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兵 《广西经济》2008,(4):46-47
近年来.马山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切实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农业投入.全县农业生产呈现稳定增收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52元.同比增长13.04%;2007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85元.同比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因马山县地处大石山区.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加快发展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因此.加快马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突破农民增收难的瓶颈.是当前和今后马山县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2009年,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4亿元和增加值183.9亿元,扣除农产品价格指数后同比分别增长3.9%和4.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12641元,同比增长10.4%。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发展冲击不断显现的情况下,农业农村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与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观,农产品由短缺型发憎爱分明到自给有余,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到买方市场,农业增长方式由追求量的增长转向追求质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2002年达到2751.3元,比改革初期1978年的185.2元增长180倍。但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徘徊不前,农业生产发展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通过对辽宁农业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就辽宁农业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辽宁农业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4.
《重庆经济》2007,(2):29-31
2006年,是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农产品价格低位徘徊、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的困扰,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疫情的侵袭和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攻坚克难”的抗旱救灾精神,力排市场、疫情和天灾等不利因素的干扰,赢得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好形势。预计全年农村经济总量1220亿元,增长8.5%;农业增加值428.5亿元,下降5%;乡镇企业增加值858亿元,增长2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74元,增长2.3%,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5.
2009年,全县农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2.7亿元,同比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08元,同比增长9.8%。  相似文献   

6.
慈溪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2008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1.4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48.6亿元,农产品外贸出口交货值30.3亿元。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增效,使全市农民收入持续保持二位数增长,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63元。今年虽然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全市农业仍然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7.
乐亭县是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先后获得“中国鲜桃之乡”、“中国果菜十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0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40.1亿元,同比增长5.9%;农业增加值完成37.9亿元,同比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3元,增长8.8%,连续11年保持了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面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德州市的农业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预计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分别比“九五”期间高出3.3和3.7个百分点,彻底扭转了前些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成为德州市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泰安市各级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市呈现出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农民得到实惠增多的良好局面。2004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93.9亿元,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增加340元,增长10.1%,创多年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昭平县通过重点实施林板、水电、茶叶、城建和交通“五大工程”硕果累累,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企业化、商贸旅游业、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六个方面的新突破,经济发展全面驶上快车道。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3.90k,;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亿元,增长165.1%;财政收入完成9866万元,增长20.14%;农民人均纯收入1890元,同比增长9.06%。  相似文献   

11.
一、我省农业产业化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我省科学规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深入实施“龙头带动工程”,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1569亿元,比2000年增长97.4%,是“十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6.7%,提高10.6个百分点。总的看呈现出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黄丹 《现代乡镇》2006,(5):10-13
“十五”时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三农”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村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在实现总体小康目标的基础上,稳步地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变化特点1、农村居民收入呈前期恢复性增长,后期加快增长态势。“十五”时期,在广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前提下,随着国家和省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广东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出以持续稳步为主线,前期恢复性增长,后期加快增长的态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1—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环…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情省力》2009,(1):37-37
2008年.安徽农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粮食总产突破600亿斤大关.连续三年创历史最好水平,油料产量同比增长10.4%,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较大,农民出售农产品增收较多。期内我省农民外出从业人员结构有所改善,外出从业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省政府加快个私企业政策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并使得我省农民在本乡地域劳动渠道拓宽,收入增加较多。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我市农业连续减收,1998年粮豆薯总产比上年减少14万吨,减幅为10.2%,农村经济总收入减少6.2亿元,减幅为13.1%;农村人均纯收入减少44.6元;减幅为回.7%;1999年粮豆薯总产比上年减少12万吨,减幅为9.7%,农村经济总收入减少7.7亿元,减幅为18.8%,农村人均纯收入减少255元,减幅为10.1%。究其原因,受灾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农产品销售难。到1999年全市粮食部门库存已超过60亿斤,农民手中有6.7万吨麦豆售不出去。部分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使农民收入减少,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最近,笔者就这…  相似文献   

15.
2005年重庆市农村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共重庆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的决议,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凋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有效抵御动物疫情和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确保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据初步统计:2005年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9.3元,增加298.9元,同比增长11.9%;农村经济总量1110亿元,增长9.7%;农业增加值463.5亿元,增长4.4%;粮食总产量1168.2万吨,增产23.6万吨,增长2.1%。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乳山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方针,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全面加强农业支持保护。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产品质量管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政策保障、产业保障和质量保障。201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65.1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33.8亿元,畜牧业总产值11.3亿元.水产品总产量30.2万吨.分别增长10.7%、10.1%和6.3%;农民人均纯收入10953元,增长17.1%。主抓5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制约我国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四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摆脱长期下降和低迷状态,达到大幅提升。2004年前3季度,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1.4%,增幅比上年同期高7.6个百分点,比1998-2003年年均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高7.5个百分点,比2004年同期城镇居民实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我区各地各部门围绕党中央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落实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一、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007年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264.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幅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682.1亿元.增长7.4%;林业增加值74.9亿元.增长11.7%;渔业增加值122.2亿元.增长5.7%;牧业增加值376.4亿元,增长1.8%.增幅回落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市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向型农业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是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推进我市农业国际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截止去年底,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农业及农业产业化项目185个,投资总额4.2亿美元。“十五”期间,农副产品累计出1:34.5亿美元,2006年达1.5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占全市出口7.6%。农产品出口到48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速增长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本从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化、非农收入及政府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民人均纯收入低速增长的原因,并提出以下对策:大力发展知识农业;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开拓劳务输出空间,建立劳务输出服务公司以推进劳务输出;创造条件支持回乡农民工创业及加快城镇化进程;减轻农民负担,加大政府支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