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风水学并不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运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来规划与设计建筑物,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与自然同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中,人类居住的建筑空间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建筑风水学指导了中国几千年的城乡建设,成就了无数著名规划师与建筑师。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已经日益引起从事房地产业、建筑业、装饰业夏设计界人士及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王若玎 《科技与企业》2011,(10):101-101
通过分析易经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以及风水学对环境、自然的认识,结合《周易》相关理论,阐述其的深刻内涵:蕴含着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等方面,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风水学对古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及对现代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楼盘“风水”包括家居“风水”与办公“风水”两方面。古人将天地万物与自然人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如今在建筑领域被推崇的“风水学”。可以说“风水学”也是中华文化的一脉,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家居“风水”,与儒、释、道一起,以其独特的阴阳哲理观,铸造了中华民族风格多样的建筑形态。不论是古风古色的古民居、古院落,还是高耸鼎立的现代建筑,都蕴含着大大小小的“风水”学问,有些还甚为有理、有趣。  相似文献   

5.
风水研究是中国文明的一部分,中国的风水研究已经取得了国际的认可,当今部分高校已经初步涉及到风水的研究与教学。因此,风水研究不是迷信,更不是谬论,当风水研究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必然会促进建筑的新领域建设。笔者结合多年风水研究,并借鉴了部分文献资料,对建筑设计与建筑风水的科学性研究作出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风水理论在其长期的实践发展过程中,吸收融会了古今中外各门科学,包括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众多学科及智慧,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这就是现代风水学。现代风水学是在传统风水学的基础上去伪存真,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  相似文献   

7.
张静 《乡镇企业科技》2013,(15):145-146
旅游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导向型土地利用模式,各旅游地已经积极投入到大型旅游综合体的实践探索阶段,但是学界对其的研究相对较少。前人对旅游综合体内涵的界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视角:一是建筑综合体:二是土地开发模式:三是旅游要素。本文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概括其主要观点,并提炼出新观点,即旅游综合体是相互依存的各种旅游要素集合而成的一定的空间区域。  相似文献   

8.
风水不是传统观念上的迷信,风水学应是一门科学。风水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五千年文明光辉灿烂的结晶。风水又称堪舆,是古代风水先生运用《易经》原理,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提出建筑科学大部门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建筑科学大部门也应划分成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和应用技术三个层次。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是对 2 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风水”又称堪舆,是一种针对于寻找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一种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艺术。 经过多年的历史变迁,风水的含义与内容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现代风水学的内涵与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中的朴素真理,与现代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论建筑哲学与建筑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孟潮 《基建优化》1997,18(1):12-13
最近,在“钱学森论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一文(载于《人民日报》1996年11月6日,钱学敏文)中,披露了钱老近日增补完成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整体构想图(见图1)。此图中创造性地把建筑科学列为第十一个大科学部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卜大部门并列,并加上建筑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建筑哲学。钱学森教授这一体系图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它对于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建筑科学技术领域更有着极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和启示意义。需要说明的是,钱老关于建立建筑科学大部门的思路,首儿是在1996年6月4日接见《城巾学与山水城巾》一…  相似文献   

12.
建筑本身是一种对空间的规划,而空间规划对人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对于空间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已成为每一个建筑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所必须重视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建筑幕墙是由金属构架与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建筑幕墙是现代建筑派的主要表现特征,在新世纪的现代化城市建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本文对建筑幕墙的发展和种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对建筑幕墙火灾危害的剖析,阐明了积极防范幕墙建筑物火灾危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13):44-46
梁思成先生作为中国近代时期著名建筑师及建筑教育家的领军人,对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学术思想对于当今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仍有借鉴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介绍三个方面:一是"梁陈方案"提出的背景及核心;二是北京城墙、牌楼的保护历程;三是对当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邓孟仁  郭昊栩 《价值工程》2012,31(17):40-41
对于一幢建筑来说,表皮带给人的美感是最直接,最形象的,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建筑表皮从过去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并阐述了建筑表皮的解放对建筑设计带来的巨大影响。作者还通过详细地介绍、分析广州三个项目的建筑表皮案例,细致描述了它们与建筑灯光结合的方法与特点,论述了当今照明技术发展后与建筑表皮整合设计的可行性及其广阔未来。  相似文献   

16.
建筑幕墙是由金属构架与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建筑幕墙是现代建筑派的主要表现特征,在新世纪的现代化城市建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本文对建筑幕墙的发展和种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对建筑幕墙火灾危害的剖析,阐明了积极防范幕墙建筑物火灾危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赖莉琼 《价值工程》2010,29(36):61-61
本文以福建闽清"宏琳厝"古民居建筑为主体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其建筑风水文化和建筑符号文化。从风水学角度分析其房屋座向和基址的选择,及从建筑构造阐述其特殊的建筑符号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并从西方建筑史上来追溯绿色建筑的渊源,通过历史来了解从现代建筑走向绿色建筑的必然性,最后对绿色建筑的未来进行了畅想。  相似文献   

19.
建筑装饰设计工作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在设计工作中既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同时又富有现代精神和时代气息,成为当代设计者必须破解的课题。本文拟从传统装饰元素的理论分析、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科学对接、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三个向度对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一是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实践;二是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说明绿色建筑的发展要以低碳社区和生态城市建设为主要内容,并且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三是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