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广勤 《黑河学刊》2010,(11):48-49
艾丽斯·沃克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揭示出家庭暴力、性别暴力和种族暴力的实质是以白人/男性为中心的性秩序,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控制和破坏来自同一观念的支配。对此,沃克提出了解救之道:妇女主义,即人类应以整个种族(包括男人与女人)的生存和完整为己任,主宰人类的应该是爱而非男人或女人。沃克所提出的妇女主义其实质是一种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进入消费文化的时代,大众传媒在这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导向的角色。该文从大众传媒对国人女性审美意识的引导与影响出发,分析了大众传媒以女性审美的扭曲与对女性,尤其是女性身体的束缚。最后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大众传媒在高喊女性解放口号的掩护下,仍然站在男性的视角来审视女性,将女性审美与女性的身体紧密联系起来,并试图说服女性接受这种取悦男性的、扭曲的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3.
刘羽 《新西部(上)》2007,(5X):187-188
在人类进入消费文化的时代,大众传媒在这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导向的角色。该文从大众传媒对国人女性审美意识的引导与影响出发,分析了大众传媒以女性审美的扭曲与对女性,尤其是女性身体的束缚。最后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大众传媒在高喊女性解放口号的掩护下,仍然站在男性的视角来审视女性,将女性审美与女性的身体紧密联系起来,并试图说服女性接受这种取悦男性的、扭曲的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4.
薇拉·凯瑟在《我的安东尼亚》中描绘了美国西部草原的旖旎风光,讲述了边疆移民的奋斗历程。小说中对女性和自然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剥削和压迫。作者通过塑造自然和女性的伟大形象证明了女性和自然并不是弱者。另外,对于如何正确处理男性、女性、自然这三者的关系,作者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女性应该被给予同等的机会,男性和女性应该互相尊重;人类应该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正>女性参与经济活动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女性带来光荣又给女性带来痛苦。有学者这样评论:"经济是男性的经济,男性依靠自己的创造改变了人类生活资料的自然状态,使人类生活资料的生产在保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逐渐超越了仅仅满足个体生存需要的狭隘目的,逐步摆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性发展,是人类对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许多多全球性问题的一种理论反思和战略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长。人类渐渐开始藐视大自然,并企图征服大自然。尤其是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影响,使人类陶醉于“征服自然界的胜利”之中,,并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资源,随心所欲地排放废弃物质。  相似文献   

7.
武晓伟 《黑河学刊》2009,(9):116-117
据研究发现,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中所呈现的男性的知识能力形象往往是知识渊博、能力高强的,而女性多是无知、孤陋寡闻的;在性格形象方面,男性多为吃苦耐劳、勇敢坚强、正直善良、团结友爱,女性则多为吝啬贪婪、心胸狭窄等。即是说,教科书里的课文将人类的较多优点集中赋予了男性,而将人类较多阴暗面分配给了女性。这样,小学语文课程便通过由系列化文本所组成的整套课本的"累积效应"在实际上宣传着男强女弱、男优女劣、男尊女卑的性别差异观念。  相似文献   

8.
陈丹洪  黄年青 《魅力中国》2010,(3X):193-194
长久以来,我们都坚信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在父系社会中男子的绝对权威是不容否认的,大量的证据证明了男性的地位在当时是高于女性的,而追溯到更古老的母系社会,是否存在女性地位高于男性的时期,史学界争议颇多,而我认为从现有的证据来看,所有的论证都无法推导出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而更多的是指向男女平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邝翼星 《魅力中国》2010,(26):284-284
本文主要探讨女性关的问题。男性和女性的生命特征是有差异的,因此两性美的特质也是不同的。这种美的特质的区别,不仅仅由于男女生命特征的差异,还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女性美的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女性美的看法和标准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其本质是固定的。这个本质就是将女性放在男性从属的地位上来进行的审美判断,男性作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左右着女性美的标准,并称其为“女性美的特质”,这一状况的形成同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头条     
《中国报道》2011,(12):9-9
那些单身的女子 目前美国人中女性占50.8%,男性占49.2%。从1970到2007年,女性的收入增长了44%.而男性只增长了6%。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单身都市工人中、女性收入比男性高8%。女性上大学的比例也更高,2010年,55%的大学毕业生是女性。如果女性的收入超过了男性,这意味着以男性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婚姻体制也许将绝迹。女性地位的上升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小说中的生态观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拜,同时又在作品中表现出了人类对于自然的征服与利用。分析其小说《大双心河》,可以看出海明威的生态观与自然观。  相似文献   

