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凤阳县属于江淮丘陵。全县土地面积288万亩,其中:浅山63万亩,岗丘183万亩,平原32万亩,湖泊9万亩。包产耕地108万亩,其中旱地65万亩,占60%;水田43万亩。全县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均耕地2.3亩。 在历史上,凤阳是逃荒要饭的穷地方,解放后仍是安徽有名的低产区。三中全会以后,凤阳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面貌发生巨变,粮食每年增产一亿斤。 1979年,全县粮食总产4.4亿斤,比历史最高年产量的1977年增20%,油料总产1,250万斤,比1977年增2倍,人均收入150元。1981年粮食总产6.4亿斤,油料3,715万斤,分别比1980年增28%和80%,人均收入297元。1982年预计粮食总产7.1亿斤,比1981年增11%,人均收入可达340元。国家年征超购粮食任务为5,400万斤,油脂任务为70万斤,1979—1981年全县共交害4.4亿斤粮,1,595万斤油。今年可交售粮食2.6亿斤,油脂800万斤。  相似文献   

2.
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个“边、山、少、穷”的小县。全县人口17.7万人,农业人口占88%,人均耕地1亩,人均非耕地19亩。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技术落后,劳动者素质低,商品经济不发达,1980年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仅106元。  相似文献   

3.
舞阳县是一个地下资源稀缺,农业基础脆弱,工业基础薄弱,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城市中心的传统农区。全县有389个行政村,12.8万个农户,74万亩耕地,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万,占总人口的89%,人均耕地1.48亩。 80年代,舞阳县通过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基本解决了全县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进入90年代,该县农村经济的发展遇到了新的困扰: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0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6元,当年人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下的贫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如皋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县内共有53个乡镇,总耕地122.4万亩,总人口141.6万人,人均耕地仅0.86亩。全县人民经过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建设成温饱型向富裕型过渡的新农村。1950年农村总产值只有1.94亿元(1980年同),农业产值占94.2%,人均产粮248公斤。  相似文献   

5.
铁岭县共有17个乡镇(场)、267个村、10万农户、农业人口35.2万人、105万亩耕地。1994年全县农民负担总额1476.6万元,人均负担42.12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4.43%,比1993年下降0.33个百分点。在负担总额中,乡镇统筹583.7万元,占39.5%;村提留892.9万元,占60.5%。全县义务工93.2万个工日,劳均7.4个工日;劳动积累工176.8万个工日,劳均14.6个工日。所以能取得了上述成绩,主要是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条例》和中办发〔1993〕10号文件,坚持常抓不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相似文献   

6.
一、农田型立体农业的类型广汉县农业正沿着现代化轨道迅速发展。他们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创造了高产、高效、低耗和“三个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农田型立体农业。其较佳的种植模式有以下13种类型: 1.油菜(小麦)——中稻+养鱼型。1985年全县已推广面积1.3万亩,1986年达到2.5万多亩。据典型调查,高的平均亩产水稻可过千斤,鱼过百斤,前茬收油菜籽340斤或小麦700斤,亩收入600元以上,比单一种植麦稻或油稻增值40%。 2.油菜(小麦)——早稻——秋红苕(秋蔬菜或川芎)型。1985年全县推广面积6.23万亩,占水稻面积的15%。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塞外高原,全县土地总面积294万亩,人口9万人。解放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0.3%,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产量很低。解放以来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年年种草种树,到1983年已造林143万亩,人均16亩,已种草11万亩,人均1.3亩,使覆盖率达到48%以上。从而促使自然条件大大改观。昔日黄沙蔽日的不毛之地的右玉县,如今已经变成塞上绿洲。1983年,全县人均产粮超过1,000斤,农业总产值达到4,960万元,总收入3,279万元,人均收入276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倍,1.2倍和3.9倍。三年实现了农业总产值翻一番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赣榆县地处江苏省东北端,东濒黄海,西靠沂蒙山区,总面积1400平方公里,山区、平原、沿海面积各占1/3左右。全县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6万人,耕地面积87万亩,人均耕地一亩多。 近几年来,我们根据省委关于加快发展苏北要“多利用资源,少耗费资金”的决策,重视运用农业区划成果,立足本地资源和经济特点,组建符合当地实际、切块治理的区域经济模式,加快了全县经济建设的步伐。198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4亿元,比1980年增长2.9倍;农民人均收入超过600元,比1980年增长3.5倍。全县农业生产持续九年丰收,年递增率7.97%。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开发成效显著 河南省两年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并显示了巨大的增产潜力。该省黄淮海平原包括14个地(市)84个县区,开发前(1987年)土地总面积8.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91万人、耕地71165万亩,分别占全省总数的51.37%、66.69%和68.51%,分别占冀、鲁、豫、苏、皖5省黄淮海平原总数的25.7%、26.49%和24.75%,人均耕地1.35亩。中低产田682  相似文献   

