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青  王丽娟 《辽宁经济》1999,(11):23-23,38
我国是一个人口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年增长率平均在2.5%左右,40年间,劳动力就增加了1.66倍,而工业化国家劳动力增长一倍却用了90年。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1997年为3.2‰,高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水平。相对辽宁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来说,受人口增长速度影响,劳动年龄内人口数增加的速度较快,劳动力资源总数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由此可见,辽宁劳动力资源的构成正在向稳定型发展。(一)劳动力的供给预测根据劳动经济学原理,决定一个国家劳动力供给的四个要素是: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平均工作…  相似文献   

2.
夏飞  袁洁 《湖南经济》2002,(3):20-21
长期以来,关于发展中国家就业吸收和乡一城劳动力迁移的主导理论是“二元经济理论”。1954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在《曼彻斯特学报》发表了名作《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该理论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界探讨和研究发展中国家就业吸收和乡一城劳动力迁移的主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莫荣 《科学决策》2007,(5):34-35
我国有13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就业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他们主要面临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同于其他转轨国家,他们主要面临转轨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和再就业问题还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主要面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我国就业所面临的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就业问题之复杂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  相似文献   

4.
盛琪翔 《中国经贸》2011,(22):118-12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改革开放30年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规模庞大和愈益频繁的劳动力流动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经济现象。本文主要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二元结构转换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李善峰一、发展经济学对二元结构的一般性描述二元结构理论是当代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二元结构,是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概括为两大部门,一个是主要使用劳动力生产的传统农业部门,一个是主要使用资本生产的现代工...  相似文献   

6.
<正> 深圳经济特区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在探索与制定劳动力管理政策。现有的政策为深圳的发展起到了选择、控制劳动力流入等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将从如下三个方面提出制定未来深圳劳动力管理政策所需考虑的主要问题。一、深圳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管理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制定劳动力管理政策,既需要考虑深圳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又要考虑深圳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为劳动力管理提供的各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分析——一种基于托达罗模型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模型理论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原因,利用托达罗模型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笔者由此提出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刘——拉——费模式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提出了一种人口流动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该模型也有一些重大的缺陷,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采取相关措施,解决本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就我国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中年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蔡昉 《开发研究》1988,(3):42-45
<正>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的内容。相当大量的发展经济学家也是从劳动力转移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本文对其中主要理论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口城乡未来分布及劳动力供需趋势就是雅安人口问题的重要领域,与雅安发展机遇和发展定位密切相关.文章在描述雅安人口城乡分布及就业现状基础上,对其未来分布与劳动力供需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人口城市化率提升缓慢,城乡人口较长时期依然不合理;2025年后将出现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一国际社会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充分就业的公平战略中有两个致命威胁:人口的过高增长率和农村大量劳动力对城市的冲击。就第一点人口爆炸而言,这是产生大量无限供给劳动力的根本原因。我国正处于高出生率——进入劳动年龄的劳动力增加——就业压力增大这一轨迹。我国过去人口超常规增长。1988年起的第三次生育高峰,促成90年代面临平均增长2000万人的威胁,据预测,到2000年总人口将突  相似文献   

12.
一、劳动力资源现状1.劳动力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重明显提高。全国第五次人口普(简称五普)资料表明,到2000,我省总人口达到了8997.18万,占全国的7.24%,仅次于河南,为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同1990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我省人口量增加557.97万人,增长.61%,年均增长0.62%。2.劳动力资源平均受教育年限高。根据五普资料测算,2000年省劳动力资源平均受教育年限7.77年,比1990年提高了1.49。实际利用的劳动力资源平均受育年限为7.95年,比1990年提了1.21年。3.劳动力资源平均年龄提高,壮年比重上升。根据2000年五普料计算,15岁组劳动力资源数量少11.41万人…  相似文献   

13.
在二元经济理论的框架下,本文对我国劳动力资源开发机制及劳动力比较优势战略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变革 产业导向"模式,在成功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口红利的同时,其本身固有的局限也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障碍。因此,以人力资本提高为核心的劳动力资源二次开发,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罗大东 《辽宁经济》2004,(12):48-48
一、劳动力供求矛盾 1.劳动力供给。根据劳动经济学原理,决定一个国家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平均工作时间和移民。主要分析前两个因素。(1)人口。我国由于错误地批判了马寅初的人口论,人口政策失误,出现了几次生育高峰,导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国际上统计口径为16~65岁)占总人口比重居高不下,所以,劳动力供给过旺,形成持续性的巨大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经济转型和大城市人口调控背景下,研究了上海劳动力资源供需平衡趋势与外来劳动力需求情况。研究显示,在上海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下,2015-2020年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在700-856万人之间,这使大城市在对待外来劳动力上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面临着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性,另一方面面临着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压力。目前上海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岗位上更多的是一种优势互补关系,对外来劳动力歧视有悖于社会公平理论,同时政府的强行调控政策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尽可能地创造出健康、有序、公平的市场秩序,让市场在调节劳动力供需和结构性短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环境分析由于受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未来劳动力增长压力依然十分沉重。据劳动部门推算,整个"九五"期间都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资源供给将从"八五"时期的年均1870万人进一步增加到2030万人,即使扣除当年退出劳动年龄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约950万,每年仍将净增劳动力1080多万人。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17.
走向“世界工厂”的中国劳动力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点是商品、服务、投资、金融的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高技术人员流动性的强化,但不包括一般劳动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低技能劳动者的全球性流动.这就为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将不断扩大的流动性很强的国际资本与数量庞大的流动性很弱的国际劳动力进行结合.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中国的生产要素资源,尤其是十分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国际比较 劳动力参与率,一般指劳动年龄内就业人口(在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与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比率。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整个劳动力资源总数中,可能参与社会劳动人数的比重。与世界各国比较,中国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以下特征:(一)总劳动力参与率偏高。据测算中国1990年总劳动力参与率为79.17%,其中男性为85.03%,女性为73.02%,与世界上具有3000万人口以上国家的劳动力参与率比较,中国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仅低于孟加拉国、泰国和巴基斯坦,比其他国家都高,中国女性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  李桂梅 《发展》2006,(8):44-4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046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00多万人.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20.
贾一苇 《北方经济》2009,(23):34-35
一、我国劳动力总量中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充裕的劳动力供给是助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我国未来何时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不同研究预测结果不同.本文对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数量的预测主要是从人口总量预测的角度出发,假定一些最基本的变量,例如死亡率或者预期寿命水平,从而推测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