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转形问题"是当代西方理论经济学家的热门论题,也是萨缪尔森多次专门论述的问题.在西方经济学家中,有人运用现代数学工具补充和证明了马克思的学说,也有人提出了新的否定论点.尽管这种争论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是萨缪尔森所提出的论点却基本上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伊始,价值转形问题就引发了经济学界的“百年争论”。针对马克思没有处理成本价格转形的“缺陷”,西方学者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均无法实现成本价格转形和“总量相等二命题”的兼容,致使转形问题成为“无解”难题。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角度看,西方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是形而上学的,不可能解决转形问题。其中,双重体系抽掉价值转形的任何中介环节,试图使价值范畴和生产价格范畴直接相等;单一体系则为了将价值规定无矛盾地纳入生产价格范畴强行修改价值理论。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在西方学者设定的数理分析框架下成功解决了静态的成本价格转形问题,取得了超越西方的原创性成果。“无解”的转形问题只能归咎于西方学者而与马克思无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价值转形数学模型,是建立在两个隐含假定之上的:一是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固定,一是部门间没有资本流动,这两个假定把模型限制在历史的一个横截面上。而价值转形问题,其实质是解释价值规律从简单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演进。因此,只有取消这两个假定,把价值转形问题放在生产力进步、资本跨部门流动的历史进程的背景下,才能解决价值转形问题。在这个生产力进步的历史进程中,超额剩余价值是最核心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第三产业的劳动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原理进行分析考察,在商品交换条件下,服务同物质产品一样,也是商品,也具有二因素,提供服务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否定服务的商品性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的价值创造作用。那种死守只有提供有形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从而否定第三产业的劳动的价值创造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当然,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活动的劳动不应该被看作是提供商品并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恶法亦法"被视为是分析法学派的代表性命题,也是最不为理解的一个命题.笔者认为,这是恶法亦法这个命题甚至是纯粹法学这个命名被简单理解所导致的.根据本文对于纯粹法学的简单分析,我们就可以解开人们对于法西斯时期"恶法亦法"这个理论为专制统治服务的误解.因此对于希特勒时期的恶法,纯粹法学的完整分析评价应该是:"恶法亦法,但其为无效的".这与后来哈特所言"恶法亦法,但它是如此邪恶以至于不用遵守"表达的近乎是一个意思.因此,分析法学派的学者面对恶法,并没有将价值判断否定在外.  相似文献   