10.
分宜县苎麻夏布产业化形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宜县种植芒麻与加工夏布已有千余年的历史。1987年,全县主麻面积1.5万亩,夏布产量7万匹。1995~1997年的三年中,芒麻面积分别为1.4万亩、2.4万亩、2.75万亩;夏布产量分为30万匹、39.5万匹、50万匹;芒麻夏布业总产值分别为8100万元、8690万元、9500万元;农民转化芒麻成麻纱增值和夏布售后利税总额分别为2565万元、3080万元、4208万元。1997年,苎席夏布业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8.3%,占农业总产值的24.3%;种麻农户4.1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3%;从事艺麻夏布加工与流通的专业、兼业人员近10万人;夏布产品达到三大…  相似文献   

11.
1.耕地相对不足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的现实,而质量下降抑制了农业的发展。1978年至1992年广西耕地净减21.15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51万亩,人均耕地由1.05亩下降到0.9亩。加之农业的比较利益下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耕作粗放,投入下降。据有关部门普查资料,全区好的和比较好的水田占56.6%,旱地中除150多万亩土质较为肥沃外,多数是跑水、跑肥、跑土的劣地;耕地有机质含量少,养分含量低,缺磷稻田占58%,旱  相似文献   

12.
乐至县地处四川盆中丘陵腹心,1992年被列为国家首批“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20个试点基地之一。全县幅员1424.5平方公里。1991年底总人口86.61万人,农业人口占93.51%。每平方公里608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2倍。人均耕地按统计面积计为0.97亩,按普查面积计为1.69亩。垦殖指数为68.79%,属于人多耕地少的高垦殖农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6元,人均产粮445公斤,和全国人均水平相比。  相似文献   

13.
聚焦长垣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东临黄河.地处新乡、濮阳、开封、菏泽四个城市之间的边缘地带.据介绍,长垣过去因恰处黄河的"豆腐腰"区段,历史上十年九淹,自然灾害频繁,一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防汛重点县.全县耕地86万亩,人口近80万,人均耕地仅1.07亩,其中2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位于黄河道区,经常面临受淹的威胁.长垣县的资源十分贫乏,经济基础薄弱,1978年全县人均GDP只有156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仅8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1990年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全省118个县市中还排在第92位.  相似文献   

14.
保德县地处晋、陕、蒙三角地带交界处,北靠河曲,南临兴县,东接岢岚,西隔黄河与陕西府谷县一桥相通,全县总面积997平方公里,其中可供农、林、牧利用的土地114万亩,占总面积的77.5%,现有耕地39万亩,人均耕地3亩。全县辖有20个乡镇、343个行政村,总人口1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1万人。全县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昌黎县施各庄公社巢庄大队,有3个生产队,120户,477人,耕地1918亩。是个人少地多,土地瘠薄的生产大队。过去由于生产方针不对和经营管理混乱,产量低,收入少,是全县有名的穷队。1976年,在几乎是单打一地抓粮食的情况下,平均亩产只有254斤,人均口粮360斤,人均分配51.3元,全大队累计欠国家贷款24,700元。近三年来  相似文献   

16.
思南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的特点。全县辖27个乡镇,561个自然村4646个村民组,1994年末总人口554312人,其中农业人口521790人,农业劳动力310600个。全县统计耕地面积43.3万亩,农业人口平均近0.83亩,1994年末粮食总播面积121万亩,复种指数达279.4%;粮食总产量249404吨,人均500公斤;工农业总产值5.5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43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07%,由此可见,思南是一个农业结构单一,人多净耕地少,经济落后的山区农业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两个农业文件的指导下,德阳县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加强经济核算,积极开展农业经济活动分析,按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办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取得了增收节支的良好经济效果。198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67,427万斤,比1978年净增13,499万斤,增长25%,人均生产粮食1,229斤;基本核算单位1980年总收入达到13,909万元,比1978年增长  相似文献   

18.
阜宁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县,全县10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将近80万人;全县耕地面积133.13万亩,人均1.67亩,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经营耕地6.7亩。  相似文献   

19.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包括榆林地区北部六个县的大部地区,区内沙多风大,沙丘遍布,流动沙地占总面积的26%,固定半固定沙地占24%,其余为草原和沙滩地。一般沙间滩地地下水位浅而丰富,便于发展井灌。全区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的资源条件。建国以来,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已有较大改善,截至1978年,全区基本农田面积达到93万亩,人均1.5亩,占耕地面积35%;造林保存面积529万亩,占总面积的17%;草场而积约为360万亩,占总面积12%。粮食产量每人平均600斤,亩产162斤,养羊平均每人1.3只,社员每人分配收入47.8元。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很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贫困地区中,山区县209个,占贫困县总数的92.9%;丘陵县12个占5.3%;平岗县只有4个。土地面积共64.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7%,耕地1.2亿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8.1%。人口8,600多万,占总人口的8.5%。1983年社员人均分配200元以上的县22个;151—200元的县42个;101—150元的105个;100元以下的56个。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