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日本锦鲤是人工将鲤鱼通过选择、杂交、培育,而选育成的一种名贵大型观赏鱼类,其体色晶莹华丽灿烂、游姿潇洒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行情看好,养殖趋热。生产中水泥池单养日本锦鲤成本较高,我地利用现有的池塘条件,土池套养日本锦鲤,替代原有的鲤鱼品种,其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我们选择10个塘口计100亩水面,进行常规鱼套养日本锦鲤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为一般常规养殖土池,呈长方型,东西走向,面积均为10亩,共10只,计100亩水面。正常水深在2m,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池塘土质为粘土,…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冬季是一年一度年终干塘、清整鱼池的黄金季节,也是低产鱼塘改造的关键时期。养鱼池塘条件优劣、养鱼技术水平高低、饲养管理精细与否,以及饵肥料供应情况好坏等,都严重制约着池塘养鱼产量提高,尤其  相似文献   

3.
《渔业致富指南》2011,(3):63-64
<正>养鱼先养水,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普遍接受,但是池塘底质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却很少提及,同样苗种、同样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在不同的池塘养殖结果却相差很大,这就是池塘底质对养殖效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普及提高池塘养鱼高产技术,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全县鱼产量,创造更大的养鱼效益,我站于1997年承担了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下达的“池塘养鱼中产变高产技术开发”丰收计划项目。其计划指标是“开发池塘面积333.3hm~2,每667m~2产鱼300kg,增产幅度50%。根据我县池塘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措施。现将开发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休闲观光渔业的发展,日本锦鲤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断提升,已是休闲观赏渔业的当家品种。因此人工养殖日本锦鲤前景很好,但是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不好,或鱼体经运输、捕捞擦伤,很容易在短期内引起大量死亡,本人根据近几年在技术指导养殖日本锦鲤生产实践服务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危害较严重的病害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提高养鱼池塘经济效益的九点优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良好的池塘条件和科学的养殖方式是获得养鱼高产的重要前提。为了提高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条件,必须对建设不合理的养鱼池塘进行改造,对不科学的养鱼方式等进行优化。具体措施为下:  相似文献   

7.
<正>高产池塘精养投放鱼种一要抓早放,二要抓大规格,这是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但目前有些养鱼专业户仍习惯于春放鱼种,有的甚至推迟到春后,此时,鱼种规格小、成活率低,是池塘养鱼低产的根本原因之一。下面将池塘投放鱼种关键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云南省蒙自市水产养殖面积18010亩,其中池塘养鱼面积4010亩,水库养鱼面积7200亩,湖泊养鱼面积6800亩,稻田养鱼面积11020亩。水产品产量4252吨,其中池塘养鱼产量3152吨,平均亩产786kg;水库养鱼产量250吨,平均每亩产量35kg;湖泊水  相似文献   

9.
<正> 新建的地塘或老池塘,只要经过合理的改造,使其成为流水池便可进行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经过多年的实践、测试证明,流水池塘比普通池塘产量增长1倍以上,效益比较显著。池塘流水养鱼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一般每667m~2净产1000千克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高产新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建造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面积以667—667m~2、水深1.5—2.5米为宜,同时常年要有一定流量的水源保证(最好是自然  相似文献   

11.
<正> 八 池塘管理 “管”是八字精养法的最后一个字,一切养鱼的物质条件(水、种、饵)和技术措施(密、混、轮),最后都通过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从而达到增产低耗的目的。 (一)池塘管理基本要求 池塘养鱼是一项技术复杂的生产活动,它牵涉到气象、水质、饵料、鱼的活动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并时刻变动。因此,管理人员要全面了解生产过程和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细心观察,积累经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农村池塘养鱼业在历史发展中,主要是利用小水体(人工鱼池、加工修整的半人工池塘和天然形成的池塘)进行精养鱼类的生产。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各种生态因子对农村池塘养鱼的影响。 一、池塘位置 池塘应位于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注水和排水,对鱼种、饵料及成鱼的运  相似文献   

13.
《渔业致富指南》2010,(7):21-22
<正>生态养鱼是改变传统养鱼的模式,应用生态学原理,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能向自然水域随意排放池塘污水,保护生态环境,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池塘中能量的良性循环,尽可能的使池塘中的能量向鱼产品转化,使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得到最大增长,才能实现池塘养鱼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市在池塘养鱼丰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向渔塘要更高的效益,采取池塘套养、混养、生态养殖等多种模式,在确保亩产1,400kg的前提下,池塘粗养蟹亩产达20kg左右,大大提高了池塘效益,目前全市已大规模推广,现将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池塘养鱼者来说,必须掌握一套池塘养鱼的科学用药技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防患于未然,才能实现鱼塘高产稳产,养鱼致富的目的。1.预防用药: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养殖中用药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 池塘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它的条件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对放养和养鱼措施产生直接的影响。池塘又是鱼类天然饵料的生产基地,也是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场所,三个功能在一个池塘中发挥作用。所以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池塘好坏对能否获得高产起决定性作用。池塘养鱼要高产稳产,就要求既要不断地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又要使鱼类不断地得到质好量多的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更要促进饵料条件和水的理化条件之间的互相转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养殖业中,养鱼产业一直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我国养鱼产业综合发展情况来看,淡水池塘养鱼能够让养鱼产业具有无公害和高产量的特点,目前也是我国养鱼产业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围绕淡水池塘养鱼,将鱼苗种类选择和池塘建设作为出发点,提出相关养殖措施,以此来为我国池塘淡水养鱼产业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 (六)浮游生物 池塘的浮游生物对养鱼水质的影响最为重要。我国传统的养鱼经验看水养鱼,就是根据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所反映出来的水色为依据的。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水色来判断池水的肥瘦。因此,看水色是池塘养鱼的基本功。现将几种主要水色及其浮游生物的组成作一简要介绍。 1、瘦水与不好的水:瘦水水质清淡,或呈浅绿色。透明度大,可达60—70cm以上。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19.
<正>池塘养鱼,有收无收在于放,收多收少在于管。只有搞好池塘养鱼的科学管理,处理好肥、饵、溶氧和水温等各个环节,使其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才能充分发挥肥、饵等物质基础的作用,提高池塘生产力。具体的管理措施是: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丘陵地区池塘养鱼效益的措施杨堂保我国幅源辽阔,其中有不少是丘陵地区。虽然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丘陵地区的池塘养鱼基本存在着池塘大小不一、深浅各异,形状不规整,而且零星分散,水质肥沃程度不同等问题,加上丘陵地区池塘形成的历史较久,缺乏统一规划,长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