑后,她推开门挺胸走了进去.这位涪陵姑娘就是涪陵餐饮界第一人,旗下有"巴人火锅城"、"巴人川菜馆"、"桂林苑风味庄",资产达数千万的涪陵巴人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英.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与世界》2011,(16):40-47
重庆,孕育了悠久的巴渝文化;大山大河,铸就了重庆男儿坚韧豪迈、女子柔情似水的品性。历代巴渝儿女创造着鲜明的巴渝文化,战国时期,巴人歌曲已成为楚国最流行的歌曲,巴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巴渝舞"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突显巴人剽悍、勇武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何旭  周芹 《今日重庆》2003,(5):26-29
4000多年前,巴人在长江流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2000多年前,这个古老的民族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今天,随着涪陵小田溪、宣汉罗家坝巴人遗址的发掘,极有可能揭开一个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4.
正五月芬芳,中外文化交流之花绚烂绽放!他们是来自北欧的童话故事,是来自地中海岸的"意式生活",是来自大师的乐音,是来自咖啡的香氲,他们在山城的舞台留下精彩的映像。他们是青年汉学家,研修中国传统文化,领略自然遗产,参观产业园,见证历史与现代、自然与文明完美的交融;他们是"洋弟子",拜师学艺,传播非  相似文献   

15.
巴人故居     
正巴人故居位于奉化市大堰镇大堰村,分为上下两层,为纯木质结构,主体成红色。巴人晚年的卧室在故居一楼,由前后两间组成。卧室北面为厨房,陈列有巴人使用过的部分器具。二楼为陈列室,收藏有巴人塑像一尊、巴人著作49册、相关书籍21册、原始照片28幅及巴人手稿等。王任叔(1901—1972),笔名巴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大堰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第四师范,五四运动中任宁波学生联合会秘书。1922年由郑振铎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10月  相似文献   

16.
说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賨(Cong)字比较生僻,古代巴人称赋税为賨,后来把巴地称而巴賨,把巴人称为賨人,三国时代,它已演变成“巴賨之兵”,即巴军的代称。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字在云南白族地区是指一种农业生产劳动组织。大概是巴军在这里屯垦所留下的一点痕迹吧。确否,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7.
各方都在谈房价,占优的声音显然是房价下跌,最好是立马降下来!谁要说涨,是要挨骂的! 由于在新的"国五条"中找不到促使房价下跌的明确说法,由于看到地方政府落实"国五条"的"细化版"近乎一致地有"看涨"提法,即"保持房价上涨幅度低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更由于看到"国五条"一出许多城市房价应声而涨的倾向,有专家失望之极,爆粗口者有之,谴责政策南辕北辙者有之.一时间,似乎大家都希望看到一个结果,这便是房价下跌!  相似文献   

18.
1993年8月召开的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树起了反腐倡廉的大旗,全国上下,党心民心为之一振!这一主题已迅速汇聚成1993年中国大陆的社会热点,海内外为之瞩目。关心者有之,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咒骂者有之。一时间"反腐倡廉"成为社会上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汇之一。有识之士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面临着来自社会机制转换过程中的阵痛考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十分严峻。腐败不除,不仅改革大业可能葬送,甚至党的领导,国家政权都可能毁  相似文献   

19.
华蓥山风水,奇幻瑰丽的地理之脉巴人精魂:乱以尚武平天下地广人安:昆仑国脉下的伟人故里风云际会,领袖迭出的高山厚土华蓥山是一块风水宝地,朱德、邓小平、张澜、陈毅、刘伯承、聂荣臻、罗瑞卿都诞生在这里。他们继巴人忠义尚武的不灭精魂;续蜀中先民儒家大同的理想;并籍此为本,推动共产主义思潮。巍巍的华蓥山更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千百年来,为了追求幸福安康的生活,华蓥山儿女与一切落后观念、反动势力进行了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20.
趣事     
《发展》2013,(8):60-60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妻子出国留学,由于学业繁忙,写信较少,这天她打电话回家,向丈夫嘘寒问暖,最后问道:"亲爱的,我那只可爱的小猫怎么样了?""死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