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一、虚假利润的识别 在现实经济中,有许多企业的资产规模很大,账面利润也很丰厚,但却没有充裕的现金来支付相应的支出,甚至于不能够按时偿还企业到期的债务;换言之,企业有很多的“利润”,但手头现钱却不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危险的信号,而要洞察这一信号,现金流量指标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识别虚假的利润。  相似文献   

2.
真实性是财务报表的生命价值所在,然而在社会不断发展,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企业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该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首要问题。本文从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滥用会计估计、调整收入确认方式,操控利润等方面披露了常见的舞弊手段,并介绍了报表对应关系识别法、现金流量分析法、应收款项和存货分析法、分析利润的来源与时间构成等虚假财务报表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真实性是财务报表的生命价值所在,然而在社会不断发展,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企业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该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首要问题。本文从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滥用会计估计、调整收入确认方式,操控利润等方面披露了常见的舞弊手段,并介绍了报表对应关系识别法、现金流量分析法、应收款项和存货分析法、分析利润的来源与时间构成等虚假财务报表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体现在虚假、违法和误导。《会计法》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法规都明令禁止公司编制、披露虚假财务会计报表。然而,从1996年琼民源年报中所称的5.71亿元利润中有5.66亿元是虚构的,占总利润的99%以上,再到银广厦仅在1999年-2000年间就虚构7.45亿元利润披露于世,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就没有停止过,且在升级。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披露虚假或失真的企业财务信息,进而操纵企业利润的不法行为目前在我国十分严重,已经到了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脚步。为规范企业披露会计信息,防止企业利用会计信息操纵企业利润,我国2006年发布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了起到遏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遏制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就一定要加强会计信息公开披露的力度,满足相关利益者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不仅可以敦促上市公司积极不再操纵企业利润,也是上市公司评估规范自身的会计信息使其保持真实完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合并会计报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总结 1.合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利润操纵问题也随之而来。这种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原因主要有:a.企业领导为追求政绩而提高企业利润 b.企业为追求良好的外在形象而虚增利润;c.上市企业为了自身利润或大股东利益而夸大甚至编造虚假盈利;d.为规避所得税而隐瞒利润。  相似文献   

7.
单位领导本应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然而,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或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考核指标,只考虑个人和小集团利益,利用各种手段。授意、指使或强令本单位会计人员编造虚假会计资料,随意改变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虚列或隐瞒收入,人为调剂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方法,编造虚假利润或隐瞒利润,使企业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失真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映经济状况真实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的本质所在。然而,由于会计核算和报表数字直接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因此出现了会计造假。《中国证券报》1999年10月23日转载的这样两组数字则告诉我们会计信息虚假到了何等地步。———财政部对全国110户酿酒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抽查,结果有102户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收入、费用不实的金融共计近25亿元,导致虚假利润13.88亿元,其中企业会计报表利润与检查组核实利润金融相差一倍以上的达41户。———上海对22家市管企业及202家子公司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期以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事件层出不穷,屡屡见诸报端。这已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运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探讨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寻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制止虚假会计信息的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1、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层在利益驱使下的种种短期行为,直接导致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表明自己在任期间政绩卓著,往往采用各种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该摊销的费用不摊或少摊,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虚增虚减利润。  相似文献   

10.
完工百分比法的出现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了合同进度及本期业绩的有用信息,但由于完工百分比在指标的确认和计量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完工进度的确定可以由企业内部控制,使部分企业可利用成本来调节收入和利润,从而为企业提供虚假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1.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它是适应了市场经济环境下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所做出的谨慎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利润的虚假繁荣,保持了企业的经济实力,从财力上为可能发生的备种风险和不测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韦月斌 《经济师》1991,(1):25-26
<正> 二轮承包面临的难点 (一)、企业资财难见底。一轮承包指标的奖罚兑现和二轮承包指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弄清企业家底的基础上。但有些地方领导为了争产值、争达标而放“宽”或放“松”了对企业的一轮承包的审计及企业资财的盘点、核查,或清查盘点搞“走过场”。还有些企业为了完成一轮承包指标搞虚假利润,凭空假造基本生产、销售和利润以及库存出现“负数”,使企业资财难以见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行业竞争也愈演愈烈,不断出现企业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情况.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虚假粉饰问题已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话题,识别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财务报表粉饰概况着手,从利用关联交易、利用存货价值的调节操纵利润、滥用会计政策几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下几种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方法:不良资产剔除法、关联交易剔除法、偶然因素剔除法、重点会计科目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最后以W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合理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而近年来,我国企业对资产减值进行核算时,在减值迹象的判断、可收回金额的估计、资产组的划分、资产减值的转回及资产减值核算的内控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使得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核算来操纵利润,提供虚假信息。文章对此进行了客观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会计报表的粉饰与识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虚假财务报告的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文章用不良资产剔除法、关联交易剔除法、异常利润剔除法等识别会计报表粉饰,并为抑制会计报表粉饰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沈妮 《经济师》2007,(10):100-10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上市前利益驱动和上市后的利益驱动。操纵利润的方法主要包括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调整利润总额,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整利润,通过调整有关账务调整利润。为了有效遏制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完善证券市场法制建设,加快会计准则和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17.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时价值状况,避免由于企业资产价值的不实而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从而切实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理准确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资产减值会计方法的实际运用上还有很多不完善不规范之处,有些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发布虚假会计信息,以致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具有重大意义。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做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在介绍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运用,它一方面可以提高资产的质量以及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对投资者和债权人是种极大的保护;另一方面,它也给企业管理者进行利润操纵留下了余地,并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盈余管理的机会,从而导致虚假财务信息的产生,损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应当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督,防范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企业在经营中常遇到应收帐款过大的问题,导致现金周转出现困难。上市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也同样存在大量应收帐款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而这一点通过现金流量表对资金流出和流入的界定,可以一目了角地观察到公司想借此做出虚假利润瞒天过海是很难的。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企业当期现金的流入。  相似文献   

20.
张秀英 《经济师》2002,(2):76-77
我国设立企业采用注册资本制 ,要求注册资本必须真实。然而虚假注册问题却屡屡发生 ,在一些地方还比较普遍 ,不少经济犯罪案件与虚假注册企业有关联。文章指出了虚假注册的严重危害 ,剖析了虚假注册图谋得逞的原因 ,并以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 ,提出了惩处和积极防治虚假注册违法犯罪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