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落实中央调控政策不力,投资规模、房价涨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或出现反弹,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的地区,要加强监测分析和督促检查,必要时将给予通报批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月22日公布的《2006年房地产调控工作重点》报告中厉声警示。看来,政府对“逆政策而上扬”的2005年房地产市场“深恶痛绝”,对2006年有诸多的期待。而对于2005年房价上涨幅度位居全国前列的深圳来说,一旦2006年的房价涨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那问题就真的大了……  相似文献   

2.
资讯点击     
张智渊 《东南置业》2005,(87):10-11
房价问题写入了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3月5日发布的报告原指出:今年,“要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房价成为价格问题的两个重点之一,这是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最新的表态。“不论对地方政府还是对开发商而言,这都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社科院金融所房地产问题专家尹中立说。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出台频繁,房价不断走高,行业震荡加剧。出于各自的立场,政府官员、专家、开发商和消费者各自对房地产市场发表了很多议论,这些说法或一语中的,或惹来骂声一片,甚至针锋相对。从这些互相撞击、彼此激发的言论里,我们不难看出在热闹的背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房价快速上涨,让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三方之间的博弈从桌下的互相“较劲”。正式走上了台面,在广州房地产市场上屡屡上演“口水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5.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国六条”),措施第四条指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制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所谓“囤积房源”,亦即业界所称的“捂房”。开发商“捂房”为何盛行?盖因眼下的房地产市场,一方是财大气粗、掌控产品供应量及价格的开发商;另一方是囊中羞涩、市场信息匮乏的购房者,后者本非前者对手。  相似文献   

6.
《江苏楼市》2005,(3):35-35
尽管老套,2005年的房价依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在前不久南京市房管局的“2004年南京房地产形势通报会”上政府部门预测今年的房价会上涨10%左右,而相关专家学者也对2005年房价做出了种种研究和预测。那么,南京的开发商怎么看待这一问题?近日,由南京房地产信息网等单位组织的“地产名人堂?南京行”研讨会上,来自南京的一些知名开发商对这一问题,或多或少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大腕”的普遍看法是:2005年南京楼市不会“崩盘”,房价仍然稳中有升,对明年的销售前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7.
范晓华 《活力》2006,(4):229-229
我国经过土地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然而,房地产市场生成后的仅仅几年时间,我国整个房地产市场就陷入了市场性有效消费不足的“疲软”境地。为了解决“疲软”问题,使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国家、各级政府、开发商都做了一定努力。虽然国家政府让费、让税,银行减息,开发商让利,但房价仍然较高(相对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此。有人提出了免除住宅用地生地价的观点。以进一步压低房价,解决有效需求问题。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都存在一定问题。房价的构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房价不可能一味下降,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控制房价,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房价过高(如:房地产投机):另一方面应在城镇居民收入中增加住宅消费含量。在福利分房年代,在职工工资收入中不含住宅消费部分。房改后,工资改革并未与之配套,这方面问题需另立题目讨论。本文就是否可以免除住宅生地价进行分析,并请同人指正。  相似文献   

8.
《中国房地产》2006年第7期刊登了《房价高不是“招拍挂”惹的祸》(以下简称《惹祸》)一文。作者认为:“地价推高了房价的说法缺乏充足的依据,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很容易找到批驳这一说法的证据”。“房价是由市场决定的,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成本只不过是一个参照指标”。“某些开发商之所以咬定了是高地价导致了高房价,一则是给自己卖高价找个理由,再则就是想将百姓的责难引向政府,特别是引向严格土地管理的政策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制度。”笔者认为该文这些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都会不同程度在股市中得到反应。居民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为了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规范房地产市场,抑制价格非正常上涨,促进户型结构多样化,打击房地产行业的违规违法行为。但是,从20世纪末期到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且在持续暴涨,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房屋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档房屋比重太大,与普通老百姓的中低档房的需求严重脱节;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机构和个人囤积房屋,哄抬房价,炒房现象十分明显;房屋空置率过高,但大量的普通居民由于过高的房价而无力购买,需求预期又是非常强烈。所有这些,严重制约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建立和谐社会极为不利。2006年中央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房地产行业市场,抑制房价非正常上涨,努力推动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房地产导刊》2005,(15):7-7
69.5%家庭认为房价仍将上涨 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最近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组织的快速抽样调查表明,国务院关于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八项措施”出台后,总共有69.5%的家庭认为房价仍将上涨,77.1%的家庭认为地方政府应积极贯彻落实,不能任由房地产市场盲目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房价“全线飘红”,开发商挣钱都“挣得不好意思”了,而代理行业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色”。房地产市场火爆的这几年里,代理商实质上只做了两件事:一是为开发商整合资源,帮助其实现利益最大化;二是对开发商进行专业技能的深化培训。这也意味着,当开发商需要拓展盈利空间时,才有代理商的生存空间。2007年,房地产企业的盈利甚至超过了本身的预期,代理商门前冷落车马稀。然而,2008年地产面临洗牌,加上房地产开发利润的结构性变化,这恰好给代理商带来了发展的契机,营销创新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易宪容 《英才》2007,(5):27-27
如果政府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是要稳定房价,实际上是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作了一个隐性担保,其效果即如房地产开发商所说的,房价只能是上涨而不会下跌。  相似文献   

