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信息披露作为反映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步,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从上市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角度进一步展现碳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利用我国2009—2014年资源型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数据,以CCGD作为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用ACW模型来验证了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与外部融资约束间的假设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上市企业碳披露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并且通过多元回归发现碳信息披露对公司融资约束有显著影响,碳披露质量越高,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则越低。建议企业加强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政府也应加快制定上市公司层面的碳排放披露政策。  相似文献   

2.
跨行政边界区域的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新时期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场域。本文以“十一五”中央将减排指标下放到省市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污染企业数据并汇总到区县,探讨环境分权体制下,中央将减排指标下放到省市对边界污染治理的影响,并重点探讨减排指标下放后地方政府面临的“经济-环境”双目标约束的边界效应。研究发现“:十一五”将减排指标下放后,省边界区县的COD污染排放企业数量、新进企业和污染排放规模显著增加,边界污染加剧;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会削弱地方政府“以邻为壑”动机,有利于边界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后,环境目标约束会加强地方政府“以邻为壑”动机,不利于边界污染的改善;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约束下,省域边界地区成为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键,给政府“策略性减排”提供了机会。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与非省边界区县相比,省边界区县污染企业进入门槛更低,地方政府通过降低边界地区环境规制力度策略性布局污染企业,以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目标。进一步研究发现,双目标约束的强弱程度会对垂直监管的边界污染治理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监管和治理体系及官员政绩...  相似文献   

3.
企业规模或边界目前依然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关于企业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文章归纳总结了学者们有关企业规模或边界的研究成果,从研究背景和角度方面指出了目前有关企业规模或边界多元说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企业规模或边界问题研究应遵循的正确路线:将企业内生性问题——生产与企业外部性问题——市场作为整体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面对产能过剩与基础薄弱的双重约束,创新驱动资源型企业转型势在必行。资源型企业是否有意愿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转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制度环境。以2012—2016年中国沪深A股资源型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开放式创新对资源型企业转型的直接影响及其交互作用。运用Stata13.1实证回归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与开放式创新均能促进资源型企业行业内转型,但对跨行业边界转型的影响不显著;制度环境与开放式创新的交互作用能促进资源型企业行业内转型,同样对跨行业边界转型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建立健全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促进资源型企业积极开展开放式创新,从而成功实现行业内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资源型产业链的基本特征为基础,分析在竞争环境变化的条件下,资源型产业链的治理模式及企业升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全球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不断强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链治理模式从生产者驱动的层级制向生产者和购买者共同驱动的准层级制转变,并且面对多元产业链的治理模式。在此背景下,产业链应当充分利用由治理模式差异性和价值链地域差异性所形成的互补模式带来的对产业链升级的正效应,促进功能升级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问题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决定整个社会每一分子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气候变化有不可分割的作用。传统环境治理思想过多地将环境管理和提高义务置于诸如政府、环保团体等公共利益卫道士之手,单纯依靠公共利益团体的力量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已不足以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机制,许多高瞻远瞩的企业已意识到自身环境责任与社会形象的重要性,通过自我约束行为为缓解气候变化添砖加瓦,自愿环境协议为此提供了制度平台。国际上早已有将自愿环境协议作为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的实践,我国的相关试点工作也已悄然铺开。因此,如何正视自愿环境协议的柔性治理功能,以及如何促进其在我国气候变化应对机制中发挥正面作用,成为我国环境治理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一些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大量的资金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但仅仅依靠企业的内部资金不足以满足其需求量,这就要求企业投资者依靠外部融资来确保资金的充足.但过分融资会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财务负担,严重时会资不抵债,最终导致企业破产清算.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融资约束的程度不尽相同,这与企业的经营状况、规模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融资约束的概念及成因,主要衡量指标,研究现状等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融资约束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胡国恒 《财经研究》2004,30(7):137-144
文章运用一个多阶段生产模型分析了全球性产业中企业边界和生产区位的内生决定问题.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各个生产阶段的所有权和区位结构,最终形成了出口型国内企业、横向型和纵向型国际生产三种均衡形态.不同组织形态的产生取决于分工结构、契约环境、规模经济、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反映了全球经济中贸易、投资和企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约束与资源型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外生增长的新古典模型来分析资源环境瓶颈导致资源型经济增长停滞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模型的进一步扩展,分析突破资源环境瓶颈,促进资源环境约束下资源型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认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不断消耗将会使资源型经济的发展陷入停滞.对于资源型经济地区来说,克服资源环境瓶颈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有两种有效途径:一是促进地区内资源型产业中闲置的资本和劳动向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的产业转移,以利用闲置的资本和劳动;二是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技术进步,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承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和生产规模问题。在担保换股权契约下分析了中小企业如何确定最优生产规模和融资结构;解释了担保换股权的优势;给出了担保契约下各种收益流和担保成本的风险中性价格。