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要振兴中华,弘扬华夏文明,就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结合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的具体实际,重新认识、批判、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在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以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是在中国文化传统、社会主义传统和自由主义传统的体用辩证顺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探寻,必须重视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当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结合。这实际上相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起航。  相似文献   

3.
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其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既可以从渊源上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根据,也可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学术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就是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基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辩证法特征、入世的基本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便受到周围各国的敬仰与倾慕.工业革命的爆发,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开始式微.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部分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开始扭曲,长久来看,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的.本文通过介绍中国传统的文化的思想内涵,并且将之与固锝的企业管理联系起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成长,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杨亚莉 《经济师》2011,(5):28-3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历过全盘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后,我们应思考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当代人对民族文化的精神与特点的认识,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构建未来中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和谐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从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儒家、道家和佛教学说和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等观念。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用以指导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为泛道德文化,其科学文化精神虽弱,但却是有的。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文化精神弱的原因,并就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三个具体的策略:一是发扬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科学扫清道路;二是学习西方的科学精神,同时张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遗产;三是科学与人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建筑要想在世界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话,首先要形成自己特有的传统文化、内在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相一致的体系,寻找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识点、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空间形式的多元交汇点、建筑内在生命与外在形式的契合点,推动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概念是作为社会关系的载体被提出的。与西方注重个体生命的独立、自由、选择权利的文化传统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以社会关系的和谐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因此在中国,对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并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作出解析。  相似文献   

12.
黄磊 《当代经济》2007,(15):138-140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和谐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从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儒家、道家和佛教学说和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等观念.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用以指导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  相似文献   

13.
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详细阐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道、法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生产实践的深远影响,着重论述传统文化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与启迪,以及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一统: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讨论传统文化与税制沿革关系之前,有必要先界定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政治传统,导致传统文化特别注重集中和统一。大一统思想、大一统政权、大一统经济,乃至大一统疆域所体现的文化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存在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但从文化主体看,大一统形态仍不失为其最鲜明的特征。它包融异族文化,却统一于汉文化这个主体;它兼蓄儒、墨、道、法之术,却以懦学为一尊;它容忍儒、道、佛并存,却要求宗教思想适合统一的世俗政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联结为出发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提供的思想根源,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论述当前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创新发展态势,就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创新和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20,(2)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文化,具有极其丰富和深远的内涵。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由此而发展。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不断吸收历代统治者以及思想家、政治家等的廉政思想,持续创新发展。通过研究中国廉政思想文化的发展创新过程,进而可以得出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挖掘其精华,将有利于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实效性,进一步促进传统廉政思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秉承传统文化精髓的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企业文化是亚文化,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包涵着丰富的、具有规律性的管理思想。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更能使我们的企业显示出突出的中国特色,即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8.
经济伦理思想的变化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社会伦理道德变迁的前沿。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变革方向与学理指南。从经济伦理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变革旨在以此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经济伦理思想的变化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社会伦理道德变迁的前沿。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变革方向与学理指南。从经济伦理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变革旨在以此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张劲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213-214,280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认识,目前学界存在三个误区。首先,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历史实际做出的理性选择,决非是传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但主流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决没有被中国文化所同化。最后,追溯毛泽东思想的渊源主要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去寻找,毛泽东思想决非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合乎逻辑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文化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而不是所谓的传统文化,这是当前文化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