13.
粮涨! 油涨! 天然气涨! …… 2007年 房价??? 地产行业从来没有像2006年一样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开发商和“房奴”唇枪舌战空前激烈。房地产受到如此关注的层面和程度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编按]  相似文献   

14.
往年的“黄金周”似乎成了开发商的蜜月期,无论是别墅豪宅还是普通住宅,无论是商铺还是酒店公寓均呈旺销之势。令大小开发商赚个盘满钵溢,在梦里都偷着乐。然而,今年“五一黄金周”前夕,广州楼市却透着一丝黎明前的安静。与往年楼市广告满天飞的场景不同,今年楼市广告出奇的平淡,广州楼市的“缺货”成了开发商和中介代理商挂在嘴边最多的词,这更让消费者对楼市愈发的看不懂。房价是“跌”还是“涨”,这个房地产市场永恒的话题,如今不仅刺痛着开发商的神经,更是让消费者揪着心。究其原因,在于今年的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房贷利率调整、房地产税将要开征、国务院稳定房价的“八条意见”都在刺激着“虚火在烧”、居高不下的房价。一时间,未来房价是上行还是下落的争论多了起来,市场上的声音也不像去年那么一致,高唱持续走高者有之,浅吟平稳者有之,立论缓慢下跌者亦有之。虽说政策年年有,影响面也不可小视,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关系成为主导市场的主因。土地供应不足导致出货量少的逻辑,似乎注定了今年的广州房价只有往上涨这“华山一条路”可走了?  相似文献   

15.
发轫于“东海之滨”的限价商品房,成为继“经济适用房”之后,中国楼市中越来越响亮的一个名词,但限价商品房要达到政府“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扬。解决中等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的目标并不容易,搞不好,它又要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限价商品房成遏制房价新招2006年1月8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2006中国房地产新春论坛”上,北京市建委副主任苗乐如表示,2006年北京市建委将全力解决住房供应结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拟推出限价商品房。2005年是国家进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最严格的一年,但宏观调控之后,京城房地产市场的销售价格依旧持续高涨,2005年北京全年期房价格增幅高达20.1%。业内人士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导刊》2014,(4):34-49
今年的全国“两会”,房地产问题依然牵动各方神经。 不同以往的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及“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这一语句8年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首次”缺席,恰是市场的一种进步和变革。  相似文献   

17.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8,(4):24-24
中国正与发达国家合建“生态城”;今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应是“冰火两重天”;房市低迷并不等于房价要降下来了;房价过高因炒作过火 政府住房保障不够;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面临流动性考验  相似文献   

18.
《江苏楼市》2005,(10):8-11
最近一段时期,房地产市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论、崩溃论等屡见报端,老百姓议论较多的是房价太高,政府各有关部门打出了各种“组合拳”来控制房价和房地产开发规模。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1998年,是居民住房从福利分配向商品化过渡的转折点,房地产业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现利用1998年以来的有关统计资料,对我省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作如下分析判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洪建华 《房地产评估》2008,(1):21-21,41
众所周知,近两年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大幅度攀升,是当今城市居民最关心的一个话题,政府为了控制房价的快速增长相继出台了“国六条”、“国八条”、和一系列金融、税收调控政策,通过一段时问的观察,但仍是收效甚微。笔者作为基层房地产估价工作者谈谈促使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和控制房价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已经开始,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商也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难题,自从2008年万科宣布“房价拐点论”后,这场房价角逐的浪潮已经波及到了全国。如今的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减缓影响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所有的这些措施都会随之影响着房价的变动。因此,我们选择了2009年二手房的房价同比指数为样本来源,旨在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来预测未来房价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