数值分析表明:与纯股权融资的企业和无融资约束的企业相比,该信用担保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与纯股权融资的企业相反,最优生产规模随项目风险的增大而增大;项目风险也对中小企业的最优债务融资规模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的合理边界——兼析对微软公司的分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软公司垄断案再次向经济学界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的合理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只要企业不利用通过分工专业化得来的市场优势地位损害其他竞争方,与之交易方的利益谋取垄断,那么企业的规模可以无限大,直到分工专业化生产带来的好处等于企业规模扩大时交易费用的增加,这就是企业的合理边界,微软公司违背了此原则,因此其被分拆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钢铁工业是资源型工业,能耗物耗大,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与先进国家的水平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到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未完全摆脱粗放型模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约束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推行技术改造,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于控制钢铁生产的污染物排放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杭钢近年来在清洁生产工作中的实践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落实,各地区加快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及建设创新生态的步伐。尤其对于资源型地区而言,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和严重的“体制阻变效应”,亟需借助创新生态战略政策突破资源锁定效应,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基于MLP(multi-level perspectives)视角,从创新利基、创新体制和创新景观三个层面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影响资源型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型,以全国26个资源型地区为案例,运用fsQCA与NCA方法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多重因素影响资源型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复杂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存在三条驱动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创新利基驱动发展转型、体制机制驱动转型和创新环境驱动转型。存在四条引致资源型地区非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整体要素贫乏型、资源—政策抑制型、资源—政策—产业规制抑制型和资源—环境缺失型。创新主体对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普适作用,政策驱动是促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设施与创新环境需要与其他条件发挥协同作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研究结论对揭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能源、环境问题迫切要求我国必须改变以往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本文依托布罗姆利(1989)理论框架,在已有关于主要政策与能源、环境之间关联性的研究基础上,基于1992—2010年省际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检验了能源、环境约束下主要政策实施的绩效。研究认为:应侧重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绿色产业;人力资本应当积累到技术溢出效应能显示效果的边界;城市化正促使各地区利用规模经济降低能源消耗,但需避免环境问题;政府需要增加政策供给以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5.
常婵君 《当代经济》2008,(6):150-151
企业边界问题是企业理论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各种边界理论都对企业边界即企业规模的决定机制进行了论述.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主要论述规模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资源与能力理论等企业边界理论的内涵和不足.着重阐述我国企业如何借鉴企业边界理论进行企业改革,以此推动我国的经济改革和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环境的依赖决定了资源型央企应比其他企业承担更多的生态责任,但是由于地方政府与央企存在的利益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在央企管理方面存在权力错位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及其环保部门不能对资源型央企行使应有的监督权,进而导致资源型央企在生成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应通过采取完善资源型央企环境监管体制、扩大地方的环保权限、完善法律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央企绩效考核制度等措施,促使央企转变经营方式,进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江西非公有经济的实际情况,从非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非公企业的数量规模、工业类的非公企业状况和非公企业的组成结构等几方面揭示了江西非公经济繁荣背后的隐忧.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本文从江西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非公企业的管理约束和资金约束以及江西本土市场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佳鹂 《经济论坛》2011,(9):127-129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它要求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本文对资源型跨国公司投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沪深两市资源行业17家上市公司50个样本数据以及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道国经济稳定性、东道国基础设施、国际经营经验、企业规模、全球性企业战略对资源型跨国公司投资进入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与其边界息息相关。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确定则主要取决于内部资本市场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增加之间的权衡。产业外部竞争压力和收益波动性、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法律规定及企业契约的约束、外部资本市场的完善等因素也会影响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的确定。我国转轨时期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都远远高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积极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制度环境对于合理科学的确定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边界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企业规模分布的"融资约束"理论认为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融资约束会制约企业成长,从而影响整体企业规模分布状况。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分布存在"年龄依赖"和"规模依赖",并非完全遵循Gibrat定律;融资约束制约企业成长,尤其显著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的成长率;从总体上看,融资约束并不能决定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企业规模分布状况,然而融资约束却显著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规模分布。本文的结果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中国企业规模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削减企业融资约束,特别是减缓中国中小上市公司企业融资约束,促使中国上市公司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