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红 《交通财会》2013,(4):32-34,39
本文结合物流企业营改增工作的实施情况,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对物流企业加强营改增工作内部控制的必要性、物流企业与营改增工作相关的内控要素、物流企业加强营改增工作内部控制的措施等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行业专家认为,"营改增"目标在于从根本上解决营业税的重复缴纳问题,虽然短期内造成了交通运输业的税负有较大增加,但形成了对物流业发展的长期利好,而且政府也在不断地作出调整与变革。但在当下骨感的现实面前,"营改增"确实给很多物流企业带了一些麻烦。在日前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中远物流人士表示,从2013年8月1日全国推行营改增政策后,大的物流公司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他以运输企业为例,中远物流为客户开发票的增值税税率是11%,而其从上游资源方拿到发票的增值税税率是3%,导致中远物流最终要背负8%  相似文献   

3.
“营改增”是国家为减少企业重复征税,促进企业发展而进行的一项税制改革。然而。部分物流企业在“营改增”后税负不降反升,使企业陷入困境。那么,“营改增”后企业有哪些意见,他们希望税制改革朝哪个方向进行,“营改增”应该怎样去完善?本刊在这一期“特别策划”栏目,专题讨论“营改增”遇到的问题,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国九条”)明确要求“切宴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营改增”是落实“国九条”的一项具体措施。引起了物流企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营改增试点范围的扩大,港口企业主要提供的物流辅助服务和租赁公司提供的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相继被纳入营改增范围,因此营改增对港口企业的售后回租融资业务尤其是设备类售后回租融资业务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对营改增背景下港口企业采取售后回租融资的好处,营改增对港口承租人的影响以及港口承租人进行设备类售后回租融资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营改增背景下,设备类售后回租在港口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叶红 《交通财会》2012,(9):57-61
作为中国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税制改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工作已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启动,物流企业纳入本次试点范围。本次试点对物流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物流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及改革试点背景入手,结合具体实例,对物流企业"营改增"税收筹划的要点和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税收筹划建议,旨在对物流企业进行合理的"营改增"税收筹划起到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浪网友甲     
《中国储运》2014,(3):62-63
改革多是伴随着阵痛,就像当年国企改革,几千万职工下岗,为国企换来了新生,当然这个阵痛充满苦涩。现在营改增改革,同样也有阵痛,只不过落到交通运输企业头上,税率上涨,可抵扣进项税票较少,让交通运输企业生存艰难。就像“梦想咋就照不进现实?”这个隶例,天海物流公司总经理赵恒算是焦头烂额了,他被营改增的改革“双刃剑”割伤了。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13,(6):98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国税总局局长王军曾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9省市先行试点"营改增"的企业已达112万户,实现减负550亿元以上。不过他也坦承,5%左右的企业税负有所增加。减税是好事,但有5%企业税负增加了,却成了"营改增"的痛点,再加之这种负面消息的放大效应,对"营改增"的指责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一件新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出了问题尽快改正则善莫大焉。因此,物流企业期待"营改增"时间表,把那5%不降反增的物流企业解放出来,助推企业的转型发展。税改一直牵动读者的心,有消息说,由于营业税的重复征税,对那些提供服务的企业带来税收负担的增加,虽然国税总局也多次对一些行业和企业批准可以按差额征税,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营业税属地方。看来,税改若真动刀枪,必须中央和地方一起动手,对体制进行重大改革。读者朋友,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相似文献   

9.
行业分析     
《中国储运》2012,(10):98-98
“营改增”政策将试行物流行业叫苦不迭 今年11月1日,新的“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将在包括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试行。但是新政在部分行业中引发了强烈震动。有电子商务、交通物流企业表示,新政使企业税负猛增,加上今年市场不景气,等于是让企业雪上加霜,期望政府能尽快出台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0.
博客评论     
正新浪网友改革多是伴随着阵痛,就像当年国企改革,几千万职工下岗,为国企换来了新生,当然这个阵痛充满苦涩。现在营改增改革,同样也有阵痛,只不过落到交通运输企业头上,税率上涨,可抵扣进项税票较少,让交通运输企业生存艰难。就像"梦想咋就照不进现实?"这个案例,天海物流公司总经理赵恒算是焦头烂额了,他被营改增的改革"双刃剑"割伤了。  相似文献   

