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汉正街商业银行和在汉正街经营的业主的详细调查,对汉正街商品市场金融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汉正街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供给未能真正适应汉正街业主们的需求;提出了通过商业银行、业主、商会、管委会等主体的协同努力,提高汉正街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效能,以促进汉正街“二次创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需求出现了规模化、长期化和多元化的新特点,而金融供给却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产品单一以及农业信贷担保困难等问题。为了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应当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强化金融创新、引导金融资源向农业供给侧改革倾斜、扩展贷款担保方式和加强农村金融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青海省农户金融需求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结构失衡、多样化、生活消费性贷款需求突出、民间金融需求较为普遍的特征,而金融供给却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和金融服务可得性低、融资难等问题。为此应采取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建立相关农户保障制度,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措施实现金融对西部农村经济的支付作用。  相似文献   

4.
和谐金融的内涵和谐金融,就是使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保持平衡,实现有限金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鉴于我国目前金融领域的不和谐现状,构建和谐金融应当从多个角度来把握,宏观上和谐金融应至少体现在城乡金融和谐、区域金融和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和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融资和谐、近期与远期金融政策目标和谐,以及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和谐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伟  张乐柱 《山东经济》2007,23(4):92-95
当前农村地区资金供给不足,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其中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以及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限制是重要原因。资金的巨大需求诱致了民间金融的兴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正规金融资金供给的不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然而,民间金融的发展又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规范发展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民间金融,一是必须创新其发展的法律环境;二是整合民间金融资源;三是构建相应的监管机制;四是限制和取缔非法民间金融行为,并在发展中对正常民间金融加以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实现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供给。美国经济学家休&;#183;T&;#183;帕特里克曾对资金供给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模式:一是“需求追随”模式。二是“供给领先”模式。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供给领先型金融居于主导地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型金融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我国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较强的地域性和层次性,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对金融商品的需求也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和层次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许黎莉 《北方经济》2021,(11):41-44
作为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管理风险、实现普惠的基本功能,为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共同富裕提供"金融动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牧区金融需求主体、需求形态发生深度变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提供金融供给时,面临一定的堵点、痛点与难点,"供需失衡"是农村牧区金融体系促进共同富裕的最大挑战.因此,应建立适合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特点的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完善各类金融机构职责,通过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以及金融产品的共同创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竞争互补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表现 农村金融供求失衡是指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表现为农村金融供给大于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供给小于金融需求,但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更多地表现为金融供给小于金融需求,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存在因金融压抑和要素价格扭曲造成的有效供给长期不足。当前需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资源区域分布和城乡分布等领域存在的瓶颈,以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国金融领域结构性失衡与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相比较,更加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制度性,只有毫不动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推进金融惠及民生、普及大众。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点,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和发展无疑举足轻重.而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贫乏、融资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不仅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总量,更要结合农村金融市场的具体需求特征开展针对性的金融创新,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保障和支持性措施的基础上,构建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及规范下的非正规金融分工有序、互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保证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均衡.  相似文献   

11.
彭见琼 《特区经济》2013,(10):66-67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日益增加,居民投资理财需求逐渐增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潜在市场巨大。文章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状况,并根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注重产品研发与创新、转变服务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纪 《特区经济》2009,(5):278-280
在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的冲击下,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人才需求特征,进而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供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次贷风险化解:分担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求不平衡,政府力推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鼓励农村金融组织发放次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三农"信贷缺乏有效抵押物,农业保险严重滞后,金融机构承担巨大风险,亟待进行风险化解、分担和补偿。应从政策、市场和金融组织自身发展三个方面对农村金融次贷风险进行分担和补偿,化解农村金融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4.
新城镇化是未来十年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其发展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本文论述了新城镇化的内涵和意义,并基于城镇中的转移人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个角度分析了金融支持新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即新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通过资本供求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支持新城镇化中的产业;支持新城镇化中的公共品建设.在此基础上反思了我国在传统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即缺乏国家层面的金融战略长远布局、金融对人的城镇化支持力度不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巨大和金融资源过于青睐大城市和大企业等,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金融产品,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完善金融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融资模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种养大户随着种养规模的扩大,其资金需求也随之增加,仅靠自身积累难以满足扩大再生产资金需求,必须依靠金融系统的支持.农村资金原本就处于供小于求状态,邮政储蓄资金外流更加大了农村资金供给缺口,存款增幅越大,占市场份额越高,外流资金就越多,用于支持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资金就越少,从而阻碍种养大户规模的扩大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此应扩大邮政储蓄业务范围;将邮政储蓄收入的资金转让给信用社;在农村地区建立简易的社会保障体系;组建邮政储蓄银行.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创意产业管理中不确定因素,探讨了不确定产生的原因——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管理将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创意产业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确定性,如环境的不确定性、创意产业管理者与企业成员目标不一致性、赢利的不确定性等。文章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减少不确定性因素,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来协调创意产业管理者与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发展创意产业集群化来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健全对创意产业融资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先进农机装备是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技术基础.以中国高原、陡丘、山地、河谷等不同地形地貌农村地区的复杂经济地理环境为技术应用场景,聚焦成套适用农机装备有效供需不足而严重制约区域农业生产水平提升的痛点问题,探索突破农机适用性瓶颈的产业创新机制与农机普及化瓶颈的产业政策路径,提出凝练市场规模门槛与需求加总机制、研发投入门槛与灰度创新机制、使用成本门槛与金融赋能机制、平台进入门槛与服务外包机制等主要挑战与解决方案,推动立足全域乡村振兴的农机装备产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8.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完全适应客户需求而产生的,因特网的国际化特性使这种完全以需求导向的电子货币更易打破境域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了不同国家货币供给机制间的竞争,对各国的宏观调控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试从金融全球化和网络化条件下一国货币供求的变化分析入手,来讨论其变动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为陕西省金融的开放开展带来机遇与挑战。2014年国家银监会明确了国内民营银行试点方案,表明了中央层面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决心。陕西省金融资源贫乏,金融效率偏低,资金供给与需求实践中严重不匹配。陕西省民间资本活跃,但是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的状况不容乐观,民营企业一直被融资难困扰。应强化金融开放发展理念,争取陕西省政策优先权;建设"民间金融街",促进陕西省民间金融的发展,培育发展民营银行;严格准入,统筹规划民营银行的数量和规模;加强监管,完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配套机制建设;重视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专业团队。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5-2013年我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经济地理因素对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在加入另外两个因素后则变得不再显著;新的经济地理因素如人力资本、城市化、消费需求和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数都对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产业政策因素中的财政支出和政府规模指标显著性对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作用,而金融发展指标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其对影响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