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艰难缔造百战多 强国雪耻兴产业──近代北方实业领袖周学熙成列秀周学熙,中国近代实业领袖,与主要活动于江苏的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誉。在中国近代实业史上,有许多"第一"是由周学熙创造的。中国第一家大型水泥工厂启新洋灰公司,华北第一家最大的纺织企业华...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企业系统——大生企业系统是由张謇创立的。它起步于1895年筹建的通州大生纱厂(1899年5月投产),形成于清末民初。直至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大生企业系统的自有资本总额仍远远超过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立的申新、茂新、福新企业系统。因而,张謇也就成为“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那么,大生企业系统怎样创业?规模和历史地位如何?试略述之。  相似文献   

3.
弃政从商志不凡富甲东南一儒商─—近代东南实业领袖张謇成列秀张春,中国近代东南实业领袖,近代轻工业之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称之为“不能忘记”的四个实业巨头之一。他先是通过清政府的层层科举考试,在42岁时,荣登科举榜首,但后来终弃政从商,办工...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张謇以状元身份创办经营大生企业系统而成为名噪一时的“实业大王”。对此,史学界已多有研究。但对他在广泛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丰富的经济思想,涉足者尚属鲜见。故此,本文试图对张謇经济思想的发展道路,作一概括,以求抛砖引玉。并作为笔者探研张謇经济思想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清末,在相对封闭和落后的海州地区两位在籍士绅——沈云霈和许鼎霖得力于张謇的感召和鼎力相助,利用家乡的滩涂资源创立了树艺公司和海赣垦牧公司,这两大公司在围田垦荒,开发荒滩涂、耕种养殖等方面取得了大面积的收获。无疑,在近代海州经济发展史上除本地士绅外,张謇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实业足迹远非南通一县一城,其“实业救国”的思想内涵深刻而丰富,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晚清著名实业家张謇有关经济上的涉外观点很多,且竭尽全力地加以实施,从而推动了当时中国经济,特别是南通地方经济的发展。张謇先生“利用外资以振兴实业”的思想与实践,对我们今天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产业转移升级、资金流动输出的机遇,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仍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举借外债,兴办国内生利实业1、张謇举借外债、兴办实业是在纵观世界经济形势发展中逐步“悟”出来的。在兴办实业之初,张謇尽管碰到资金竭蹶的困难,但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入侵的刺激和全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经济掠夺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张謇在其30多年所从事的创办实业、兴办教育和参与政治等各种活动中,围绕实业与救国;农业、工业与商业;官助与商办;内资与外资;产业与产业;实业与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上,形成了其十分丰富而又独特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8.
张謇奠定了苏中市镇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建成一批工业、港口和盐垦等市镇,大大推动了苏中市镇现代化进程。张謇为市镇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即以发展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农业促进市镇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传统市镇向近代市镇转型。  相似文献   

9.
市场活力来自企业,企业活力来自企业家,来自企业家精神.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认识企业、企业家的重要视角.激发、保护和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可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高度评价张謇等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作为近代以来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奉行实业救国、实干兴邦,为我们树立了敢为人先、强毅力行的光辉榜样.在新时代,实业救国实践探索中所体现出企业家精神的独特历史价值,对我国工商界和企业家来说具有一定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咸丰三年)出行于江苏海门厅(今南通海门县、常乐镇。1894年中状元。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激起了张謇的爱国主义义愤,遂决心放弃仕途,投身实业,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自1895年起,张謇在通海地区创办了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一系列企业,又以企业的获利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对于通海地区经济的繁荣,文化教育事业的提高,乃至社会风气的转变,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初以来,无锡与南通在兴办实业、城市建设等方面相互借鉴、密切合作、共同发展,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以无锡荣氏兄弟、南通张謇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爱国企业家,既立足家乡、站稳上海、面向全国举业兴城,也曾多次牵手互助、共克时艰、创业兴盛,铸就了无锡"百年工商名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荣耀.在长三角一体化、省域一体化的当下和未来,无锡、南通将秉承历史的节拍和脉络,共同唱好新时代跨江合作融合的"双城记".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专门来到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称赞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勉励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顾军 《江南论坛》2009,(9):43-44
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极其丰富的廉政文化底蕴。张謇,作为江海巨子,在兴办实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倡导传统勤俭的思想、精神、品德,更有着身体力行的实践和传承。认真研究张謇勤俭理念,并加以弘扬、拓展和创新,对加强当前海门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实业救国,挽回利权的创业意识近代中国,河山破碎,百业凋敝。在黑云压城的神州大地上,一群最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中华儿女,怀着满腔爱国激情和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把创办实业同抵御外侮紧密相联,踏上了一条无比艰辛的“实业救国”之路。张謇以“设厂自救”相号召,创办大生集团;为了维护和振兴民族航运业,卢作孚白手起家,创办民生公司,成就一代“中国船王”;面对一则巨幅日商广告,吴蕴初发出“一定要研制出自己的调味品,把‘味の素’从中国赶出去”的豪迈誓言,创办天厨味精厂;饱尝洋碱充斥和受人轻辱之苦的范旭东对海盟…  相似文献   

15.
世博会作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是近代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的记录和总结,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憧憬和展望。作为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就为中国近代博览事业进行了探索、实践、开拓、奋斗,  相似文献   

16.
张謇创新精神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中,是一位引领潮流、颇有作为的开拓者。他倡导“棉铁主义”、力主“开放主义”、注重培育人才,其“实业兴国”主张及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他的创新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给予我们以很大启示。弘扬张謇的创新精神,加快南通工业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原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在青龙河畔,常久公路和掘青公路的交汇点上有一个名闻大江南北的小镇——海门市常乐镇。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謇就诞生在这个镇的西市。  相似文献   

18.
七七 《新经济》2011,(12):14-15
“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  相似文献   

19.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中,上海的资本家阶级对武装起义的策动、组织和支援,都有很大的贡献,有过积极的表现。本文将以我们初步搜集的具体材料进一步考察辛亥革命以后一段时间里,上海资本家在经济领域里的实业活动,以便展示资本家阶级在革命以后的活动轨迹和资产阶级革命对近代实业发展的反作用,供研究近代经济史的同志们参考。 一 上海资本家阶级在辛亥革命后一段时间里掀起的一股兴办实业的浪潮是跟当时的政治局势密切有关的。 辛亥革命以后,代表资本家利益的南京临时政府积极提倡实业,它布告国民,“丕振实业”,以“增祖国之荣光,造国民之幸福”。它并制定和颁布了一些保护工商业发展的章程和则例,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以后,也积极宣传“今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而且认为:“为今之计,欲商业兴旺,必从制造业下手”,对近代工业的发展特别予以关注。这些,无疑都会对当时正在发展中的资本家阶级的实业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謇是清末状元,1894年辞官回乡在南通办实业、兴教育、建城市,历时30年,所办大生实业集团所辖企业一百有三,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将南通建成当时中国的"模范县",成为"一个不靠外国人帮助,全靠中国人自己建设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