11.
正"营改增"是国家为减少企业重复征税,促进企业发展而进行的一项税制改革。然而,部分物流企业在"营改增"后税负不降反升,使企业陷入困境。那么,"营改增"后企业有哪些意见,他们希望税制改革朝哪个方向进行,"营改增"应该怎样去完善?本刊在这一期"特别策划"栏目,专题讨论"营改增"遇到的问题,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2.
任刚 《中国储运》2012,(4):97-99
本文根据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以及上海关于在物流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细则,结合物流行业的现状与物流企业的特点,对“营改增”后,企业的税负变化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物流企业今后的经营思路。  相似文献   

13.
情报     
《中国储运》2012,(10):98-99
行业分析"营改增"政策将试行物流行业叫苦不迭今年11月1日,新的"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将在包括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试行。但是新政在部分行业中引发了强烈震动。有电子商务、交通物流企业表示,新政使企业税负猛增,加上今年市场不景气,等于是让企业雪上加霜,期望政府能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上海市首先试运行据悉已经初现减税成效。纳税人在改革后税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交通运输等行业税负增加。有行业协会呼吁有关部门能尽快做调研,出台切实可行、符  相似文献   

14.
正面对企业税负重希望减税的呼声,本刊记者到企业中调查,发现"营改增"实行以来,各界对其可谓毁誉参半,而一些企业税负不降反增是普遍的共识。造成这一原因的根源是什么?为何会与结构减税的初衷大相径庭?税改还应进行哪方面的调整和完善?请看本刊记者的调查与分析。物流企业困境难解自2013年8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扩围至全国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而近日在证监会网站披露招  相似文献   

15.
行业分析     
《中国储运》2012,(7):80-80
上海"营改增"减税20亿 据上海市财税局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市共有12.9万户企业经审核确认后纳入了“营改增”改革试点范围。从企业类型看,一般纳税人为4.1万户,占31.8%;小规模纳税人为8.8万户,占68.2%。截至4月份申报期结束,上述129万户试点企业的应纳增值税税款累计为49.3亿元。与原实行营业税税制相比,实施“营改增”改革后,今年一季度上海市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整体减轻税收负担超过20亿元,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相应减少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16.
黄宇 《交通财会》2016,(10):62-65
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行。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被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施工企业作为建筑业重要组成部分,"营改增"对企业经营影响巨大。本文分析了"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影响,提出了改变经营模式、税收筹划、过渡期和发票管理等对策,抛砖引玉,以期提高施工企业税收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处理和会计报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交通运输企业应对"营改增"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营改增"政策已在我国全面推行,由于完善了增值税抵扣链条,大多数行业减轻了税负负担。但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特别是2016年4月30日后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由于税率提高且进项税额不足,税负负担上升。本文以TY高速公路为例,模拟测算比较其"营改增"前后的税负变化,并且提出若干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税制改革是一项企业与国人高度关注的改革。目前的"营改增"对物流业来讲有利有弊,因此物流企业希望不断完善"营改增",使企业真正享受到税改的红利。为此,本刊编辑部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就税制改革问题纵横捭阖,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20.
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明确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其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率确定为11%.“营改增”是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施工企业来说,主要表现为从缴纳营业税变为缴纳增值税,但企业管理人员如果仅认为“营改增”就是税种及税率的变化,那就严重低估了“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和成本管理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营改增”要求施工企业的经营及成本管理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否则企业可能会面临税负上升、收入下降、利润下降、现金流紧张和涉税风险增加等多种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