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孝阳 《大陆桥视野》2016,(22):144-147
很多掌握多种语言的人(包括同一语言种类里的不同方言,例如汉语里的普通话、地方方言包括粤语、河南方言等)会根据特定社会场合与环境,选择适合的语言来进行交流.本篇文章在以河南省滑县为例,分析人们在选择使用普通话和选择滑县方言时,会受到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文章发现对话人、交谈场合、交谈双方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交谈的话题、以及不同年龄的人们对待方言的态度都会影响人们决定选择哪一种语言(方言)作为交流工具.  相似文献   

2.
土家语分为北部方言与南部方言,二者的近义词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南北方言近义词的语义比较发现,构词方式、认知心理的不同是导致其语义形成偏差的重要原因,而这又与南北方言各异的语言环境及所受汉语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  相似文献   

3.
商丘方言是一种比较有地域特色的语言,本文通过对商丘方言含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的考察,比较其与普通话的不同,发现其差异,总结了商丘方言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俞一群 《江南论坛》2007,(11):46-48
最近两年来,方言节目在各地电视台非常火爆,当然方言上电视从90年代末就开始了,不过那时是以小品的形式出现的为多,如奇志大兵、赵本山黄宏等人的小品借助电视媒体的传播红遍大江南北,湖南话、东北话一时广为流传,也许这就为日后电视方言节目的火爆埋下了伏笔.如今除了中央台,各地省级卫视和地方台纷纷推出以本土方言为播报语言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5.
批评性语篇分析也叫批评语言学。它旨在透过语言形式的表面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补充和发展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通过分析最终揭示出政治演讲语篇的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演说家如何通过语言这一工具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江南方言的分布现状 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体系下的地域性语言。不同地域的人们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常常在语言内部的词汇、语法或语音上出现很多差异。江南方言就是一种极好的例子。综合已有的调查资料和文献,江南方言主要分两大语区,沿丹阳、茅山、高淳、溧阳、广德为分界线。分界线以西为官话区,分界线以东为太湖片吴语区。两种方言在语音和词汇上变化明显,官话区更接近普通话。即使在吴语区与官话区内部,语音和词汇也存在细微差异。例如西区的镇江与南京,虽同在官话区,但由于宁镇山脉的阻隔以及文化交流方向的差异性.两地方言在语音和词汇上存有差别,其中语音差别明显一些,南京话的一些语音与安徽马鞍山一带相似,而镇江话的一些语音类似苏北。  相似文献   

7.
吴媛  傅英  李文 《大陆桥视野》2016,(22):188-189
本文以绵阳师范学院校园语言使用情况作为观测点,我们发现其语言使用以普通话和方言共用的基本格局,同时存在一小部分使用川普和其他语言作为交流语言的情况.课堂教学基本使用普通话,课余交谈则以普通话和四川话为主,兼有其他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8.
昆明方言是云南官话,它是在漫长的民族融合中逐渐形成的语言体系,因此它必然带有其他地域语言的特色和自身的特点。本文从着重从昆明方言的语音和特色词汇来阐述英特征,并且简要地分析了昆明方言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政治权力的结构决定其政治关系的属性和性质。在不同的权力结构中,政治权力关系又有着不同的特征。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相适应,权力结构总的概括起来有三种形式:行政权高于立法权、司法权的专制权力结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互相制衡,并行不悖的资产阶级民主制;代表民意的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的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10.
湖南永州东安榴星村有汉瑶两个民族,现代榴星村里有一种瑶语方言,两种汉语方言。这三种方言共存于一个语言生态系统里。汉语方言处于优势地位,榴星瑶语的演变是语言的生态变异,瑶语在竞争中仍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但又趋于濒危。  相似文献   

11.
周丽敏 《时代经贸》2010,(8):249-250
我国众多方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给予关注和传承。本文就苏州方言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具有社会语言学意义的实证调查和量化评估,我们认为绥宁县(关峡)苗族“平话”是一种仍在稳定使用,还有较强的生命力,但语言活力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语言交际功能在衰退的衰变方言,尚未达到濒危的程度。对于类似于绥宁县(关峡)“平话”这类孤岛型衰变方言来说,由于语言忠诚度较高,双语(双言)现象可能会长久维持,目前还难以看到“平话人”主动放弃母语而转用强势方言的迹象。但是,另一方面,频繁的语言接触会对语言本体带来一系列影响:即语言结构功能的衰退,表现在基本词汇丢失,借词丰富,语音和语法系统的调整和改造上,这种更隐蔽的方言流失现象也可能导致语言转换。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众多方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给予关注和传承.本文就苏州方言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邵阳市新宁县的麻林、黄金两个瑶族乡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当地人称之为“峒话”,根据实地访问与问卷调查,发现此方言已属于“方言岛”式“濒危方言”,并从代际语言传承(母语使用能力)情况、峒话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丧失母语人口的数量比例)、现存语言使用域的走向、族群成员对母语的态度等四个方面确定其濒危层级为2~3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东北影视剧小品的热播,“东北方言热”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和语言现象。从东北方言的四个方面,即贴近普通话、词汇魅力、语音艺术以及修辞艺术,着重探讨东北方言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和魅力。同时,指出东北方言在流行的过程中,要正确规范的使用,扬长避短,在丰富汉语的同时,促进普通话的推行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研究中的话语不仅是传达意义的符号系统,它还与社会实践存在密切的联系,话语的背后是社会结构中的权力。文章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不同学术视野下话语与权力这一重要命题的代表性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日本北海道内陆地区各年龄段人群的调查,以北海道内陆新十津川地区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分析为切入点,考察了该方言中某些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用率和动词的“命令、劝诱、可能”的表达形式及形容词的否定,分析了北海道内陆地区方言和标准语的使用比例情况。统计表明,北海道内陆方言正在演变为全国标准语,因而研究北海道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现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公共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探索权力清单制度扩散的影响因素与机制,通过引入公文文种来细化制度势能,揭示制度“位势”和制度“机能”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借助两者间的耦合度,揭示权力清单扩散各阶段的影响机制,为权力清单制度的落地推行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表明,权力清单的扩散发展过程包括自主探索阶段、萌生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扩散机制,权力扩散机制分为低位势低机能、高位势低机能、高位势高机能三种形式。对比权力清单制度扩散过程与机制四个发展阶段后,在权力清单制度“机能”中引入公文文种进一步细化权力清单制度扩散的影响机制,揭示不同耦合度对权力清单制度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结构的认知—功能视角,以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匹配"和"形式与功能匹配"理论,从参与者和谓语动词的不同功能论述SVO基本句型能描述无穷无尽的语言事件和事件的功能类型,有助于语言的理解、翻译和写作。  相似文献   

20.
篇章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的,篇章是作者根据一定的情景所预设的各种语境的组合体,篇章语言学注重篇章产生和被接受的实际过程所蕴涵的社会和认知过程。教师应针对群体中不同个体的话语特征选择适合于特定语境下某一个体的语言特色、方言或语域。课堂活动的展开和篇章语境在课堂中的展现是通过教师得体的语言来实现的。只有将篇章信息与教师在不同语境中使用的话语相结合,才能够适合于篇章文体及风格的要求和交际活动的需要,才能将语言的可操作性和在不同语境下的创造性和能产性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