12.
曹倩  牛晓飞  李建标 《南方经济》2021,40(7):128-144
金融市场存在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男性在金融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虽然现有行为金融文献研究发现男性与女性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一些行为存在差异,比如股票交易频率(Fellner and Maciejovsky,2007)和股票投资意愿(Bannier and Neuberty,2016),但是,男性与女性投资者股票交易决策偏见特征及其影响机理还尚不明晰。为此,文章以处置效应为研究视角,依据Frydman and Rangel(2014)的实验设计,实验检验了男性和女性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差异及其内在影响机理,旨在回答女性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决策是否优于男性。实验结果显示:女性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决策并不优于男性,这主要表现为女性的处置效应显著高于男性;女性更多地非理性持有亏损股票,而男性较多地理性持有盈利股票;女性投资者的感知后悔与处置效应显著正相关,而男性投资者的感知后悔与处置效应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与男性相比,女性投资者的感知后悔对处置效应的影响更强。这表明女性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决策更容易受到后悔情绪的影响,偏离理性决策。文章厘清了处置效应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机理,丰富了处置效应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女性投资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倡导理性投资。女性投资者应该树立理性的投资理念,采取措施减少情绪体验对股票交易决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两性管理     
人类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两大部分构成的整体.纵向比较,由于封建思想和男权主义的侵蚀和影响,女性地位一直十分低下,没有充分发挥女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深化,女性自我意识不断提升,女性领导逐渐在管理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横向比较,两性管理各具千秋.我们不能盲目、片面地认为某种管理方式是最好的,只有在现实情境中采用合理的领导方式--和谐管理,才是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孟广慧 《魅力中国》2010,(26):288-289
《女》对男性权威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剧中三位时代新女性强烈的女性意识,把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传统认识击得粉碎,她们不再是男性之外的对象存在,而就是她们自己。现代女性并没有颠覆男性在社会中的权威地位,而是继续掌控在男性的霸权之中,女性对男性的反抗并没有取得胜利,只是变了形式。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全球的发展问题与人类困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思考的主要问题。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状态已经异化。人类为了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从而将自然作为征服的对象,肆意掠夺自然资源,不断恶化自然环境,因而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6.
天地鸿濛荒凉,宇宙宛宛氤氲。人是这星罗棋布的苍天之子,走出浑沌与蒙昧,到而今高度文明的社会。打从有了亚当和夏娃的神话传说之时,人类便是一种男女两性的和谐社会。漫漫的历史演进,人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女性失去了伟岸,男性以其强悍加粗暴,成为人类社会的暴君独裁,强行了女性的天地,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男女平等成为一片呼声,女性要求她们应有的权利。随着95世妇会在北京的召开,男女平等再次成为人们认真反思和讨论的问  相似文献   

17.
风中骑缘     
赵艳  阿涛 《走向世界》2008,(3):60-65
19世纪的法国皇家院士让&#183;布封曾经在《马的素描》中这样写道:“人类迄今为止所能从事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豪迈而剽悍的骏马。”不同于草原牧民的随意骑法,源自西方的马术运动,携眷着浓郁的贵族气息优雅前来。这是人类与骏马之间的交流,是两种生命的曼妙舞步,也是两种生命的极速运动。  相似文献   

18.
江雯婧  原卉 《中国城市经济》2011,(27):227-228,230
我国城市女性就业率普遍较高,而具备较强恒常性的通勤,同时成为联系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日常活动,因而对女性的通勤行为特征进行研究能够揭示出女性居民所受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制约,进而部分解释城市空间的性别特征。本文基于对北京市内10个典型居住区内898位居民的日常通勤行为问卷调查数据,归纳出城市女性通勤特征。研究表明:(1)女性居民通勤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略小于男性,但都出现了相当比例的长距离通勤者;(2)家庭中子女的有无使男女性居民在通勤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方面都产生明显的差异性;(3)女性通勤对于公共汽车的依赖较高,步行比例也高于男性,相比之下,男性居民更倾向于时间效率高的通勤方式;(4)工作日居民通勤出现早晚高峰,女性下班时多目的通勤率高于男性,且通勤链停留目的地类型与男性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生态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桂贤 《特区经济》2008,(6):139-141
几乎所有的女性主义者都认识到,二元对立与男性中心的文化体系是束缚女性解放的最大绊石。但她们从强调男女平权、反对生物性母职,到欣赏双性同体的人格建构,甚至建议以女性中心替代男性为中心的女性解放设想,都陷入了二元论的泥淖,而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野中,生态正义就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在生态权益方面的平等和公正,这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生态女性主义并不在探讨究竟是由女性还是由男性来主宰世界更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主要声讨的是社会的非正义的统治秩序和支配结构、二元论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即将结束,这百年对人类的影响超过了以往人类有史以来所有世纪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都从生活的不同角度体验了20世纪对我们的冲击。回顾这100年,观念的庞杂和繁衍伴随着物质生产和对自然征服的扩大,人类的行为也更加脱离以往几个世纪传统的束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观念与行为的互动,构成了人类生活方式中外在的文化形式的千奇百态、光怪陆离以及内在文化观念的分化和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