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杰 《时代经贸》2007,(4Z):158-159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等的分析,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目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通过对庆阳市近五年来青少年犯罪现状的调查,从法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庆阳市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及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对策措施,为解决庆阳市青少年犯罪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俺元 《经济师》2005,(6):66-67,80
目前,青少年犯罪尤其是在校中小学生犯罪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文章从学校教育的层面探讨了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与之相伴的失业、教育产业化、贫富差距悬殊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杨亮 《经济师》2005,(10):260-261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齐抓共管,着重从社会和家庭的层面加强教育矫正,提高教育、疏导、矫正、预防的功能,充分发挥社会的主渠道作用,积极营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良好氛围,采取积极稳妥、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3,(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犯罪由家庭、学校、社会和其自身等多方面因素造成,预防的对策有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家庭教育、大力净化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化的特点。家庭负面影响、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和社会不良风气等是构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宋战星 《经济师》2000,(8):147-147
金融计算机犯罪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在人们受益于电子计算机的同时 ,不得不面临随之而来的计算机犯罪问题。本文拟就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特点和造成计算机犯罪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谈谈自己的浅见。一、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特点1、时间跨度大。犯罪分子从作案到发现时间最长的达 19个月 ,如某市建行中支营业部微机计账员苗某 ,盗用联行资金 80万元。从其他案件中发现 ,有的是核对资金时 ,有的是年底决算是 ,有的是外出移交工作时 ,也有的是储户取款查阅底账时才被发现。时间之长 ,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2、手段狡猾隐蔽。计…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不仅有个人、家庭、学校的因素,更有社会的因素。社会是犯罪学研究的背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与转型期社会失范、社会组织松散、管控不力、贫富悬殊、腐败严重、暴力文化泛滥等问题有密切联系。只有找出催生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深层原因,才能全面防治青少年的犯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断增多,犯罪率不断攀升,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我们要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探究案件高发率的原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找到适当对策,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12.
王云雁 《经济师》2008,(4):76-76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社会性的课题,文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且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滋生蔓延,已经成为危害校园安全的毒瘤,不但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毒化了校园风气,而且严重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要消除大学生犯罪,需要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需要通过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措施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在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地遏制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14.
杨亮  杨景云 《经济师》2007,(11):92-93
网络犯罪问题是当前国内外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我国受人们关注程度比较高。由于我国网络信息运用起步晚,认识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犯罪特点、预防途径等方面,在认同程度上存在差异,要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网络犯罪的有效办法,应该从社会、技术、法治等方面入手,增强对网络犯罪的预防意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预防网络犯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技术犯罪的案件急剧增长,其特点凸现出发案率逐年上升,隐蔽性极强、大要案居多、单独作案与串窝交织、侵害指向行业性等。为保证国家、公共、产业、公众个人信息的安全,遏制和打击利用高科技工具———网络技术进行的犯罪,必须填补公众认识、监控体系、立法执法等环节上的“真空”,切实解决防范对策的滞后性与犯罪快速超前性这个“两律背反”的现状,使网络技术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余亚保 《经济师》2001,(9):50-51
文章分析了当前金融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的特点、原因 ,提出了遏制金融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成因:多重诱因相互作用利益机制的驱动。从宏观上看,纳税主体与国家存在着利益的一致性,但是,每个纳税人都有自己的切身利益,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整个国家利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就形成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此情况下,有些纳税人唯利是图,置国家法令于不顾,竭尽偷抗骗税之能事,以获得尽可能多的“额外收益”。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商品生产者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则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手段来减少税收,以降低商品成本。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人治”和法律虚无主义的影响,整个民族的法…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伴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充斥其中的传媒暴力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传媒暴力下青少年思辨能力已出现偏差,并由此引发青少年犯罪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的应对措施,真正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9.
丁玉明 《经济师》2007,(5):72-73
商业贿赂作为行业普遍默认的一种“潜规则”,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一大社会公害。文章在明确界定商业贿赂犯罪概念与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中国社会商业贿赂犯罪的特点、根源,同时提出了整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金良  杨宏伟 《经济师》1998,(12):99-99
1、犯罪人员的智能性。银行业计算机犯罪人员大多数都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精通金融运作技巧,作案前都经过周密的预谋和精心的策划,能够利用经手计算机业务的合法身份,滥用或盗用操作密码,通过向计算机输入非法指令来篡改、伪造他人的银行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