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惟一方法,本文主要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几点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处理方法(一)所得税在会计实务中,所得税是一个统称,在具体会计处理时,应分为"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现将二者比较如表1。只有明确了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在会计处理时才不会混淆。值得说明的是,高级会计实务主要考核的是如何确定所得税费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3.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一变革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演变历程,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新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分析执行新准则下该方法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所得税准则规定我国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在具体计算有关所得税项目时,笔者总结出一套  相似文献   

5.
张洪辉 《会计之友》2008,(20):83-84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在会计理论界引起了争论.笔者通过分析各种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批评意见,阐述了我国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吕博 《四川会计》2000,(9):25-26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产生的会计背景   所得税会计在会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美国于本世纪 40年代发布的第 23号会计公告,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关所得税会计的权威性公告,该公告对实际发生的应付所得税进行期内和跨期摊配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1954年开始,有关所得税分配的争论正式拉开了序幕,从而产生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于折旧间差异的处理 (即出于会计的目的计算的折旧用直线法,出于税法的目的采用加速折旧法下产生的差异 )。 1967年,会计原则委员会 (APB)发布的第 11号意见书,取消了当期计列法 (“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关于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暂时性差异处理的原则,用实例阐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关于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暂时性差异处理的原则,用实例阐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9.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比较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与国际通行做法之间的明显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几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我国日益显现的会计规范国际化的趋势,对我国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定位和应用问题上的分歧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应将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明确定位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的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现行会计实务中采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为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本文主要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的异同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应对这一变化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其核心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会计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所得税会计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财政部新颁布了《所得税会计准则》,本文对所得税准则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其核心内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废止应付税款法和递延法,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改革的目标,会计实务暂时仍应统一使用损益表债务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我国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是一大特点,其中所得税会计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都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有所调整,同以往有很大差异。同时,所得税会计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增强了与《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的协调性,消除了原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存在的差异,使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和纳税处理方面进一步统一,协调了两法的关系。《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只能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问题,而取消了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和损益表负债法;  相似文献   

13.
所得税会计处理规定:“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时,只有影响当期利润总额的时间性差异才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此时可抵减或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才能确认为递延税款的借方或贷方:而不影响当期利润总额的时间性差异不确认递延税款的借方或贷方。”对于生产用固定资产,当会计与税法规定折旧年限、方法不一致或存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则存在时间性差异。根据上述规定,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应采用利用利润表法而非资产负债表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税法规定计算出应交所得税,同时按照相同的数额确认所得税费用,即采用应付税款法.这样确认的所得税费用通常不够准确,也无法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5.
所得税会计产生于所得税法和会计准则分离之后。企业应按照所得税法规来确定企业的应纳税额。本文首先概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几种方法,随后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处理的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94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明确了企业在按会计准则规定与按税法规定对企业收益、费用或损失因确认和计量不同产生的差异,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处理,对纳税影响会计法既可以选择递延法,也可以选择利润表债务法。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但并未对永久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处理做明确的规定。而永久性差异带来的会计收益与所得税费用的不配比等问题,要求必须对永久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处理加以规范。本文拟对永久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改进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完全改变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实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递延法和债务法是所得税会计中在税率变动时对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额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我们以比较的方法对其帐务处理规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应区分为三种情况:一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