6.
怎么看待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例外"现象,已成为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一规律的症结和关键所在.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地探索,从否定更切近的一环以及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理解"例外"于辩证否定的否定现象,结合价值尺度来理解"例外"于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前景是光明的这一结论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7.
成本价格是《资本论》第三卷开头一章研究的问题,是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发端范畴,亦可说是价值转形理论研究的起点。正确理解这一范畴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在理论上和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一、成本价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资本论》第三卷是研究资本运动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亦即研究剩余价值如何经过一系列转化表现为各种具体的形态,诸如利润、利息、地租等。成本价格就是马克思转形理论(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中的第一个转化形式,是第三卷研究的一系列中介环节中的第一个链条。由于这一范畴的确立,才能认识利润、平均利润等一系列现象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壮大,多要素参与分配已经显示出它的功效,随之而来的是对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批判与否定。而实质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一元论是建立在使用价值多元论基础之上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理解劳动价值一元论,并在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的基础上发展使用价值多元论。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可以分解为C、V、M三个部分,是可以量化的.<资本论>对价值的量的界定有三种,三种界定在量上有极大的差距,而且严重矛盾.其中,"劳动生产力同价值量成反比"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商品价值能够量化而商品价值总量又不等于财富总量是劳动价值论不能成立的悖论;没有分工的时代劳动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自有分工以来,劳动是为了创造效益;将价值看成实体并归结为"劳动"就等于说"劳动创造劳动",这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目的是相悖的,是方法论上的错误;成本是制定价格的基础,价值是一种抽象性假设,现实中并不存在;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过程是不断证伪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异化劳动学说中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蕴含着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双重存在——这一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马克思进一步表述为"现实的人"的双重存在:一方面是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另一方面是作为共同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现实的人"的双重存在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则形成了商品的二重性: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人"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共同体的"现实的人"的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以此为理论基石,马克思写成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巨著《资本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工资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回顾了工资理论从古典到马克思的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从威廉·配第率先提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到亚当·斯密的工资是劳动的自然报酬,自然报酬由劳动的生成物构,成再到大卫·李嘉图的劳动的自身价值构成工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为工资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他们都没有解决工资理论的缺陷,直到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产生,他通过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论述,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的不同,从而揭露了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章惠敏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5):155-158
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是基于传统的"价值法"会计理论的通用财务报告,但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今天,它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作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生事物,事项法日益显示出价值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事项法的应用条件日趋成熟,借助新会计准则的推力,"事项法"必将取代"价值法",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墨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益的伟大代表,被尊称为"平民圣人"。墨子的劳动观内在地蕴涵着三个价值判断:尊重劳动;保护劳动人权;珍惜劳动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墨子劳动观的合理思想无疑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尊重劳动,大力彰显劳动价值;尊重劳动者,努力使其实现体面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共圆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十七世纪欧洲近代形而上学思想的发展,欧洲史上经历了古希腊自然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两大时期。直到近代哲学认识论发生转向,经验论的发展最终演变成了否定科学知识普遍必然性的怀疑论。以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为例,现通过对笛卡尔"天赋观念"的缘起、笛卡尔"天赋观念"的四重内涵及本质、哲学家们对笛卡尔"天赋观念"的否定与批判、继承与超越,笛卡尔"天赋观念"的时代蜂窝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彰显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价值,这种思想也成为十七和十八世纪资产阶级争取政权革命运动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区重要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1.2%。2010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为3214.14亿元,增加值为1291.36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27.6%、42.9%。  相似文献   

16.
一、当今世界有无统一的人权观? 无疑,人权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资产阶级在思想启蒙时代用"天赋人权"否定了封建的"君权神授",否定了封建主义的人身奴役制度,确立了个人的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价值,从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但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人性论,其所倡导的人权  相似文献   

17.
布吉街道截至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85.29亿元,税收总额38.01亿元.税收的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布吉积极走"外源经济内源化"的道路,以华为、新天下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发展,成为纳税大户,坂雪岗片区开发的万科城、中海日辉台等房地产项目也成为税收贡献大户.  相似文献   

18.
罗崇敏 《中国西部》2014,(24):98-103
<正>我从五个方面谈一谈我的价值主义教育思想观:一是教育的理性反思;二是教育的思想启蒙;三是建构教育的制度价值;四是教育内容的价值考量;五是建设有灵魂的教师队伍。教育的理性反思任何否定教育取得的成果是没有良心的,任何否定教育存在的危机是没有良知的。面向阳光才知道有背影,有阳光、有背影说明你在站立和前行。中国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代教育,各类在校学生7亿多,现代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加快推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各类教育不断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基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各要素市场中发育最晚的一个,从"劳务市场"正名为劳动力市场就用了10年多的时间.至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仍处于转型过程中,转型的速度比较快,可以说是急剧转型. 一是劳动力配置体制转型,由计划配置劳动力资源,到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二是劳动力的产业结构转型,由农业就业为主转变到工业、服务业就业为主;三是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从偏年轻型转向偏中老型:四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的技术平均等级由低等向中高等转型.  相似文献   

20.
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为背景,经济学界提出了"新经济理论":美国经济九年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其成功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被视为新经济的两个主要特征.经济学家们宣称,"新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并将深刻影响社会的发展.在其带动下,美国以NASDAQ为代表蕴育了资本市场的繁荣,中国股市也在这种国际影响力以及政府扩容股市的政策作用下一度长达五年走牛,"新经济理论"完美地诠释了资本市场的经济基础,可是,却难以说明与中国几年来紧缩的货币政策相伴的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这一点仅仅从生产技术的角度是难以解释的.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对资本市场的考察中否定所谓"新经济"对资本市场乃至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否定主流经济学的生产技术理论,说明宏观经济波动最终是由有效需求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